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姚廣孝爲何要慫恿朱棣造反呢?他的動機是什麼?

姚廣孝爲何要慫恿朱棣造反呢?他的動機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姚廣孝這個人確實很難評價。他很渴望建功立業,但他的動機又很不純粹,朱棣之所以下決心起兵造反,全靠他長期不懈的鼓動,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而這個攪弄風雲,促成國家內亂,又間接讓大明重獲明君的人竟然是一個和尚。

姚廣孝大概把和尚當成了一個職業。姚廣孝出生於元末戰亂年代,亂世裏和尚是個還算不錯的職業,比普通人家能多一口飯吃,要不然明太祖朱元璋也不會出家當和尚。

姚廣孝家住江蘇長洲(蘇州),世代行醫,家境並不富裕。儘管姚廣孝幼年希望走讀書入仕的道路,奈何家庭無力負擔他的學業,姚廣孝又不願子承父業當大夫,於是14歲的姚廣孝選擇在家鄉的妙智庵出家,得一法號:道衍。

那時候,長洲這個地方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張士誠的地盤,加上江南一向富庶,姚廣孝這個和尚做得很安穩,並且瘋狂吸收文化知識。不僅拜禪宗高僧智及爲師,學習佛法,還拜過道士席應真爲師,研究陰陽五行、相術占卜、兵法謀略。

可見當和尚也講究一個地緣經濟效應,在富庶的地方做和尚不僅能做得長久,還能做學問,這是朱元璋這個鳳陽和尚比不了的。

不過,朱元璋的使命是拯救亂世,建立大一統的大明王朝,這種人生際遇也是姚廣孝這樣的普通人比不了的。

經過動亂的幾十年,朱元璋做了皇帝,姚廣孝也成爲了一個精通儒釋道的高僧。

俗話說,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自幼想建功立業的姚廣孝此刻也該出山了,不過像這種自負有大才的人,非效命於大人物是絕對瞧不上的,而且著名相師袁珙的話也讓姚廣孝更加堅信這一點。

有一年,姚廣孝遊歷嵩山時偶遇袁珙,袁珙看過姚廣孝面相,當即斷言:“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

說,你這個和尚真有特點,三角眼,看似形如病虎,但卻是個天性嗜殺的人,跟劉秉忠是一樣的呀!姚廣孝聽後大喜!

姚廣孝爲何要慫恿朱棣造反呢?他的動機是什麼?

劉秉忠何許人也?

劉秉忠也是一個精通儒釋道、擅長奇門遁甲的和尚,在遇到元世祖忽必烈後,一番唔對,深得忽必烈讚賞,於是幫助忽必烈登上帝位,建立元朝。劉秉忠自己也位極人臣,被稱爲元朝的設計師。

被說成和劉秉忠是一類人,叫姚廣孝如何不歡喜。

如今的姚廣孝只缺少屬於他的明主“忽必烈”了。放眼當下,能和當年的忽必烈比肩的只有明太祖朱元璋了。

機會很快就來了。

洪武八年,朱元璋招天下精通儒學的高僧到京師校注三經,姚廣孝經人舉薦欣然前往。不過和姚廣孝預想的不同,朱元璋不僅沒有與他從佛家經典暢談到治世興亡,甚至都沒有在衆高僧人羣中注意到他。差事結束之後,只每人賜了一領僧衣,就遣歸山林了。

這讓姚廣孝好不失望。回到蘇州後,姚廣孝在他的《蓮花室銘》中寫道,“茲年四十有八,死期將至,故痛自鞭策,要必往彼國蓮花化生也”。稱自己已經48歲了,感到死期將近,剩下的日子,惟願化作一朵蓮花到佛國往生。

按照古代的評價壽命,48歲的確已經不小了,此時的姚廣孝已經覺得此生得遇明主無望了。

當然,人生逆轉的重要前提是,從不放過任何機會。

洪武十五年,馬皇后去世,朱元璋再次召集天下高僧爲馬皇后誦經超度,姚廣孝再一次來到京城。

這一次他遇到了回京奔喪的燕王朱棣,這個年僅26歲的藩王,給姚廣孝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老和尚一定用盡了他畢生所學,占卜測算朱棣的面相與未來,或許沒有袁珙的精準,但他已經篤定了燕王朱棣的未來,同時也賭上了自己的未來。

所以,朱元璋要爲每一位藩王選擇一位高僧隨侍時,姚廣孝便跟燕王朱棣回了北平。

選擇燕王的確是一個長線投資,畢竟那時朱元璋還身體硬朗,太子朱標也活蹦亂跳,但姚廣孝有耐心可以等。

姚廣孝到達北平後,就入住了慶壽寺做住持。此時距離太祖朱元璋駕崩還有十六年,等待他的是漫長的時間,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先在朱棣腦海裏種下一粒種子。

