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元朝是朱元璋的死敵,爲何朱元璋對元廷以禮相待?

元朝是朱元璋的死敵,爲何朱元璋對元廷以禮相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作爲明朝開國皇帝,結束了元朝長達九十多年的統治,無論從何種意義上來說,元廷都是他政治死敵。但縱觀整個建立霸業的過程,朱元璋對待元廷是感恩戴德,待之以禮,爲什麼會這樣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政治死敵

元朝建立之後,蒙古貴族爲了保持他們的主導地位,從始至終,極力推行野蠻的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而且,將這些政策貫徹到了政治、經濟等的各個方面。

在政治地位上,南人和漢人遠遠低於色目人和蒙古人,甚至這種歧視政策都成了一種法律規定:

蒙古人毆打漢兒人,不得還報,指立證見,與所在官司陳訴,如有違法之人,嚴行判罪。

在經濟地位上,蒙古貴族和官僚地主階級,通過各種方式兼併土地,擴充家產。相反,廣大人民羣衆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以至於紛紛喪失土地,被迫給官府和地主充當佃戶,甚至賣身爲奴,過着非人的生活。

元朝是朱元璋的死敵,爲何朱元璋對元廷以禮相待?

朱元璋的祖上本來是句容的一個淘金戶,由於當地淘不到金子,只能靠種莊稼購買黃金上交,後來他們的家產賠光,便逃到了淮北一帶,時間長了到朱五四(朱元璋的父親)這一輩也成了佃戶,即使輾轉搬家多次,依然入不敷出,一家老小始終過着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

1344年,淮河流域又發生了災害和瘟疫,四月初父親朱五四去世,三天後大哥朱重四去世,又過幾天他的母親也死了。因爲家裏沒有一分錢,也沒有一塊地,朱重六和朱元璋買不了棺材,也下不了葬。

後來,他們實在沒有着落,就硬着頭皮着去向爲之耕作幾年的地主討一塊地,藉此來安葬父母,結果卻被“呼叱昂昂”。後來,在鄰居劉繼祖的幫助下,才下葬了父母。《明史》記載:

至正四年,旱蝗,大飢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里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

因此,無論我們從元朝統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來說,還是從朱元璋自己的家庭悲劇來說,元廷都是朱元璋的死敵。1363年朱元璋打敗陳友諒,1367年朱元璋又滅掉張士誠,但是他是如何對待元廷的呢?或者更具體一些,他有沒有以對待死敵的態度來對待元廷呢?

待之以禮

1355年六月,朱元璋攻陷太平,當時“執萬戶納哈出”。朱元璋知道納哈出是成吉思汗四傑之一的木華黎的後代,先是好言勸降,但是哈納出堅決不肯,後來朱元璋竟厚贈銀兩,釋其北歸。結果呢?納哈出後來在金山屯兵二十萬,成爲明朝東北的一大邊患。

1368年,朱元璋派兵北伐之前曾經發布了一篇告諭北方官吏人民的檄文,這篇檄文不僅承認元祖宗的功德,還規定他們不要殺害元朝的宗戚。內容是:

元祖宗功德載人,其子孫罔恤民隱,天厭棄之…諸將克城,毋肆焚掠妄殺人,元之宗戚,鹹俾保全。

1370年,李文忠在北伐中俘獲了元昭宗的長子買的立八刺及后妃、宮女諸王將相屬官數百人。等到買的立八刺回到南京的時候,羣臣請求朱元璋獻俘,本來都以爲朱元璋會欣然同意,但是,朱元璋書卻反問了一句:“武王伐紂殷用之乎?”

元朝是朱元璋的死敵,爲何朱元璋對元廷以禮相待? 第2張

當時有大臣當即就說唐太宗曾做過這種事。朱元璋立馬反駁道:“太宗是待王世充耳,若遇隋之子孫,恐不爾也。”也就是說,朱元璋認爲如果唐太宗抓到的是隋朝的子孫,也不會進行獻俘的。

後來,朱元璋不僅沒有獻俘,還封買的裏八刺爲崇禮候。甚至還不讓大臣“捷奏(元帝)多侈辭”,就是說不讓大臣們上奏元朝皇帝的壞話。朱元璋對宰相說:

元主中國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奈何爲此浮薄之言?亟改之。

在這裏朱元璋指出,元朝皇帝主持中國大局,將近有一百年的時間,他和羣臣的父母都是靠元朝皇帝才得以生養,所以這些壞話說出來就顯得太過淺薄。

1371年,朱元璋命人在北平給元世祖蓋了廟。1373年,他又在南京建了歷代帝王廟,把元世祖忽必烈和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都供在一起,還把元朝開國功臣木華黎等四人排位也供在邊上,並恭恭敬敬地行跪拜之禮。這顯然是出乎衆人意料之外的,那麼朱元璋所做究竟何爲呢?

大有深意

其實,他所有的祕密都藏在1368年北伐之初發布的檄文裏面。首先指他出,元朝之所以能夠入主中國,不是人爲的,而是天命。檄文寫道: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治天下者也。自宋祚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國,四海內外,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

元朝是朱元璋的死敵,爲何朱元璋對元廷以禮相待? 第3張

然後,他指出元廷後嗣荒淫無度,有失君臣之道,再加上宰相專權,下司毒虐,導致人心離叛,天下大亂。已經到了“天厭其德而棄之之時也。”也就是到了上天要拋棄它的時候了。所以“當降聖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那麼,這個聖人是誰呢?他認爲當今河、洛、關、陝,雖有數雄,但是卻“無復尊主庇民之意,互相吞噬,反爲生民之巨害”,所以都不是華夏的主人。

他自己本是“淮右布衣”,後來得以統一江南,之後因爲看到中原人民,很久沒有主人,所以深感內疚,於是就“恭承天命”,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檄文寫道:

目視我中原之民,久無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

到此爲止,朱元璋的“天命觀”構建完成。也就是說,現在他是“恭承天命”,原先元廷的天命現在已經落到他的手裏。

既然他和元廷統治中國都是出於天命,都是上天賜予,而非人爲,那麼,如果他對元廷不能夠待之以禮,就是不夠重視天命,別人就有可能效仿,這就對自己即將建立的大明王朝不夠尊重,這顯然是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所不願意看到的。

只有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能理解,爲什麼元廷儘管是政治死敵,但是朱元璋依然待之以禮。即使他的內心對元廷痛恨無比,但是爲了現實的利益,爲了朱家王朝的長治久安,他寧願選擇隱忍,甚至可以違背自己的意願,這就是朱元璋的帝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