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春秋時期邾國的地理位置如何?最後是如何滅亡的?

春秋時期邾國的地理位置如何?最後是如何滅亡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戰國歷史時期是一個大動盪的年代,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這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齊魯大地,是指山東省。因山東古爲齊國、魯國的土地,所以叫齊魯大地。“齊魯”和“山東”都是歷史上形成的地理名詞,二者所指地理範圍完全一致,可以通用。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齊國和魯國之外,今山東省一帶還存在不少諸侯國。比如莒國、薛國、郯國、紀國等。

至於本文所要說的邾國,也是位於今山東省一帶的諸侯國。邾國的國君爲曹姓,子爵。地理位置約在今山東省鄒城市境內。邾國的先祖是安(或書作“晏”,二字古通用),周武王封安的五世孫俠於邾,爲魯國附庸,《世本》稱邾俠,後世亦稱曹俠。邾國在設立之初,還不是一個正式的諸侯國,也即是魯國的附庸,直到春秋時期,邾國才成爲一個子爵諸侯國。

具體來說,邾國的先祖是安(或書作“晏”,二字古通用),周武王封安的五世孫俠於邾,爲魯國附庸。在周朝時期,附庸是指依附於大國的小國,比如秦國原先也只是附庸。直到周平王東遷洛邑後,纔將秦國封爲正式的諸侯國。同樣的道理,對於依附於魯國的邾國,長期也不是一個正式的諸侯國,沒有獲得周天子的冊封,所以其君主沒有爵位,只能稱之爲“邾君”。

春秋時期邾國的地理位置如何?最後是如何滅亡的?

周宣王二十一年(前807),邾國君主夷父顏幫助魯公子伯御在魯發動叛亂,殺死了魯懿公。對此,周王室自然十分不滿,於是在公元前796年出兵討伐魯國,同時誅殺了邾國君主夷父顏。夷父顏被誅後,邾國追諡爲“邾武公”。在此之後,邾國分立爲邾國、小邾國和濫國,這便是史學界所說的“邾分三國”。也即早在三家分晉之前,邾國就出現了一分爲三的情況了。

進入到春秋時期後,邾國一方面和魯國相抗衡,另一方面則支持齊桓公稱霸。從春秋初期開始,邾國和魯國的關係就比較不和睦。雖然邾國國君多次到魯國結盟朝見,以結好於魯國。但是,魯國爲了擴張自己的疆域,多次進攻邾國。僅《左傳》記載,短短的二百餘年裏,魯國對邾國的進攻就達到十幾次之多,先後奪取了邾國大量的土地。

面對魯國的步步緊逼,邾國自然是不甘示弱,經常和當時的強國,比如晉國、齊國、楚國等相結交,以此獲得保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魯國的進攻勢頭。同時,進入到春秋時期,齊桓公即位後重用管仲等人,希望可以實現稱霸中原的目標。對此,當時的邾君克(字儀父)積極予以支持,去各國奔走聯絡,曾夜宿滕國和薛國。

當然,邾國之所以支持齊桓公,目的也是希望藉助於強大的齊國來抑制魯國。周釐(僖)王二年(前680)鄄地會盟後,齊桓公霸業始成,爲了報答邾國的幫助,即奏請周天子,封邾國爲子爵。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邾國對於齊桓公的支持,獲得了比較豐厚的回報。經過周王室的冊封后,邾國的君主獲得了子爵的待遇,邾國國君始稱“邾子”,邾國始得位列諸侯。

春秋時期邾國的地理位置如何?最後是如何滅亡的? 第2張

《左傳·莊公十六年》載“邾子克卒”,時爲周僖王四年。在周朝的諸侯國中,子爵雖然是“公侯伯子男”中較低的爵位,但是,獲得子爵後,邾國不再是魯國的附庸,從而成爲正式的諸侯國了。況且,楚國、莒國等諸侯國,君主原本的爵位也都是子爵。所以,邾國可以獲得這一冊封,無疑是心滿意足了。到了公元前614年,邾文公遷都於繹(今鄒城嶧山之南)另立新都。

最後,在正式成爲周朝的諸侯國,邾國的核心區域還是在今山東省鄒城市一帶。儘管邾國與魯國的關係長期處於對立狀態,但兩國地緣接近,在文化上彼此影響,比如鄒魯文化就是重要的體現。到了春秋後期,邾國因爲國力的逐漸衰微,改變了對魯國的態度,從公元前585年始,多次朝魯以求維持友好關係。之後邾國與魯國的關係,時戰時和,這種狀況維持了相當長的時間,至於這一狀況的改變,則和楚國存在直接的關係。

進入到戰國時期後,因爲楚國勢力的東漸和北上,所以楚國成爲邾國的主要威脅。也即不管是魯國還是邾國,都將楚國視爲自己的重要威脅。對此,大約在公元前261—公元前256年間,邾國在它的第29代國君時被楚國攻滅,其君主被遷往南方,其故地稱邾城。就楚國來說,在消滅邾國這一小國,又將兵鋒指向了魯國。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派遣黃歇向北征伐魯國,次年黃歇滅掉魯國,任命荀況爲蘭陵(今山東蒼山)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