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宋朝正度是如何預防科舉舞弊的?採取了哪些新措施?

宋朝正度是如何預防科舉舞弊的?採取了哪些新措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科舉制度上,宋朝是個承前啓後的朝代,也是臻於成熟的朝代。宋代科舉,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在預防舞弊方面也採取了新的措施。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北宋的科舉制度,讓普通的文人學子也能進入宋廷。科舉考試宋廷不僅減少了科目數量,也增加了具有時代價值的新科目,不斷擴招生源,這些在我國歷史上有着極爲重要的影響。

一、北宋科舉制度分析

1、考生範圍擴大化

我們可以把科舉制度定製爲一種政治參與制度,普通人民可以通過科舉制度進入仕途,從而參與政治。這個社會階級的代表人物也可以通過科舉制度進入仕途,他們選擇科舉制度的原因也是爲了滿足本階級的利益。在宋代推行科舉制度之前,只有少數人能夠參政,比如說察舉制需要長官親自舉薦與選拔,在之前的社會體系中,掌權者若想得到人才的輔佐也十分困難。朝廷的官員基本都被世家家族把持,沒有身份的平民很難進入朝廷參政,與仕途基本無緣。由於宋代的科舉制度,讓普通的文人學子也能進入宋廷,科舉制度對人才的選拔,根據考試科目的成績擇優錄取人才,並且根據科目的成績對所選拔的人給

予不同的官職。理論上講,科舉制度是公平公正的,在科舉制度面前沒有富家子弟,也沒有普通平民,他們都是平等的。

宋朝正度是如何預防科舉舞弊的?採取了哪些新措施?

利用科舉制度,掌權者對人才的選拔也不再依靠察舉制,不在依靠各個世家大族中引薦的人,他給了掌權者在人才選拔過程中十分強的操縱性。理論上,普通人民可以通過努力的學習,在科舉考試中獲得較高的名次來參與國家的政治,進入仕途。我們可以理解爲宋代的科舉制度重新分配了宋代的政治資源,改變了社會階級的結構和高低。

2、考試科目規範化

隋唐時代建立的科舉制度,爲我們留下了不少關於察舉制的歷史問題,且選取士人的內容較多,涉及的科目也非常繁雜。至宋代,在考試科目方面出現了新的變化,宋朝皇帝不僅減少了科目數量,還更加關注某些具有時代價值的新科目,不斷擴招生源,甚至開創了不少新科目,這也讓宋朝官員隊伍建設情況變得更加豐富了。科舉制度主要的功能是爲君王選拔政府官員,它有助於甄別並選用傑出的政治人才,並能夠營造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公平、公正、公開的考試環境,夯實統治根基,打造龐大的人才隊伍,起到的效果是很好的。

宋廷天子建立並不斷完善科舉有關措施,更加註重才能而非家世,希望實現“一場科考定乾坤”的完美狀態,爲底層考生提供了一條比較公平的翻身之路,的確也選中瞭如同范仲淹這樣的傑出人物,因此不管在數量或是質量方面都是歷史上最好的水平。

一、 科舉預防舞弊新措施

1、別頭試的出現

隋唐科舉考試存在着大量的舞弊現象,數不勝數,防不勝防,嚴重損害了考試的公平公正,北宋朝廷採取了多種措施來預防,但是這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淳化三年,曾有中舉的七千多名文人學子聚集起來,擊鼓鳴冤,主要原因是有許多科舉考試中不公平現象的出現,甚至有參與的考生和考官聯合作弊。所以當時的主管官員採取了糊名這一方法,來平息衆多文人學子的怒火,而糊名制度也成爲了慣例。最突出的是鎖院制度,這個“鎖”,所針對的並不是參與科舉考試的文人學子,而是主考官。自被授予官職,直到考試結束,也就是放榜前,官員都要奉命被關於考試院內。

宋朝正度是如何預防科舉舞弊的?採取了哪些新措施? 第2張

隨着北宋科舉的廣開門路,參與的人員也逐年增加,在省試中,也會有個別參與考試的文人學子與考官有着同鄉關係或者是其親朋好友,針對於這種可能出現的有徇私的可能性的情況出現,也會另設科場,讓這些可能會被特殊對待的文人學子單獨考試,這也被稱爲別頭試。

