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從紅樓夢中探索家班伶人的生活與生存狀態

從紅樓夢中探索家班伶人的生活與生存狀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曹雪芹的《紅樓夢》可以看出,歌唱活動在清朝鼎盛時期已經成爲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紅樓夢》中有一個龐大的樂人羣體,他們形象生動,性格鮮明,他們是中國傳統音樂的創造者和傳承者。在中國歷史上,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依戀於他們甜美的歌喉和精湛的表演。他們的藝術活動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從紅樓夢中探索家班伶人的生活與生存狀態

一、戲曲伶人

1、職業戲班伶人

清朝民間戲曲也有了較大的發展,隨着演戲這種娛樂形式得到了皇親貴胃和廣大人民的喜愛,逐漸在社會生活當中佔有了重要的位置,民間的職業戲班也開始大量的出現,他們的成員有的是從私人家班中解散出來的,也有許多是戲班自己培養出來的。對於這些民間戲班來說,演出還是比較忙碌的,演戲要儘可能的增加劇種和場次,除了要應付社會上的一般的喜慶宴會,當然也包括一些喪事。出現了官家或鹽商養大量的伶人並組成戲班。“例”字說明此風已久,不是短時間的。當然這裏的蓄養戲班,並不是完全爲了自娛聲色,很大程度上是爲了迎接康熙、乾隆等人南巡的。由於康乾二人都癡迷於戲曲,故而戲班不可不備,官僚蓄養這樣的戲班和伶人,當然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間欣賞戲劇的風俗,更主要的是不斷地刺激伶人來提高自身的技藝。

對於民間職業伶人,他們並沒有家班伶人固定的收入和演出地點,往往是進行劇場演出和廟會堂會演出。“天寧寺本官商士民祝嗣之地。殿上敬設經壇,殿前蓋鬆棚爲戲臺,演仙佛麟鳳、太平擊瓤之劇,謂之大戲,事竣拆卸。追重寧寺構大戲臺,遂移大戲於此”。儘管此時揚州一時戲曲頻頻,但大多數伶人都沒有固定的舞臺或戲臺,也沒有固定的演出場所,伶人的演出多是到富戶人家唱堂會或是在民間的節日廟會上。儘管出現了“重寧寺構大戲臺,遂移大戲於此”,但是這種有規模的演出劇場是比較少的,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當伶人演出的窘迫局面。在大多數爲看來,伶人這種“下九流”的玩藝兒只能是“下九流”的人來充當。這就充分反映出清代的統治者爲了維護自已至高天下的階級地位,強制性地在道德觀念上和社會思想方面將伶人打入到底層社會。使大多數伶人出身較爲卑賤,當然這也是中國封建社會長期以來階級統治思想的一個表現。

從紅樓夢中探索家班伶人的生活與生存狀態 第2張

2、家伶狀況

家班蓄有者不僅以家伶互娛,往往也有互相比試之意。又如曹雪芹在《紅樓夢》寫到賈家曾經蓄班,家班女樂和家班尤童一般由童男女組成,而組成的形式和程序卻大致相同。賈府雖然不是由賈政等族長來牽頭組織家班及伶人挑選,但是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們十分看重家伶的選拔,花了大價錢派賈薔到蘇州挑選童伶,聘請教習。家班的組建大致可以分爲三個環節:一是採辦伶童,置辦樂器,行頭和聘請教習;二是要爲這些家伶教習安排住處和練習場所;三是指派管理者。總的來說,家班主人對家伶的選擇比較重視,這些家班蓄養者本身出身於書香門第,有較好的文學素養和藝術追求,對於藝術的追求往往使家班的藝術水平達到很高的境界,因而指派有經驗的人來負責組建,對伶人的自身因素也會提出要求。一是戲子的外貌,嗓音,健康等情況,二是要根據伶人自己的成長變嗓情況,考慮孩子適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一般來說,購買的孩子是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但是應該具備一定專業技能。而且大多數是貧寒子弟。

