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曹丕曾三次兵發廣陵,爲何兩次都發出嘆息?

曹丕曾三次兵發廣陵,爲何兩次都發出嘆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丕,即魏文帝,三國時期曹魏開國皇帝,他在詩、賦、文學領域皆有成就,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建安三曹”。曹丕曾三次發兵廣陵,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三國時期,曹操、曹丕父子一向主張征伐,渴望早日實現統一山河的志向,早年的曹操通過“挾天子以令諸侯”,四處征戰,已基本統一我國的北方。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並改建安二十五年爲延康元年。同年十月,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帝位,自己登基,又改元“黃初”,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正式建立了魏國。

此前,東吳的孫權因奇襲荊州後又斬殺關羽,害怕劉備報復,而向曹丕稱臣。可是當曹丕向孫權索要其長子孫登入魏爲質時,孫權卻一再拖延,最後竟因“夷陵之戰”大破劉備後而復叛。

曹丕大怒之下,頒佈《伐吳詔》:“孫權小丑,憑江悖暴,因有外心,兇頑有性。故奮武銳,順天行誅……接舡以水攻陣,六軍以陸橫擊。徵南進運,以圍江陵,多獲舟船,斬首執俘。”

曹丕曾三次兵發廣陵,爲何兩次都發出嘆息?

第一次兵發廣陵

黃初三年(222年),曹丕自許昌南征,諸軍兵並進,曹真、曹休等諸路大捷,擊敗孫盛;張遼從廣陵(今江蘇揚州)——丹徒(江蘇鎮江)一線進攻。

當時的張遼已有病在身,但孫權聽說“威震逍遙津”的張遼前來,對屬下說:“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張遼率大軍至廣陵後,與吳將呂範隔江對峙,夜間,吳軍遭遇暴風,戰船傾覆,纜繩漂到曹軍大營,張遼看準機會,率領將士對吳軍發起進攻,斬殺俘虜數千人,吳軍大敗。

戰後張遼卻病情加劇,一代名將就此病逝於長江北岸的江都。曹丕得到消息後大哭,不久又因東吳固守江陵,難以攻下,只得下令退兵。

第二次兵發廣陵

黃初五年(224年)七月,曹丕東巡許昌,準備親征孫權,侍中辛毗勸諫說:“天下初定,便大舉興兵,勢必會使剛剛得以恢復發展的社會經濟遭到破壞。當年武皇帝(指曹操)多次南征,都因江海湖泊阻擋不見成效。如今軍力並不比當年強盛,不如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待民富國強之日,自可一舉滅吳。”

曹丕問道: “依你的意思,是要把孫權這個後患留給子孫了?”

辛毗回答說: "從前周文王之所以把商紂王留給武王去消滅,就是因爲他知道時機尚未成熟。”

曹丕不聽勸諫,留下尚書僕射司馬懿鎮守許昌,自己又再次統兵十萬南征。

八月,曹丕親自乘龍舟指揮水軍,沿着蔡河、潁水進入淮河,到達壽春。九月,曹丕抵達廣陵,準備渡江大戰。

曹丕曾三次兵發廣陵,爲何兩次都發出嘆息? 第2張

東吳方面,孫權採取徐盛的建議,在豎立的木樁上包起葦蓆,做成假城池和望樓,分佈在石頭城(今江蘇南京)至江乘二縣沿岸,連綿相接,長達數百里,一夜之間全部建成,又在長江上佈下許多艦船,往返巡航。

曹丕在江對面看到後,無奈地說: “彼有人焉,未可圖也。”

當時的長江水位迅猛上漲,曹丕所乘坐的龍舟,在狂風大浪中上下顛簸,幾乎被巨浪掀翻。

曹丕發出嘆息說:“魏雖有武騎幹羣,無所用也。”

然後,曹丕下令退兵。十月,回到了許都。

第三次兵發廣陵

黃初六年(225年)八月,曹丕第三次兵發廣陵,尚書蔣濟上表說冬季水路很難通行,曹丕依然不聽。

十月(古代所記載的時間都是農曆),曹丕在長江邊上檢閱部隊,當時魏軍有十餘萬,旌旗達數百里,大有渡江之勢,孫權在南岸嚴陣以待。

曹丕曾三次兵發廣陵,爲何兩次都發出嘆息? 第3張

當時由於天氣寒冷,江邊甚至有結冰,戰船無法進入長江,曹丕看見長江波濤洶涌,再次發出嘆息:“嗟乎,固天所以限南北也!”然後決定退兵。

然而,東吳大將孫韶卻派遣將領高壽等人率領五百敢死士兵,在曹軍的退路上設伏,並於夜間發起進攻,繳獲了曹丕的副車、羽蓋等物,曹丕受到了驚嚇。

曹丕三次親征東吳,都無功而返。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逝於洛陽,年僅40歲,再也沒有機會親征東吳了。

有趣的是,在正史中的曹丕三次兵發廣陵,而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先生採取了合三爲一的方式,他把曹丕三次徵吳的過程凝結爲一個故事,即小說中的第六十八回“破曹丕徐盛用火攻”,該章渾然天成,讀起來絲毫感覺不到有捏合的痕跡,由此可見羅貫中先生文字功底之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