首頁 > 史學文史 > 元祐更化又稱元祐黨爭,具體經過是什麼樣的?

元祐更化又稱元祐黨爭,具體經過是什麼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祐更化又稱元祐黨爭,具體經過是什麼樣的?這是以司馬光爲首的舊黨,在元祐年間(1086~1093)推翻王安石變法的事件,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宋神宗趙頊即位以後,年輕氣盛,朝氣蓬勃,決心振興祖業。虛心下問、多方徵求治國方略以後,感到王安石提出的一整套激進、大膽的變革方案符合自己的理想。熙寧二年(1069年),重用王安石爲參知政事,主持變法。

司馬光和王安石因政見不同,在一些問題上進行激烈的爭辯,有時在皇帝主持的議政會議上也毫不相讓,但司馬光對王安石的變法也並不一概反對,尤其當變法還未顯露明顯弊病時,他也並未公開持反對意見。甚至有人要彈劾王安石時,他還進行勸解和說服。

元祐更化又稱元祐黨爭,具體經過是什麼樣的?

直到王安石頒發“青苗法”,司馬光才表示不同意見,他認爲縣官靠權柄放錢收息,要比平民放貸收息危害更大,因此表現了強烈不滿。

宋神宗希望司馬光能很好地發揮作用,輔佐自己早日挽救危機,實現國家的振興。熙寧三年(1070年)二月十二日,擢司馬光樞密副使,司馬光以“不通財務”、“不習軍旅”爲由,堅決推辭,從十五日到二十七日,連上五封札子,自請離京,後以端明殿學士知永興軍(現陝西省西安市)。

熙寧四年(1071年)四月九日,他看到他的好友範鎮因直言王安石“進拒諫之計”、“用殘民之術”,因而被罷官。司馬光憤然上疏爲範鎮鳴不平,並請求任職西京留司御史臺,自己退居洛陽,絕口不論政事,以書局自隨,繼續編撰《通鑑》,時間長達15年。

元豐七年(1084年),司馬光已六十六歲,《資治通鑑》全部修完,是年七月十一日全書呈上,十一月,《通鑑》的最後部分《唐紀》和《五代紀》修成以後,司馬光連同《通鑑考異》、《通鑑目錄》一起奏進給神宗皇帝。神宗皇帝十分重視,將書的每編首尾都蓋上了皇帝的睿思殿圖章,以其書“有鑑於往事,以資於治道”,賜書名《資治通鑑》,並親爲寫序。十二月初三日,神宗降詔獎諭司馬光,說他“博學多聞,貫穿今古,上自晚周,下迄五代,成一家之書,褒貶去取,有所據依”。並賞與銀、絹、衣和馬,擢升司馬光資政殿學士,遷範祖禹爲祕書省正字。

元豐八年(1085年),司馬光六十七歲。三月七日,神宗病死,年僅10歲的趙煦繼位,是爲哲宗。哲宗年幼,由祖母皇太后當政。皇太后向司馬光徵詢治國方略,司馬光上《乞開言路札子》,建議“廣開言路”。

司馬光又一次呼籲對貧苦農民不能再加重負擔,而且主張新法必須廢除,要對農民施以“仁政”,接着上第二份奏疏《修心治國之要札子》,重點談用人賞罰問題,提出保甲法、免役法和將兵法是“病民傷國,有害無益”。

元祐更化又稱元祐黨爭,具體經過是什麼樣的? 第2張

皇太后下詔起用司馬光知陳州,不久,又下詔除授門下侍郎(即副宰相)。但司馬光上疏辭謝,以自己“齡發愈衰,精力愈耗”,請求只任知陳州。以後在周圍親友支持下還是到任就職了。司馬光向皇太后進言,爲了實現廢除新法的政治主張,把因反對新法而被貶的劉摯、範純仁、李常、蘇軾、蘇轍等人招回朝中任職,呂公著、文彥博等老臣也被召回朝廷任職。

司馬光廢除新法,上《請革弊札子》,又在《請更新新法札子》中,把新法比之爲毒藥,請求立即採取措施,全部“更新”。

廢除了保甲法,又廢除了方田均稅法、市易法、保馬法,帶病得知免役法、青苗法和將官法還未廢除,無限感傷地說:“吾死不瞑目矣!”他向呂公著說:“光自病以來,悉以身付醫,家事付康(司馬康),國事未有所付。”切望呂公著能夠完成他的宿願。同時,上表請求辭位。但皇太后對他很倚重,不但不準辭位,反下詔除授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正式拜爲宰相。接着很快就廢除了免役法、青苗法。

司馬光終於完成了自己廢除免役法的夙願,實現了自己的政治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