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五代十國中最強的後唐,怎麼才存在了14年?

五代十國中最強的後唐,怎麼才存在了14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五代十國中最強的後唐,怎麼才存在了14年?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後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傳二世四帝,歷時一十四年。後唐疆域廣闊,主要控制着北方地區,東接海濱,西括隴右、川蜀,北帶長城,包括幽雲十六州,南越江漢。公元925年至公元933年,南方諸國除南吳、南漢外皆奉後唐正朔。到了公元930年,後唐控制國土到達極盛;有今豫、魯、晉、冀、湘、渝諸省,陝、川、鄂之大部,寧、甘、黔各一部分,以及蘇、皖淮北等地。

因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後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疆域最廣的朝代。“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當時樑晉吳蜀四分天下,後唐以一滅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而這,無疑可以和三國時期的曹魏相提並論。那麼,問題來了,五代十國時,最強大的後唐,爲何只存在了短短14年?

首先,在筆者看來,強大的後唐,之所以僅僅存在14年,主要原因還是後唐的內亂頻繁,導致其最終走向了滅亡。公元896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被唐朝封晉王,從此割據河東。公元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後梁,這意味着唐朝的滅亡和五代十國的開始。後梁建立後,晉國成爲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並視樑朝爲閏朝,仍奉唐朝正朔。

五代十國中最強的後唐,怎麼才存在了14年?

根據《新五代史》等史料的記載,公元908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晉王位。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稱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國號,升魏州爲興唐府。同年底李存勖滅後梁,定都洛陽,史稱後唐。到了公元925年,後唐滅前蜀王衍。誠然,後唐建立後,消滅了前蜀等割據勢力,呈現出不斷上升的態勢。但是,後唐的內亂,也在這過程中頻頻爆發。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皇甫暉在鄴都叛亂,李存勖命李嗣源前往討伐。不料剛到魏州城下,所部發生譁變,與魏州叛軍會合,共同擁戴李嗣源爲帝。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樣的情節,很多人一定非常熟悉,因爲後唐之後的郭威、趙匡胤等人,就上演了類似的兵變。

對於李嗣源來說,起初託故逃出魏州城招集散兵,後來在女婿石敬瑭以及手下安重誨、霍彥威的勸誘之下起兵造反。得知李嗣源叛亂的消息後,後唐莊宗李存勖派遣大軍討伐。同光四年(926年)四月初一,後唐莊宗率近衛騎兵出戰,中流矢而死。初三,李嗣源入洛陽,被羣臣擁戴爲監國,不久於後唐莊宗柩前即皇帝位,改同光四年爲天成元年。

在後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後,孟知祥漸生據蜀自立之心,不聽朝令,舉兵反叛。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後唐莊宗消滅了前蜀,卻因爲自身內亂的問題,導致蜀地又一次產生了割據勢力——後蜀。而這,自然讓後唐損失不小。

誠然,後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期間,後唐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富裕,使本已十分衰敗的後唐呈現出“中興”的局面。但是,實際上,明宗之治並不穩定。特別是後唐明宗在位後期,國內已有亂象。更爲關鍵的是,在篡奪皇位的時候,李嗣源已經60歲左右了,這導致他打造的中興局面,難以持續很長時間。

五代十國中最強的後唐,怎麼才存在了14年? 第2張

長興四年(933年)十一月二十日,秦王李從榮因謀反被處死。當時李嗣源已經病重了,於次日派宦官孟漢瓊到鄴都召李從厚回京。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李嗣源去世,祕不發喪達六天之久。同年十二月一日,在西宮發喪,李從厚即皇帝位,改長興四年爲應順元年。在古代歷史上,一個王朝如果君主更替頻繁的話,會產生衆多的問題,比如大臣和將領很可能產生謀反的打算。對於後唐來說,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

李從厚即位之後,把潞王李從珂和石敬瑭當成眼中釘。對此,李從厚先是罷李從珂之子李重吉控鶴指揮使,外任亳州團練使。又將李從珂改鎮河東,將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改鎮成德,將成德節度使範延光改鎮天雄,讓自己的堂兄弟李從璋調任鳳翔,接替李從珂的節度使職務。雖然李從厚的目的是爲了鞏固自己的皇位寶座,不過,這客觀上加快了自身的滅亡。在李從厚率先發難之後,李從珂在部下的鼓動下,拒絕了朝廷命令,起兵造反。

應順元年(934年)四月三日,李從珂率軍進入洛陽城。宰相馮道率領文武百官勸進,李從珂假意不從。次天,曹太后下詔廢李從厚爲鄂王,命李從珂爲監國。六日,又立李從珂爲帝,改應順元年爲清泰元年。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僅僅一年左右的時間,後唐就出現了三位皇帝,這在古代歷史上,自然是比較少見的情況。

清泰二年(935年),李從珂派遣武寧節度使張敬達領兵駐屯在代州,牽制並監視石敬瑭。對於李從珂來說,在皇帝的寶座還沒有坐穩的時候,就率先對麾下將領發難。而這,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石敬瑭的造反進程。清泰三年(936年),李從珂又調石敬瑭爲天平節度使,企圖以此消弱石敬瑭兵權。石敬瑭拒絕調任。於是,石敬瑭叛變,短短几年時間內,後唐的內亂可謂走馬觀花,令人目不暇接。

最後,清泰三年(936年)五月,在石敬瑭造反之後,李從珂任命建雄軍節度使張敬達爲太原四面都招討使,楊光遠爲副使,率大軍討伐石敬瑭。在這場戰役中,後唐大軍包圍了太原,築長圍以圍困晉陽。面對如此危急的形勢,石敬瑭遣使向契丹求救,表示願意割地稱臣。同年九月,契丹主耶律德光親率五萬兵馬增援石敬瑭,從而擊敗了後唐大軍。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契丹大軍趁機發難,也成爲後唐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

隨後,石敬瑭與契丹軍得以順利南下,直指後唐都城洛陽。在這一過程中,衆多後唐將士背叛了李從珂,歸降了石敬瑭。而這,自然是因爲李從珂是通過兵變登基稱帝的,存在得位不正的問題,所以在後唐內部也存在不得人心的問題。

清泰三年(93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李從珂見大勢已去,帶傳國玉璽與曹太后、劉皇后以及太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樓,自焚而死,後唐遂亡。在後唐滅亡後,石敬瑭正式即位,定都汴梁,建立後晉。值得注意的是,從後唐清泰三年(936年,契丹天顯十一年)十一月石敬瑭受契丹冊封爲帝,到契丹於後晉開運四年(947年,契丹會同十年)滅後晉,後晉一共存在了12年,這甚至要比後唐的存在時間更加短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