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永安建制的意義是什麼?太平天國內部權力之爭已經初見端倪

永安建制的意義是什麼?太平天國內部權力之爭已經初見端倪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永安城中,太平天國建立起了自己的一整套制度,後世稱之爲永安建制。太平天國之後發生的內部權力之爭,其實在這時就已經初見端倪,爲什麼這麼說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太平天國運動堅持抗清鬥爭的14年時間中,有着諸多的歷史事件,成爲了影響整個太平天國發展的重大事件。這中間尤其是“天京事變”的爆發,對於太平天國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這樣的情況,在於經過這場內部的大變亂後,整個太平天國雖然又頑強的堅持了數年,但是奈何大勢已去,最終還是敗在了清軍的鐵蹄之下。但是,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之際,卻不能只將目光只是簡單的放在“天京事變”上,實際上,太平天國的權力之爭,在“永安建制”時,便已經初見端倪。

永安建制的意義是什麼?太平天國內部權力之爭已經初見端倪

“永安建制”可以說是太平天國一次具有轉折點意義的歷史片段,這是因爲,在經過這次建制之後,完全的確立了太平天國此後的政治構架。可是,“永安建制”的幕後,也爲日後太平天國內部的水火不容,埋下了一個伏筆。這樣的情況下,主要在於洪秀全永安封王的時候,以詔旨的方式,確立了楊秀清的絕對統治地位,史料記載則爲“俱受東王節制”。這樣的方式,實際上在定都天京之前,能夠使得太平軍有統一的軍政規劃,以至於,金田起義後的太平軍,能夠得以一次又一次打破清軍的圍追堵截。

可是,外部的局勢一旦趨於穩定,那麼,太平天國內部的權力鬥爭,則必然會陷入白熱化的地步。這樣的情況,在於“拜上帝會”成立的初期,楊秀清趁洪秀全在廣東,馮雲山深陷大牢之際,憑藉着“天父下凡”的方式,獲得太平軍的控制權,並且一度凌駕在了洪秀全之上。以至於,在“永安建制”後,洪秀全開始慢慢的淪爲一個象徵,甚至,當時清朝有很多人認爲洪秀全這個人並不存在,時人有云“或雲系刻木偶爲人,實無其人。”由此可見,這樣對於皇權的掣肘,時間一長楊秀清的存在,必然會成爲洪秀全心頭的一個大患。這樣的看的話,“永安建制”更像是洪秀全對楊秀清的短暫妥協。

永安建制的意義是什麼?太平天國內部權力之爭已經初見端倪 第2張

同時,不僅在洪秀全的角度,從分封的其餘諸王上看的話,也能發現,這次建制實際上更像一把雙刃劍。利的地方在於,這次封王舉動後,使得太平天國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權力中樞,這樣的情況下,政令趨於一統,能夠更好的應對清軍的圍追堵截。但是,這次封王的舉動,卻不經意間在太平軍的內部形成了多股勢力,不論是東王楊秀清,還是北王韋昌輝,無不自設府衙、僚屬。

這種情況無疑是很糟糕的,因爲,雖然短時間內諸王之間,能夠維持相安無事的境地。可時間長後,對於權力的爭奪,則成爲了諸王之間,必然要面對的一個現實。因爲,在那個混亂的時代中,實力永遠都是最爲重要的依仗。當諸王之間的實力,超出了平衡之後,彼此之間,必然會陷入爭權的亂局之中。“天京事變”可以說,便是諸王之間權力失衡的一個產物。

永安建制的意義是什麼?太平天國內部權力之爭已經初見端倪 第3張

其次,楊秀清始終都有着極強的權力慾望,在“永安建制”中,因爲外部壓力的巨大,楊秀清則以蟄伏的狀態,來維持同洪秀全與諸王間的政治平衡。可當太平軍定都天京之後,楊秀清則開始全面的挑戰洪秀全的皇權。而在這中間,我們能發現,實際上這一切都是“永安建制”的結果,在這次封王中,洪秀全雖然拉攏韋昌輝、石達開來制約楊秀清,但卻沒有在本質上,來徹底的拆除楊秀清。以至於,日後的楊秀清最終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勢。

歷史就是如此,當我們將視線全部放在“天京事變”上的時候,殊不知的是,在太平天國處在“永安建制”的十字路口上時,太平天國的這場權力鬥爭,便已經露出了端倪。以至於,一步錯步步錯,最終,太平天國因爲這場內訌,從而走向了衰敗,並在這之後不久徹底的走下了歷史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