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如果劉禪當初沒有投降的話 蜀漢又能堅持多少年

如果劉禪當初沒有投降的話 蜀漢又能堅持多少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劉禪投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劉禪當初如果沒有開門投降的話,蜀漢能打多久?蜀漢能不能打敗鄧艾?蜀漢又能堅持多久?

蜀漢不是三國的最強國,卻猶如鼎立三分中的主角,獨得人們的厚愛。

自從羅貫中站在失敗者的視角,寫作《三國演義》起,蜀漢和其建造者們,對於人們的意義已不再是一個政權,而更像是一支球隊。

一個國家如果已經失去了爲自己浴血奮戰的勇氣,走向滅亡是遲早的事情。以這一點講,蜀漢的滅亡並不意外。但是因爲被寄予了特殊的期望,這種結局纔是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未經過竭盡全力的戰鬥,早早的投降落幕。

不過歷史畢竟發生了,留給人們的只能是無盡遐想。

然而遐想也好,拋開歷史更內在的動因,讓我們僅從物質條件上看看,如果不是因爲缺乏戰鬥意志而投降,蜀漢是否具有和曹魏政權抗衡的力量?

一、滅蜀之戰

諸葛亮星落五丈原後,蜀國進入衰落期。有的史家甚至稱,蜀國在此之後是因曹魏內亂纔得到幾十年苟延殘喘的機會。哪怕姜維連年北伐,蜀漢政權看上去依然像狂風中的枯葉,岌岌可危。

結果司馬昭統合了魏國內部的權力,於景元四年(263年),向天下徵兵十八萬,發動軍隊伐蜀。對於蜀漢,真正的考驗也終於來了。

起先,姜維見鍾會治兵關中,上表請後主劉禪遣大將,分別守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範於未然。但劉禪聽信黃皓之言,認爲魏國不會出兵,將姜維的提醒擱置在了一邊,完全不作備戰。

後果顯而易見,魏國三路軍隊長驅直入。

如果劉禪當初沒有投降的話 蜀漢又能堅持多少年

鍾會率東路軍襲取漢中,鄧艾率西路軍、諸葛緒率中路軍阻撓姜維救援。滅蜀之戰爆發。

戰爭開始階段,一如魏國的計劃進行,鍾會十萬軍隊攻城掠寨,包圍漢城和樂城,攻陷關城。就在這時,姜維以聲東擊西的計謀,出人意料地擺脫了魏國西路軍、中路軍的追擊和堵截,退守劍閣。

劍閣天險,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姜維退守成功,讓魏軍進不能克,糧食運輸又艱難,進退維谷,直接打破了其原有計劃,以至於軍中將領開始商議退軍之事。

鄧艾見狀,上書提出從旁側的陰平小路偷渡至涪城,直接以奇兵衝擊蜀國腹心的戰略。最終,魏軍奇襲得手,在江油逼降馬邈,在綿竹戰勝率軍隊前來阻擊的諸葛瞻。

消息傳至,蜀國上下震動。因爲聽信主降派的勸說,國主劉禪決定不再抵抗,向魏國投降。

這就是魏國滅蜀的過程。

但話說蜀國真的只有投降一條路可走了嗎?王夫之抨擊當時的投降派大臣:“國尚可存,君尚立乎其位,爲異說以解散人心,而後終之以降,處心積慮,唯恐劉宗之不滅,憯矣哉!”立國四十三年的蜀漢,在後主請降時還遠未落入絕境,姜維、霍戈、閻宇所率領的三支蜀軍主力,也仍基本完好。如果當時奮力抵抗又將會如何呢?