2、鎖院制度

鎖院制度是宋代實行的一項非常嚴格的措施,其中規定,主考官一經任命,直至考試結果出來那天,都必須被鎖在試院中,大約 2 個月時間。其次,還有迴避制度,也就是官家子弟參加科考需要額外再進行一次考試,這也是爲了防止其被特殊照顧。而主考官的有關家人、親戚、朋友都必須另外設立一個考場,另選考官。再次,還有彌封制度,就是把卷子上考生的一切信息都擋住,以防止不公平現象發生。爲了分辨試卷的主筆人,則必須在試卷上標明考生信息。最後是謄錄制度,也即官吏抄寫卷子,封存以後再送上級評閱,能夠有效杜絕舞弊現象。科舉考試中官員選拔的最終結果,完全是憑藉考生的成績決定,而同時這個成績並不受考官的私人原因影響,考生沒有在試卷上作弊的機會,考官也無法上下其手,從而保證了整場考試的公平。沒有了考官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纔能有效防止舞弊事件的發生。

宋朝正度是如何預防科舉舞弊的?採取了哪些新措施? 第3張

二、 北宋科舉制度的政治風向

1、維護了社會穩定

北宋科舉制度幫助皇帝重新獲得了選任行政官員的權利,使選拔任用權牢牢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當然,這種做法也鞏固了北宋的統治基礎,爲大多數人,尤其是窮學生提供了一條千載難逢的官場之路,從而鞏固了皇權。以科舉爲正道,以儒家爲考主要內容,將皇權與思想意識等灌輸緊密結合,推動大一統思想深入人心,大大加強維護政權統一。統一更有利於皇權政治的不斷髮展。在古代社會,科舉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選拔優秀人才,供朝廷重用,幫助皇帝更好地治理國家。我們目前實行的公務員考試製度,也是爲國家選拔優秀精英,以更好地踐行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從目的來看,這兩個制度旨在選拔優秀學者,協助治理國家、服務人民、維護國家穩定和發展。

科舉制度有利於凝聚民心,大多數文人才子心中,它就是他們寒窗苦讀十年書的最終目的和強大動力。憑藉科舉,即便是再窮困潦倒的學子,只要通過考試,就很有可能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輔。這種觀念,一直持續到近代,仍對人們起到深遠影響。

宋朝正度是如何預防科舉舞弊的?採取了哪些新措施? 第4張

2、保障官員錄取的公平性

傳統社會的科舉,從教育到入仕,一向強調杜奸防貪、清正廉明。同時科舉還強調國法、官法及官德,衆所周知,進行科舉的目標就是爲了參與政事,而從政的核心是治國,因此,對於廣大舉子,其尊崇的核心原則就是爲官清廉的品德。隋唐科舉考試的種種舞弊行爲嚴重損害了考試的公平公正,北宋朝廷採取了多種措施來預防。這在前文也有所提到,可以通過北宋時期的四項制度來理解。

其一是針對考生個人的別頭試,在考試時會有個別參與考試的文人學子與考官有着親屬關係,這時考官可能會對參考的文人學子有一定程度的照顧,針對此類現象,宋廷也會另設科場,讓這些可能會的被區別對待的文人學子單獨考試。科舉考試中官員選拔的最終結果,完全是憑藉考生的成績決定,而同時這個成績並不受考官的私人原因影響,考生沒有在試卷上作弊的機會,考官也無法上下其手,從而保證了整個考試過程中程序的絕對公平。沒有了考官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纔能有效防止舞弊事件的發生。

結語

科舉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是我國選拔人才的重要制度,爲國家的管理和治理髮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能夠有效平衡社會的各種力量,保持政治生態的平穩,深受歷朝歷代統治者的青睞。雖然通過科舉制選拔人才的形式過於死板,而且它其實也是社會專制統治者對社會進行專制統治的手段,但是不可否認,它對於我國曆史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直到如今,它對我國人才的選拔制度依然起到很大的借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