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清朝的王爺是如何打發時間消遣的呢?

清朝的王爺是如何打發時間消遣的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的王爺是如何打發時間消遣的呢?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有句老話叫,貝勒爺有三寶,核桃扳指籠中鳥。

幾年前,穿越題材大行其道時,穿越成一個清朝的王爺,成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在很多人的概念裏,身爲王爺,進可爭奪皇位,退可逍遙富貴,無論怎樣都是人生贏家,簡直不要太“爽”。

事實上,當一個清朝的王爺,也並非如想象中那樣簡單,雖然和明朝的規矩不一樣,清朝的王爺大多都在京城,但是並不代表着這些王爺們每日裏就無所事事。

掌實權的王爺,每日裏最重要的就是完成自己的各項本職工作,而沒有實權的,也並非整日裏就會吃喝玩樂,他們也身戴職務,雖然大多是虛職,但也有許多必須要做的事情。

清朝的王爺,不管是有實權還是掛虛職的,大體上消遣時間的方式有四種:豐富個人精神生活、從事私人的經營活動以及各種花式聲色犬馬。

清朝的王爺是如何打發時間消遣的呢?

其一,豐富個人精神生活

無論是哪朝哪代,作爲皇族權貴成員,必要的教育是很有必要,也是必須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

按照清朝皇室的爵位,從高到低分爲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等,只要爵位是在“公”以上的,均可以稱之爲王爺。

以乾隆年間爲例,經過幾代發展後,當時的社會安定、國富民強,百姓安居樂業,因此擁有高等爵位的王爺們,其物質條件是相當豐厚的,國家每年在一個王爺身上的花費,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國家厚待天潢,歲費數百萬,凡宗室婚喪,皆有營恤,故涵養得宜”

吃穿用度不用發愁,甚至還是怎麼奢侈怎麼來,因此,這些清朝的王爺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條件,去接受高等的教育和發展個人愛好。

尤其是清朝對於皇室子弟的教育,是非常重視的,因此,在歷代清朝宗室中,如書法、繪畫等大家,不在少數。

乾隆皇帝的第十一子永瑆,就是著名的“乾隆四大家”之一,當時他的字畫,受到了許多文人士子的追捧,甚至達到了“士大夫得片紙隻字,重若珍寶”的程度,可見其確實是有一定的藝術成就。

永瑆的藝術修爲,得益於平日裏的愛好和用心,而他就是當時衆多癡迷書畫的清朝王爺代表人物之一,類似於他這種在文學領域有一定成就的王爺,比比皆是。

自王公至閒散宗室,文人代出,紅蘭主人、博問亭將軍、塞曉亭侍郎等,皆見於王漁洋、沈確士諸著作。其後繼起者,紫幢居士文昭爲饒餘親王曾孫,著有《紫幢詩鈔》。宗室敦成爲英親王五世孫,與弟敦敏齊名一時,詩宗晚唐,頗多逸趣,瞿仙將軍永忠爲恂勤郡王嫡孫,詩體秀逸,書法遒勁,頗有晉人風味。

不斷地鑽研和學習,讓這些有錢有閒的清朝王爺們,在各自喜歡的領域內,日漸精進,終成一代大家。

除了自身鑽研和學習之外,這些愛好文學的王爺們,對於前朝以及更久遠的奇書異籍,尤爲喜愛,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淘書”。

如果你在清朝乾隆年間,就會看到這樣很有趣的一幕,一個或者幾個王爺,穿得隨意至極,在市場上逛來逛去,如果看到有喜愛的書籍字畫,那必定是毫不吝嗇地買下,要是遇到類似於孤本之類的,哪怕把身上的衣服給典當了,也要當場買下,以免被人捷足先登,癡迷程度可見一斑。

所以,清朝王爺在很多時候,消遣時間的第一選擇就是豐富個人的精神生活,寫寫字,看看書,畫個畫,畢竟有錢有地位,還有大把的時間,再不提升提升自己,出門和人吹牛都沒資本。

其二,從事私人的經營活動

有道是,坐吃山空,家業再大,也總有吃完的一天,因此,清朝的王爺,也很注重自家產業的經營。

尤其是這些王爺本身就是皇室成員,如果做生意,就會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不管是消息還是資源,要比常人好太多。

事實上,這樣乾的王爺不在少數,比如乾隆皇帝的親兄弟,愛新覺羅·弘曕,就是一位出名的理財高手。

愛新覺羅·弘曕,雍正皇帝的第六個兒子,乾隆皇帝一母同袍的親兄弟,六歲就繼承了和碩果親王爵位,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的他,確實一個十分崇尚節儉的人。

他除了勤儉持家之外,最大的愛好,就是置辦產業,“俸餉之積,至充棟宇”,彷彿把家裏搞得滿坑滿谷,纔算心滿意足。

同時,弘曕善於投資,不管是開設煤窯,還是販賣人蔘,以及像開設衣局,爲朝臣提供朝衣,爲各王府製作衣物,以及類似於蟒袍這樣的冷門物品,均在其經營範疇之內,更不用說倒騰古玩字畫這種生意了,基本上,他都有所涉及。

