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薛仁貴身世如何?他爲何被稱爲“白袍將軍”呢?

薛仁貴身世如何?他爲何被稱爲“白袍將軍”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薛仁貴俗稱白袍將軍,在與高句麗大將高延壽大軍對壘時,大呼一聲衝入敵軍,唐軍趁虛而入,大獲全勝,從此一戰成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薛仁貴在唐朝是數一數二的武將,也是家喻戶曉的風雲人物,在評書《薛家將》中薛仁貴堪比楊家將,武力爆表,出神入化。歷史中的薛仁貴雖然不像評書中那般神奇,但也絕對是驍勇善戰的猛將。

薛仁貴本名禮,字仁貴,鄭州龍門人,父親薛軌曾擔任襄城郡贊治,這個官不大,尤其是在兵荒馬亂的隋末,不幸的是,薛仁貴父親在任期間客死他鄉,自此家道中落。

薛仁貴身世如何?他爲何被稱爲“白袍將軍”呢?

薛仁貴從小就食不果腹,生活十分艱難,但薛氏望族在當時山西還有一定的影響力,尤其是當地以武將聞名,無論老幼都學習武聖關公那樣習武強身,薛仁貴也不例外,從小開始練舞,練就一身好本事,爲日後出人頭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薛仁貴有一個好老婆柳氏,柳氏也是河東的望族,名門閨秀,從小受到家庭教育的薰陶,思想十分開通,她給薛仁貴指了一條棄農從軍的道路。

唐初統一戰爭剛剛結束,四周的少數民族不斷向唐王朝政權發出挑釁,薛仁貴當時聽從了柳氏的建議,毅然決然走上了從軍的道路。

當時唐朝採用的是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國力日漸增強,唐太宗卻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征服高句麗,在這種情況下,從軍潮日漸踊躍。

在出徵遼東前,唐太宗大將軍張士貴負責關隴和河東地區的招兵工作,張士貴素來以惜才聞名,他十分體恤將士們的疾苦,經常與士兵們同吃同住,他還曾因爲不忍責罰一位中郎將而被送到大理寺刑訊,幸虧魏徵爲他說情,才得以免受責罰。

薛仁貴當時就是在張士貴的手下工作。當時高句麗佔據遼東城東北的白巖城,敵衆我寡,唐軍受損嚴重,雙方激戰之時,唐軍郎將劉君昴被敵軍圍困,情況萬分危急,此時薛仁貴大喊一聲,縱馬向前,揮動銀戟,與對方展開幾個回合的交鋒,最後一槍將敵將挑落馬下,斬首示衆,由此救下劉君昴,這是薛仁貴戰場上的小試牛刀。

此後高句麗退到保安市城,唐軍繼續跟進,高句麗有20萬大軍前來增援,而唐軍長途跋涉疲憊不堪,此時唐太宗親自登上城門鼓舞士氣,薛仁貴憑藉高超的武藝,身穿一襲白袍戰衣,手持方天畫戟,腰掛兩張硬弓,大呼一聲,衝入敵陣之中,敵軍紛紛斃命,他的白色戰袍在太陽光照射下顯得十分耀眼,唐軍士氣高漲,創造了又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唐太宗此時站在城門上注視着這位白衣戰神,問道“那位白衣先鋒是誰?”,旁邊侍郎趕緊回答“龍門人薛仁貴”。

此戰之後唐太宗召見了薛仁貴,賞賜了他戰馬2匹,絹40匹,奴婢10人,並提拔他爲從五品的遊擊將軍,作爲皇帝的近衛親兵,職守皇宮北門玄武門。北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點,皇宮大內發生宮廷政變,每一次都是以北門作爲突破口,就連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也是從此處開始。

在京城任職期間,薛仁貴沒有什麼機會見到皇上,也就沒有什麼升職的機會。此後唐太宗駕崩,唐高宗李治繼位,有一天,唐高宗到萬年宮休息,忽然天降大雨,山洪暴發,眼看着洪水就要淹過北門,此時正在北門值守的薛仁貴不顧個人安危,爬到北門的橫木上,居高臨下向皇宮喊叫,以示警戒,而唐高宗聽到了呼喊,立即逃出宮殿,爬上了高處,躲過了洪災。據說這次洪災導致居民侍衛3000多人喪生,如果不是薛仁貴的及時救駕,唐高宗很可能就會命喪在宮殿裏了。

所以唐高宗對薛仁貴十分信任,他說“幸虧薛仁貴,纔沒有讓我溺水身亡,他是絕對的忠誠”。

正是由於萬年宮救駕,薛仁貴英勇的印象深深地刻在了唐高宗腦中,於是唐高宗又將薛仁貴調到前線參加戰爭,其中包括西突厥阿史那賀魯戰役。此戰中薛仁貴跟隨名將蘇定方出征。很快攻破了敵軍,薛仁貴隨後開始東征高麗。