二、伶人的生活及生存狀況

1、學徒生活

在這種情況下,徒弟已經變爲師父的奴隸。人身依附關係已經非常強制,既然是師父的私人佔有品,自然師父可以採取任意手段來驅使徒弟做各種雜役,甚至在體罰上也絲毫不比科班輕。許多手把徒弟脫籍以獲得自由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許多堂主經常想盡一切辦法來延長學藝期限,這與徒弟儘早解除契約的願望相矛盾,而解除契約以後,徒弟平時唱戲的收入則均歸個人,而此時徒弟也是比較走紅的時期,收入十分豐厚。師傅也不願意此時失去這樣的搖錢樹,因而對妄圖解除契約的手把徒弟提出了較高的出師價碼,而學徒很難達到這樣的要求,則契約的解除被擱置起來。

從紅樓夢中探索家班伶人的生活與生存狀態 第3張

這樣擺脫堂主的控制更多的時候要受到師傅和自身經濟條件的制約,甚至許多伶人畜徒過程中有因虐侍徒弟而犯法的事例。朱雲山教戲時卻伺機佔有女樂,還要想出種種辦法了限制女徒的自由,這些女姬只不過是他手中的玩物,而且還在朱雲山的控制之下。可見在手把徒弟的傳承製度中,師父佔有女徒的行爲並不奇怪,甚至法律中也無相關懲治條文。也說明當時的伶人(也包括女伶)人身安全並沒有太多的法律保障她們。爲了能夠學藝,在社會上得一席之地。很多時候不得不出賣靈魂和肉體。

2、伶人婚姻

伶人作爲一種下流職業,大多數階層都不願將女嫁於爾曹或與之婚配。他們只能在自已的這個內部羣體中尋找配偶,這就使得伶人之間互姻而無法與外部聯繫。致使伶人這一職業無法進入上層社會或擺脫卑賤的地位。但是這種內部婚配現象在清代只是一個延續並且有所加強。在梨園界伶人互相姻親或父子相傳來謀求生計的現象一直存在。這種梨園世家的存在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歷史現象,除了家族淵源和個人意願外,往往也隱藏着很多無法說出的心酸,這種現象的延續往往也是社會道德觀念的約束作用。

伶人自身也並沒有太多的驚奇之處,似乎這是一種遺傳下來的很自然的家庭現象。當時的法律似乎都不能允許伶人與外部結親,只能限制在自自身內部。這頗有些類似於政治的“門戶觀念”,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允許互通婚姻,這因然是當時統治者維持其自身至高無上地位。伶人被視在最低層的社會羣體,一旦與官貴人士或與其它上層人士結親,則封建等級秩序就會受到威脅,這是封建統治者極不能容忍的。“內羣婚配”習俗而產生的“倡優世家”並不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排除了伶人羣體能夠提高地位的可能,這也是古代封建專治制度和等級制度對伶人摧殘和壓迫的後果。

從紅樓夢中探索家班伶人的生活與生存狀態 第4張

三、清末伶人的地位變動

1、對伶人約束法令鬆動

戲曲及他的載體一伶人都逐漸的成爲一種藝術消費,清朝所謂的“優伶,賤民”等觀念都不再像過去那樣在平民百姓中根深蒂固,一些傳統律令不再有強有力的約束。而且戲曲和伶人的吸引力和藝術價值都逐漸的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作爲一種極其重要的審美和娛樂方式,國劇都已經被社會各個階層所接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逐名角,成爲鐵桿的戲迷。而且比較引人矚目的是更多的八旗官兵,漢官文人,他們都從不同的欣賞角度來與伶人相交,甚至能與一些名角名伶相交往成爲一種風雅的表現,一種光榮甚至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可見傳統觀念發生了混亂和動搖。

2、伶人革除自身舊俗

梨園伶人逐漸摒棄許多限制自身發展的不良社會習俗以及梨園舊俗,而且與社會進步思想和力量結合,爲伶人進入上層社會和獲得平等地位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而爲這種努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領頭人物當首推程長庚的三慶班和緊步其後塵的的四大名旦等人。政府頒發政令取締男旦不良之風,越來越多的伶人將精力放在追求技藝上,這就使得伶人逐漸擺脫了以往之舊俗。因此時伶人們在梨園以外交往的人士不斷增加,而且許多人士不僅高爵顯貴,還有許多則是比較有名的儒士,他們在探求演出技藝的同時,還對伶人的文化素養的提升有了重要影響。而且較多的文人墨客更是對京劇的文化像徵和地位給予了肯定。自然不會再以過去的等級眼光去看待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