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扈三娘爲何不提全家被滅門之事,直接投靠了梁山呢?

扈三娘爲何不提全家被滅門之事,直接投靠了梁山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扈三娘對全家被滅門之事隻字不提,幾乎沒有任何情緒變化,投靠了梁山,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先來回顧一下劇情:扈三孃的哥哥扈成擒獲了祝家莊的祝彪,因爲已經打算投降梁山,正好可以將這重要俘虜獻上當見面禮,不想半路里殺出個不問青紅皁白的天殺星李逵,導致本來可以皆大歡喜的劇情徹底亂套:

祝彪……被扈成叫莊客捉了綁縛下。正解將來見宋江,恰好遇着李逵,只一斧,砍翻祝彪頭來,莊客都四散走了。李逵再掄起雙斧,便看着扈成砍來。扈成見局面不好,投馬落荒而走,棄家逃命,投延安府去了……李逵正殺得手順,直搶入扈家莊裏,把扈太公一門老幼,盡數殺了,不留一個。叫小嘍羅牽了有的馬匹,把莊裏一應有的財賦,捎搭有四五十馱,將莊院門一把火燒了,卻回來獻納。

這段情節之後不久,扈三娘就認了宋江的父親爲義父,當了宋江的乾妹妹,並在宋江的說合之下與王英成了親。全家人慘死血跡未乾,這邊廂已經歡喜入了洞房——這簡直超越了人倫常理,令人不可思議,哪裏稱得上英雄,簡直禽獸不如了。

也正因如此,後世讀者對這段情節議論不止,可是說來說去又似乎不得要領。

扈三娘爲何不提全家被滅門之事,直接投靠了梁山呢?

要扈三娘是位女中豪傑吧,居然能麻木到這種程度,真是女英雄就得和李逵拼命,跟梁山不共戴天。

可是要說扈三娘貪生怕死委曲求生吧,她又是個能征善戰,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女英雄。她參與的惡戰很多,沒有一次臨陣膽怯的,跟那些被稱作好漢的男人們一樣,完全是以命相搏。來看她在徵方臘時是怎麼戰死的:

一丈青看見戳了他丈夫落馬,急舞雙刀去救時,鄭彪便來交戰。略戰一合,鄭彪回馬便走。一丈青要報丈夫之仇,急趕將來。鄭魔君歇住鐵槍,舒手去身邊錦袋內摸出一塊鍍金銅磚,扭回身,看着一丈青面門上只一磚,打落下馬而死。可憐能戰佳人,到此一場春夢!

扈三娘完全是爲丈夫豁出性命戰鬥啊!爲了王英可以死,怎麼對老父親和全家人被殺那麼麻木呢?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轉化爲另一個問題:《水滸傳》幹嘛要這麼寫??設想一下,如果小說這麼寫:梁山收編了扈三娘全家,扈三娘歡歡喜喜跟王英結了婚,後來與衆好漢一起英勇作戰,爲國捐軀——這麼寫多順溜,人物多正面,讀者看着多痛快。

可是小說偏偏不這麼寫!(或許,只有符合大衆心理需求的評書會這麼說。)

應該說,這令人糾結的情節設置纔是《水滸》這部書最大的特色,是其最爲重要的寫作手法

《水滸》一書的最大特點就在於“糾結”二字!

你說梁山好漢豁出性命去造皇帝老子的反吧,他們偏偏受招安了;

你說梁山上都是英雄好漢吧,他們偏偏是妖魔轉世;

你說梁山好漢帶來了禍害、動盪吧,他們偏偏爲國作戰,馬革裹屍,戰死沙場……

對,《水滸》的特點就是“黑與白”、“正與邪”、“善與惡”這些矛盾的統一體。

它所寫的就是一羣特別的人,一羣被天命烙上了惡魔的標記卻又努力向善、擺脫宿命、尋求救贖的人。

作者生怕讀者們忽視了這個核心主題,所以纔不斷把魔君們善惡一體,時善時惡的特點展現出來,用一個血淋淋的、令讀者驚掉下巴的情節來凸顯梁山衆人奇特的宿命。

李逵排頭砍殺看熱鬧的百姓、周通強搶民女成親、董平殺死太守搶了人家的女兒、孫二孃的人肉包子鋪、武松在鴛鴦樓大開殺戒……如果是隻爲塑造光輝正面的好漢,小說又怎麼會去寫這些?

扈三娘爲何不提全家被滅門之事,直接投靠了梁山呢? 第2張

《水滸》就是要把108將亦正亦邪、善惡參半的特色極力呈現給讀者,纔會這麼設計,這麼安排。

梁山衆人,就是在罪惡和黑色泥沼中掙扎着聚會在一處,又在英勇捨命的搏殺中追求贖罪與昇華……

再回到這段扈三娘故事,完全可以這樣來解讀:扈三娘當時的麻木與屈從絕對是一種惡,但她後來的戰死疆場又是一種善,她的命運在這種善惡交織中走向了終結,完成了一個魔君轉世輪迴的全過程……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可能,李逵殺扈家全家的事被宋江吳用等人隱埋了,扈三娘一直都被矇在鼓裏,只以爲家人死於亂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