東征高麗時,薛仁貴是程名振的副將,一出手就將3000多名敵人斬首,隨後凱旋而歸。第二年的橫山戰役中,高句麗的主將溫沙多門素以勇猛著稱,可薛仁貴竟然單騎直闖敵軍大營,直奔大將溫沙多門,手中弓箭嗖嗖射出,敵軍紛紛應弦而鬥,薛仁貴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想要生擒溫沙多門。可是對方軍中衝出一員悍將,拼死解救,薛仁貴一看無法生擒,於是果斷撤退,當時溫沙多門早已經被薛仁貴精妙絕倫的武功嚇得目瞪口呆,於是果斷帶領殘兵敗將退了下去。

橫山戰役之後,薛仁貴又被派到東北邊境平定契丹與奚的叛亂,契丹與唐朝關係曾經很融洽,還曾幫助唐軍攻打過高句麗,可是在阿卜固繼任契丹首領後,他一改親唐政策開始反叛,薛仁貴率軍趕到,與契丹展開激戰,生擒了阿卜固,獻給了唐高宗,唐高宗對薛仁貴的勇猛特別讚賞,封他爲河東縣男。

此後薛仁貴又被委以重任,派到天山一帶平定九姓突厥,當時已經年近50的薛仁貴出征前得到唐高宗召見,要求表演射箭,誰知薛仁貴不費吹灰之力就將5層牛皮鎧甲射穿,唐高宗沒有想到薛仁貴有如此神力,欣喜之下將上等堅甲賜給了薛仁貴。

九姓叛衆人數很大,有10餘萬人,但薛仁貴作爲身經百戰的老將絲毫不懼對方,對方反而來到城下點名要見薛仁貴,薛仁貴沒有令他們失望,手拿弓箭連射三箭,射殺了三人,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人敢在門前交戰,正是這三箭嚇破了九姓鐵勒的膽,唐軍從此長驅直入,敵人望風而逃,這個事件還被編成了歌謠“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此時是薛仁貴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不過薛仁貴在此時犯了一個嚴重錯誤,就是將九姓鐵勒投降的人全部坑殺了,還收受敵方資產,掠奪了九姓部落的女人爲妾,使行軍速度大受影響,等到他們深入沙漠時,所攜帶的軍糧盡數用光,又遇到大雪封山,只好殺馬充飢,到最後因爲飢餓,歸還者僅僅5%。薛仁貴爲這次行動遭到了彈劾的懲罰,唐高宗卻沒有再追究薛仁貴的責任。

此後薛仁貴又前往高句麗,一舉攻拔該城,隨後征討大唐西南疆的吐蕃,吐蕃趁着薛仁貴部隊疲憊之時進軍,被薛仁貴識破,一場廝殺之後,唐軍大破吐蕃,俘虜牛羊數萬頭,可是因爲薛仁貴派兵回大非川接運輜重時,由於郭待封麻痹大意,被吐蕃擊敗。唐軍沒有了輜重補給,突厥又帶着40萬人馬前來迎戰。此時唐軍不敵,薛仁貴敗退,作爲主帥,薛仁貴只能與吐蕃議和,率兵東歸。正是因爲這次大敗,身爲主帥的薛仁貴被除名,貶爲庶民,丟掉了幾十年來赫赫戰功帶來了榮譽。

被貶爲庶民之後,高句麗餘衆又發起了反抗唐王朝的戰爭,薛仁貴再次被起用,給予重任,做了雞林道總管,經略遼東,但是戰事並不順利,唐朝供給非常困難,士氣低落,在這種情況下,薛仁貴只能帶着殘兵敗將無功而返,歸來時薛仁貴已經是花甲之年,按理說此時應該安享天倫之樂,唐高宗念其年事已高,並沒有對他戰敗有什麼怨言,此時大臣魏元忠上書覺得唐高宗責罰太輕,難以服衆,於是薛仁貴又被貶爲象州刺史,流放嶺南,其後又因爲遇到大赦被召返京師。

不久薛仁貴又再次出征突厥,這是他征戰生涯的最後一戰,率兵與突厥將領元珍在雲州相遇,當時突厥並不知唐軍主帥是誰,還問到“唐將爲誰”,薛仁貴雖年事已高,當時報出了自己的姓名,對方竟然不相信“聽說薛將軍已經在象州死掉,怎麼會死而復生?”薛仁貴哈哈大笑,摘掉了頭盔,突厥一看果然是薛仁貴,頓時大驚失色,下馬跪拜,討饒求救。

薛仁貴身世如何?他爲何被稱爲“白袍將軍”呢? 第2張

唐軍此時出擊,大破突厥,掠奪駝馬牛羊3000餘頭,此戰成爲自大非川兩次戰敗後收穫最豐的一次戰役,也讓薛仁貴享受到了人生中最後一場痛快淋漓的勝利。

就在他攻破突厥不久後,70歲的薛仁貴身染重病,於683年2月與世長辭,唐高宗爲了悼念這位立下赫赫戰功的戰將,追封他爲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並由朝廷出面護送其靈柩榮歸故里,薛仁貴當初衣錦還鄉的願望終於實現了,一代英豪薛仁貴埋葬於桑梓,他未盡的事業由他的子孫後代繼承下來。

薛仁貴的一生最爲輝煌的時期,伴隨着唐朝勢力的快速擴張,在周邊建立起強大的影響力,但他的兩次失敗也是唐朝領土擴張停滯的時期,所謂時勢造英雄,薛仁貴一生就是最好的寫照,他堪稱唐朝的一員猛將,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