利用身份優勢,同時運用各種資源,來進行“錢生錢”的商業活動,是大部分清朝王爺共同的選擇,畢竟錢總有花完的一天,不掙錢怎麼負擔起王府龐大的開銷,同時,做點生意,也能結識更多的人,爲自己的地位穩固打下基礎。

其三,吃喝玩樂,聲色犬馬

愛好文學、喜歡做生意,這種王爺不在少數,但同時,整日裏吃喝玩樂、聲色犬馬的清代王爺,也不乏其人,畢竟身份地位,以及財富等允許他們醉生夢死,不紙醉金迷一把,似乎對不起王爺這個稱號。

因此,如果說到玩的話,那清朝王爺們樂子可就多了去了。

提籠架鳥、鬥蟈蟈養蟋蟀等,這些都只是小打小鬧,一些“高端”玩家,玩得如熬鷹狩獵,也不算太新鮮的玩意兒。

按照清朝對於王爺的俸祿,其中親王的最高,每年單是年薪,就足足有10000兩銀子,不僅如此,另外還每年給祿米10000斛。

按照購買力來計算,清朝乾隆年間,一兩銀子約等同於如今的100-120元左右,也就是說,一個親王,單單年薪,就高達百萬元之多,這還不算逢年過節的各種福利以及祿米等其他收入。

這麼有錢,那還不得可勁兒造?

因此,像一些不求上進,安於現狀的王爺們,每天最大的事情,就是研究怎麼變着花樣的吃喝玩樂。

先是吃,在吃這方面,王爺們自小養尊處優,自然是吃過見過的主兒,因此在吃的方面,講究的不是吃好,而是吃的“奇”,吃的“名貴”。

比如,一道普普通通的小雞燉蘑菇,這個十分家常的菜,如果王爺們要吃,那就不一樣了,不是用普通的配菜來燉,而是用類似於冬蟲夏草、人蔘這樣的名貴食材去做這一道菜。

清朝的王爺是如何打發時間消遣的呢? 第2張

這還是最簡單的,還有個較爲出名的,叫做“豬背肉”,選上等的小豬,在小豬活着的時候洗乾淨,然後用鞭子不停抽打其背部,使其因痛,將血聚攏在脊椎處,然後在脊椎處割下巴掌大小的一塊肉來,用此來製作菜餚。

一道菜下來,就需要數十頭這樣的小豬,而其他的肉,全部丟棄不用。類似於這樣的吃法,像烹鵝掌、食駝峯等,數不勝數。

好的菜餚自然要配上好餐具,王爺們的餐具,要麼是玉,要麼是水晶,肯定不會用竹筷子,那樣說出去丟份兒。

然後是喝,喝就比較簡單了,除了各種名貴的酒之外,王爺們日常用於解渴消暑的飲料茶水,也是必不可少。

在北京頤和園西邊,有座玉泉山,這裏的水,就是特意爲清朝皇室成員所供應的宮廷用水,據說,乾隆皇帝曾拿一個銀鬥去稱,發現這裏的水,分量最輕,也就是雜質最少,因此,這裏直到清末,都是皇室用水之地。

而王爺們,自然也是對喝茶頗爲喜愛,普遍流行的,是喝西湖龍井,甚至有王爺爲了喝上最新鮮的茶,直接在產茶的當地包茶山,在茶葉成熟後,帶炒茶的師傅在王府裏現場製作。

如此大費周章,就是爲了喝口好茶,不得不說,有錢真好。

最後就是玩樂了,提到玩樂,那真的太多花樣了,當時有句老話,叫做“貝勒爺有三寶,扳指核桃籠中鳥”,就是一些整日裏無所事事,消磨時間的皇室成員真實寫照。

像前文提到的,提籠架鳥、熬鷹狩獵等,這些是許多王爺消遣的必有項目,王府裏也有一幫僕人,專一爲伺候他們的主子各種玩,時時刻刻在想新的點子,以供他們主子感興趣。

當然,這些常規項目玩膩之後,就有一些人喜歡玩一些“刺激”的項目了,比如,自己組織自己的葬禮。

乾隆皇帝的另外一個弟弟弘宣,深得太后的寵愛,因此極其恣意妄爲,這自己給自己辦“葬禮”的荒唐事,就是這位爺幹出來的。

弘宣的“葬禮”,極其風光,本身王府地方就大,於是就按照親王的規格,在府內佈置妥當,不僅如此,他還廣發請柬,邀請王公大臣前來參加自己的葬禮,並且要求,必須帶禮金。

而在葬禮上,弘宣要求親屬要像他真的死了那樣去哭,同時要參加的大臣們,嚴格按照標準流程來進行弔唁,而他自己,則坐在供桌上,邊吃給自己的貢品,邊津津有味的欣賞下面人的表演。

無聊至極,荒唐至極。

弘宣的這種行爲,在清朝,尤其是在晚清時期,屢見不鮮,當時整個國家已經進入腐化狀態,上至皇室貴族,下至大小官員,基本上都是以貪圖享樂爲主,即便是有少部分的有識之士,但也改變不了現狀,實在是整個大清,已經是日暮西山,而清朝的王爺,作爲皇室的中堅力量,也是聲色犬馬,安與享樂,更不要提其他人了,因此,大清亡國,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