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朱元璋爲什麼對他外甥李文忠兩次改姓?背後有何深意?

朱元璋爲什麼對他外甥李文忠兩次改姓?背後有何深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文忠,明朝開國名將,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由李文忠到朱文忠

稍通明史的人都知道,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他的父親是李貞,子隨父姓,他姓李實屬正常。李文忠十二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他便和父親就到處流浪,尋求出路。幸運的是,他在14歲的時候見到了自己的舅舅朱元璋。《明史》記載了當時(1352年)外甥見舅舅的情景。

太祖見保兒,喜甚,撫以爲子,另從己姓。

亂世之中能夠見到自己的親人,朱元璋自然十分欣喜,還把李文忠當作自己的兒子養育。有史料記載,朱元璋還爲他專門請了範祖乾、胡翰做朱文忠(李文忠)的老師。

朱元璋喜歡自己的外甥,我們可以理解,但是朱元璋爲什麼要讓他的外甥用自己的“朱”姓呢?細細想,其實大有深意!

朱元璋爲什麼對他外甥李文忠兩次改姓?背後有何深意?

要明白這一點,我們不妨先看看朱元璋當時的處境。朱元璋參加義軍之後,頗受義軍頭目郭子興的賞識,由於朱元璋有勇有謀,“戰輒勝”,還娶到了郭子興的義女,也就是後來的馬皇后,甚至在回鄉募兵之後還被提升爲了鎮撫。

表面看,朱元璋的仕途之路一帆風順,他似乎是意氣風發地走在成功的康莊大道上。但實際並非如此。朱元璋見到李文忠的時候,他剛剛攻下滁州。在此期間,郭子興受人排擠,朱元璋想方設法才保住了他的性命。但《明史》記載:

子興爲人梟悍善鬥,而性悻直少容。方事急,輒從太祖謀議,親信如左右手。事解,即信讒疏太祖。太祖左右任事者悉召之去,稍奪太祖兵柄。

也就是說,郭子興本人心胸狹隘,不夠大度,甚至在朱元璋幫他死裏逃生之後還聽信讒言,奪了太祖的一些兵權。《明史》曾明確記載:

子興嘗信饞,疑太祖。後善事其妻,嫌隙得釋…初,後從帝軍中,值歲大歉,帝爲郭氏所疑,嘗乏食。後竊炊餅,懷以進,肉爲焦。

由此可見,其實朱元璋當時的處境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樂觀,甚至可以說是岌岌可危,稍有差池可能就性命不保。

因此,他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培植自己的親信,壯大自己的力量。外甥李文忠的到來對他來說有種雪中送炭的感覺,所以他不僅喜歡他,而且還要好好地培養他,日後好爲自己的前程出力賣命。四木認爲這就是朱元璋第一次爲李文忠改姓的深意。

由朱文忠到李文忠

如果我們從日後的表現來看,朱文忠並未讓朱元璋失望。《明史》記載:

年十九,以舍人將親軍,從援池州,破天完軍,驍勇冠諸將。

1363年,朱元璋打敗陳友諒,1366年秋,張士誠已被三面包圍,朱文忠受命進攻杭州節制敵軍。朱文忠到了杭州之後,杭州守將不戰而降,朱文忠因功被加封爲榮祿大夫、浙江省平章事。

朱元璋爲什麼對他外甥李文忠兩次改姓?背後有何深意? 第2張

同時,《明史》又明確記載,讓他“複姓李氏。”朱文忠有功,朱元璋給他升官進爵我們很容易理解,但是爲什麼就在這個時候又明確讓他恢復李姓呢? 我們得從一個人說起,這個人就是謝再興。

其實,謝再興個人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朱文忠的岳父。他早在1363年就叛降了張士誠。朱文忠進攻杭州之前先進攻的是餘杭。

守將謝五,再興弟也,諭之降,許以不死。五與再興子五人出降。諸將請僇之,文忠不可。

從這段《明史》記載,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朱文忠對謝再興及其子弟是手下留情的。朱文忠雖然許諾他們只要投降就可以免死,但最終結局卻是他們五個人都被凌遲處死。朱元璋給出的原話是:“謝再興是我的親家,卻叛投張士誠,我絕不能饒過這五人。”

正是在這件事情過後不久,朱文忠升了官,也被複了姓。其實,不僅是我們而且連其他諸將也已經能夠感覺到在這件事的處理上,朱文忠已經越了權。那麼,心思甚密而又多疑的朱元璋難道感覺不到嗎?

朱元璋爲什麼對他外甥李文忠兩次改姓?背後有何深意? 第3張

其實,將朱文正的姓氏恢復到李姓,就是爲了給朱文忠一個警告,給他劃清界限,讓他認清自己的身份,不要超越了自己的本分。

而且,這個時候離大明王朝的建立已經不遠了(一年之後),此時的朱元璋早已羽翼豐滿,人才累累,一個朱文忠已經算不得雪中送炭了,最多能夠稱得上是錦上添花。再加上朱元璋的兒子們已經漸漸長大,這些真正的朱姓的兒子纔是他未來的支柱與希望。

總結:朱元璋第一次給自己的外甥改姓,除了出於欣喜,更重要的是當時的他迫切處境岌岌可危,迫切需要培植自己的親信,十四歲的李文忠對他而言完全就是雪中送炭,改成了自己的朱姓,可以進一步增加李文忠的忠誠度,增強自己的力量。

朱元璋第二次給自己的外甥改姓,主要是爲了給朱文忠劃清界限,讓他認清自己的身份,做事情要遵從自己的本分。而且,此時的朱元璋人才濟濟,大明王朝的建立已經近在咫尺,李文忠所能做的只是在北伐抗元的戰鬥中錦上添花了。李文忠似乎讀懂了其中的深意,在北伐戰爭中,殊死作戰創造了不少赫赫戰績,被封爲曹國公。

朱元璋的兩次改名讓我們看到了歷史上真實的朱元璋,當你有利用價值的時候他就想方設法拉攏你,當你的利用價值降低的時候,他就要你當心自己的言行,認清自己的身份,否則稍有差池就可能會除掉你,明代很多功臣的最終遭遇莫不如此。

不知道,功成名就的李文忠在回想當初這一幕的時候有沒有感覺到後背發涼,反正四木是感覺到了,因爲就在他被複姓的前一年(1365年),朱文正已經被朱元璋軟禁而亡。有人說,明史不可以細讀,但是在四木看來,似乎只有細品,才能體會其中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