二、蜀漢的潛力

作爲一個立國數十年的政權,蜀漢在其國中有着深厚的統治根基。諸葛亮爲丞相期間,征服南中、治軍、發展生產,國力得以強盛。哪怕日後衰落,至降魏時仍有帶甲之士10萬2千衆。

如上文所說,維、霍戈、閻宇所率領的三支蜀軍主力,仍基本完好的情況下,完全還能一戰。

其時攻入腹地的鄧艾部,原有兵力三萬左右,經過和諸葛瞻的苦戰受到了一定的創損。而蜀都兵力據劉禪之子劉諶所說,也有數萬衆;閻宇軍隊正趕向成都。如果堅守高城,鼓動城中士氣,誓死抵抗鄧艾軍,那存續或還有可能。而對於魏軍來說,由於糧草無法運入,援兵大部隊正在趕來,後方還有姜維隨時會派出的奇襲部隊,種種因素都極爲不利,所以必然無法作長久的攻城戰。因其倉促作戰,蜀都可以守住的機率很高。

如果劉禪當初沒有投降的話 蜀漢又能堅持多少年 第2張

如果蜀國不願冒險守都城,還可以退入南中七郡,以其山水險峻,步卒難涉,作持久戰,等待全國勤王部隊。如孫盛評價:“徵兵南中,乞師東國,如此則姜、廖五將自然雲從,吳之三師(吳國援軍)承命電赴,何投寄之無所,而慮於必亡邪?”其時,面對日益聚集的敵軍,和無以爲續的後勤,魏軍恐怕只能選擇退兵。

僅以此兩種最普遍的拒敵之法,我們已可以推理,以當時的情勢和蜀國國力,有很大的機會抵擋住鄧艾的部隊。而一旦鄧艾的部隊撤出,過不了劍閣的魏國大部隊也會搬師回國。

不過,就算蜀國仍有力量渡過這場危機,天下形勢已在發生着另一種微妙的變化,在更大範圍裏的對抗裏,已經難以再維持過去三國間的平衡。

如果劉禪當初沒有投降的話 蜀漢又能堅持多少年 第3張

三、更長時間範圍裏的對抗

人們在討論蜀漢政權的存亡時,並不止於議論263年的戰爭蜀漢是否還有餘力,通常議論的範圍還涵蓋“兩國整體實力的對比”。我們不妨考慮上這一點,看看蜀國的存亡除了這場戰爭,還能抗擊魏國多長時間。

東漢末年天下十三州,曹魏佔其9,人口66萬戶,450萬人;蜀漢佔其1,人口28萬戶,94萬人;東吳佔其3,人口52萬戶,230萬人。

這樣的勢力差異,讓蜀漢在生產力和兵源上都遠不如對手魏國,而其中最重要的人才儲備差異,更會因人口基數的差異而凸顯。對此王夫之曾說道:“要成王業,必須得到土地。但得到土地不是爲了得到險要的地勢和財物,而是爲了得人,得人又不是爲了得到普通的士兵,而是爲了得到人才。蜀國國小民寡,人才也少,蔣琬、費禕死後便無人可用了。”人才對於以得人立國的蜀漢政權尤爲重要,王夫之的話道出了蜀國的真正困境。

如果劉禪當初沒有投降的話 蜀漢又能堅持多少年 第4張

魏國在結束了國內的政治內訌後,開始重新整頓國中力量,日益強盛。而蜀漢自諸葛亮、蔣琬、費禕相繼過世後,在缺乏政治才幹的君臣領導下,則日益困頓。

在蜀漢第一次北伐時,光是出動的士兵就有10萬,曹魏爲5萬衆。蜀漢亡國時政衰民困,光是士兵舉國也只10萬,而曹魏則能向天下徵兵18萬用於伐蜀。可以說,兩國開始恢復其本有的力量差距。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蜀漢是否具有和曹魏政權抗衡的力量?”經前文的分析,可以瞭解在263年時候,蜀國還能勉強抵擋住魏國的入侵,僅從堅守的角度看尚有一絲餘力。而其後兩國的持續對抗,如中間沒有出現意外變故,勝利的天平會越往後越朝魏國的方向傾斜,便會連這一絲餘力也失去。且以吳國在蜀漢亡17年後滅國看,實力弱得多的蜀國不會堅持得更久。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即便劉禪不投降,蜀國能撐過這一次滅蜀之戰,想必其國祚也不會超過這吳國繼續堅挺着的17年。

參考資料:1、《三國志卷四十二》2、《三國時期魏滅蜀之戰始末及蜀漢亡國原因再探》作者:宋冰3、《讀通鑑論卷十》作者:王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