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探究唐伯虎的另一面,他真的看透人生了嗎?

探究唐伯虎的另一面,他真的看透人生了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寅,字伯虎,今蘇州人士,明朝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唐伯虎自幼聰穎過人,熟讀四書、五經、通史,精通詩文、繪畫,與同一時期的祝允明、文徽明、徐禎卿並稱爲“江南四大才子”。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唐伯虎年方十六,便以蘇州府試第一的成績考中秀才,名聲遠揚。祝允明的《唐子畏墓誌銘》裏這樣記載,“童髫中科第一,四海驚稱之。”但與此同時,恃才傲物的本性已經初露端倪。

按照當時的科舉考試製度,中了秀才之後需要經過錄科考試才能參加鄉試。唐伯虎竟然在錄科考試期間與好友張靈宿妓喝酒,以致受人詬病,名落孫山。後來經友人多方求情,才獲得參加鄉試的資格。

探究唐伯虎的另一面,他真的看透人生了嗎?

弘治十一年(1489年),唐伯虎參加鄉試,又以應天府鄉試第一的成績考中舉人,又一次讓他名噪一時,而他那放蕩不羈的性格已經暴露無疑,甚至連自己的朋友都看不下去。

夫謂千里馬,必朝秦暮楚,果見其跡耳。非謂表露骨相,令識者苟以千里目,而終未嘗一長驅,駭觀於千里之人,令慕服讚譽,不容爲異詞也。

這是祝允明規勸唐伯虎的原話。意思是說,千里馬應該具有千里馬的品質,不能因爲一時的成就就得意忘形,忘乎所以。

子畏(唐寅)之才宜發解,然其人輕浮,恐終無成。

這是文徽明的父親對唐伯虎的評價。意思是認爲唐伯虎過於輕浮,可能會終無所成。但是,面對朋友們的規勸,唐伯虎並不領情,甚至以絕交作爲迴應。殊不知,一年以後,因爲這種性格帶來的厄運就讓他墜入了無底深淵。

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伯虎入京參加會試,本以爲自己可以連中三場第一,但最終卻因爲“科場舞弊”而被貶爲吏。這件事情甚是複雜,唐伯虎到底有沒有作弊,說來話長。

臣聞士大夫公議於朝,私議於巷:翰林學士程敏政假手文場,甘心市井,士子初場未入而《論語》題已傳誦於外,二場未入而表題又傳誦於外,三場未入而策之第三、四問又傳誦於外。江陰縣舉人徐經、蘇州府舉人唐寅等狂童孺子,天奪其魄,或先以此題驕於衆,或先以此題問於人。

這是《明孝宗實錄》裏記載的戶科給事中華昶的奏文。這篇奏文其實揭示了這場“科場舞弊”案的起因:給事中華昶風聞言事,指出翰林學士程敏政私漏考題,體現就是徐涇、唐寅等人或拿考題在衆人面前炫耀,或者請問與人。

探究唐伯虎的另一面,他真的看透人生了嗎? 第2張

此案一波三折,最終真相漸漸浮出水面。事情的起因是徐徑和唐寅在來京之時仰慕程敏政的學問,曾花錢向他求學,程敏政當時還不是考官,等到程敏政做了主試之後,所出題目間接涉及到了曾經所講的內容。

其實,這本來屬於一種正常現象,在嚴格意義上講,我們甚至不能認爲這是作弊。但真正的問題出在唐伯虎和他的粉絲徐徑身上,他們得了便宜還賣乖,在考試之後竟然在衆人面前恣意炫耀,忘乎所以,最終才釀成了這一悲劇。

關於明代的官員選舉制度,《明史選舉志》稱“進士爲一途,舉、貢爲一途,吏員等爲一途”。但是實際上進士與舉、貢都要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再加上舉薦除了洪武年間盛行,後遭廢除,所以明代選官制度只有科舉和吏員二途。

但是,在科舉考試出身與吏員出身二者中,科舉考試出身是佔絕對優勢的,被視爲“正途”,受人追捧。而吏員入任則被視爲“雜流”,受人輕視,他們主要由平民、管辦考試的淘汰者、有過失的官員等充當。因此,弘治十三年(1500年)堂堂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被貶爲吏卻恥於就職就不難理解了。

探究唐伯虎的另一面,他真的看透人生了嗎? 第3張

一年之餘的遊山玩水之後,唐伯虎返回到姑蘇金閶門外的桃花塢,以賣文畫爲生,縱情於酒色之間。弘治十八年(1505年),作就了名篇《桃花庵歌》。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在這篇名作裏面,唐伯虎主要表達的是自己嚮往個體自由,甘願貧困,而不願追逐功名利祿的歸隱心態。而且他還認爲好像只有自己悟到了人生的真諦,別人似乎只看到了表面,沒有看透人生。但實際上,唐伯虎真的看透了嗎?我們還得再往後看。

正德二年(1507年),寧王朱宸濠就賄賂劉瑾、錢寧等內臣,恢復寧王守衛,蓄養亡命之徒,伺機密謀造反。但是造反畢竟是大事,因此,各方面都在準備之中,特別是人才。

正德九年(1514年)秋,那個曾經宣稱自己“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的唐伯虎竟然應了寧王重金聘請。那麼,我們還能說,唐伯虎真的看穿了嗎?他還執意嘲笑別人看不穿嗎?

寧王宸濠厚幣聘之,寅察其有異志,佯狂使酒,露其醜穢。宸濠不能堪,放還。

這是《明史·唐寅傳》對他的這段經歷的記載。曾經的江南四大才子,可以爲了名節恥於就職於吏員,到了現在可以只要活着就可以毫不顧忌自己的形象和名聲。

這麼說,或許很殘忍,但只有這麼說,才能稱得上真實!我們沒有辦法因爲他是才子就認爲他的人生態度有多麼完美。我們也沒有必要因爲他是才子就認爲他的人生追求多麼高尚。

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拋去才子的成分,唐伯虎和不少普通大衆的區別恐怕並不算大:年輕的時候,放不下面子,爲了名節可以拋棄若干的利益;中年的時候,爲了名利可以拋棄自己的所謂的人生信條;當名聲、利益和生命發生衝突的時候,義無反顧地保護自己的生命。

因此那個桃花塢裏的桃花仙,其實,並未看穿。他其實也有普通大衆的真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