據史料記載,姚廣孝多次“出入(燕王)府中,跡甚密,時時屏人語”,除了談一些治世興亡,大概最多的話題就是預言朱棣未來的皇帝命。

起初朱棣是不信的,換作是誰可能都會難以置信吧。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太子朱標居然早逝,朱元璋竟然捨棄了兒子們,選擇朱允炆這個長在富貴鄉里的太孫繼承大統。姚廣孝也找來江湖上一衆能人術士,袁珙、金忠等人,他們都說朱棣是未來的天子,相面大師袁珙甚至連具體的年歲都測出來了。

再後來,秦王、晉王兩位兄長也比朱元璋先走一步了,等到朱允炆即位時,朱棣儼然已經成爲最年長且實力最強的藩王,是時候可以想想皇位的問題了。

姚廣孝的舞臺也正式開始了,這一年,姚廣孝70歲。

畢竟是以一藩之力對抗朝廷正統,起兵之前朱棣難免心裏沒底,他問姚廣孝,“民心向彼,奈何?”

姚廣孝答:“臣知天道,何論民心?”意思是,上天註定你是要做皇帝的,民心還能大過天意麼?

起兵誓師那天,朱棣慷慨陳詞一番之後,忽然來了一陣大風雨,把燕王府房檐上的瓦都颳了下來。大家都以爲很不吉利,姚廣孝站出來說:“這是吉兆啊,飛龍在天,纔有風雨,黑瓦墜地,該換成黃瓦(只有皇宮才能用黃瓦)了!” 士氣大振!

姚廣孝年事已高,不便從徵,只留守北平輔佐世子穩固後方,賙濟糧草,但作爲朱棣第一謀士,前方戰場的消息朱棣都馬上讓姚廣孝知曉,遇到困難,也定會飛書問詢。

別看姚廣孝篤定天道,預言各種吉兆,但在靖難之役的頭兩年,姚廣孝的心態也隨着戰事的膠着而起伏不定,也積極想各種辦法化解。

姚廣孝爲何要慫恿朱棣造反呢?他的動機是什麼? 第2張

東昌之戰,燕軍吃了大虧,大將張玉戰死,朱棣也險些被俘。姚廣孝安撫燕軍道:我早就說過,師行必克,但費兩日,可見這個兩日正好應驗在”昌“字上,東昌之戰過後,一定都是勝利。”再次重振士氣。

在今天看來,姚廣孝更像是個騙子。其實一切都只是手段,爲了勝利,他不介意利用人心。畢竟他把一生的抱負全都押在了朱棣身上,朱棣若是敗了,他也跟着身敗名裂了。

姚廣孝真正最厲害的一策是建議朱棣,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繞過山東,直驅京師,大事可成矣!

所謂兵者,詭道也。有時換個思路,就鎖定了勝局。朝廷軍沒想到燕軍敢孤軍深入,果然京師空虛,朱棣率燕軍一路南下,真的就只拿下了京師,就取得了靖難之役的勝利。

朱棣成功奪取了皇位,姚廣孝也成功完成了他建功立業的抱負,已經74歲的姚廣孝此生無憾了。

所以姚廣孝的故事也告訴我們,想建功立業,首先得活得長久。

姚廣孝是貪心的,他可以忍耐等待這麼久,就爲了這一次的一鳴驚人,潑天大功。可是,姚廣孝又沒有那麼貪心,功成名就之後,他對榮華富貴、甚至躋身朝堂都不感興趣。

朱棣想讓他還俗,他不肯,朱棣賜他豪宅美女,他不要。即使是一些金銀財物,他在回鄉時也分發給了宗族親友。

在他完成他這一生最重要的大事之後,他已經徹底滿足了。剩下的歲月,他只想安安穩穩的做他的和尚。

之所以沒有掛冠隱去,一方面是因爲朱棣不想讓他走,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爲朱棣拼命想爲自己百年之後正名,證明他不僅是一個篡位皇帝,更是一個好皇帝,而姚廣孝這個始作俑者的名聲始終都是與朱棣捆綁在一起的,他多少還是得幫襯着點朱棣。

於是,永樂朝有了一位“黑衣宰相”,姚廣孝只在上朝聽政時才着朝服,下了朝仍着僧衣,住在寺廟裏。

他在永樂朝野並未擔任什麼實職,只有“太子少師”這個虛銜,受朱棣委託輔佐太子監國,教授太孫讀書,此外還掛名主持了《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的編撰工作。更多的時間還是待在寺廟裏,做一個出家人該做的事。

永樂十六年,姚廣孝在慶壽寺中圓寂,享年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