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蘇秦、張儀是如何靠着遊說,就獲得瞭如此大的權利的?

蘇秦、張儀是如何靠着遊說,就獲得瞭如此大的權利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人類歷史的記載中,有着很多善於用語言來左右一時政局的人。這其中有“舌戰羣儒”的諸葛亮,本篇我們要介紹的便是在歷史中鼎鼎有名的兩位辯才——蘇秦、張儀,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嘴炮”二人組

若論古代戰國時期最具代表的風雲人物,並非是掌握一國權力,或雄才大略,或昏聵無能的各諸侯國君;也非是擁有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爲中華文明的豐富多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各個思想大家;更非是憑藉着自身的非凡才華,在各諸侯國擔任重要職位並左右一國政治走向的士大夫名家。以小編看來,最具代表的風雲人物應該是靠着三寸不爛之舌,遊走於各諸侯國君王之間,僅憑一己之力便改變了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版圖,並且間接推動了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最終走向消亡,而秦國一統天下的政治格局,可謂是終結了一個時代的代表性人物,而這個代表卻由兩個人組成,一個是洛陽人蘇秦,另一個便是他的同窗魏國人張儀。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這兩位“嘴炮王”依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分別創造了哪些令人瞠目結舌的業績吧。首先說一說蘇秦,此人出生在雒陽,也就是如今的河南洛陽市,這個地方可不一般,戰國時期諸侯國各自建立自己的國都,而雒陽則是周天子的都城,如果說各諸侯國的國都相當於如今的直轄市的話,那麼雒陽則是妥妥的京城帝都,而蘇秦則是擁有者本地戶口的京城人。

惋惜雖然擁有京城戶口,但是蘇秦在京城這片地面上混的並不好,既沒有地可供拆遷,也沒有房可供出租,說白了也就是個吃低保的。但是一窮二白的蘇秦先生並沒有安於現狀,大概歷史上每一個有影響的人物都有着不安分的基因吧。於是蘇秦便踏上了改變其命運的旅途——外出遊學,俗話說知識改變命運,蘇秦先是師從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學成之後便開始遊歷與各諸侯國之間,結果卻是一無所獲、羣困潦倒而歸。連家人都譏諷他不務正業,蘇秦聽了也倍感失落,幸好他還具備了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基因——堅持,於是他繼續閉門鑽研苦讀,並且從一本名叫《周書陰符》的書中揣摩出了合縱連橫之術。自此“嘴炮王”蘇秦“嘴遁術”修煉成功,正式閉關出山。而他將要面對的是形勢錯綜複雜,關係風雲變幻的諸侯列國,這也將是其任意揮灑才華的舞臺。

蘇秦首先選擇的表演舞臺是雒陽,俗話說“美不美山中水,親不親故鄉人”。帶着對故鄉的依戀和熱情,蘇秦首先拜見了周天子——周顯王,但是倒黴就倒黴在故鄉人這個身份上了,周顯王也許不瞭解蘇秦何許人也,但是他身邊的大臣那是相當的瞭解:“蘇秦?不就是咱本地的那個街溜子嗎?他能有什麼本事,肯定是來混吃混喝的。”經過手下大臣的渲染和介紹,周顯王很果斷的選擇了拒絕。所以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想要出名就要遠離故鄉之地,在你微末之際別人也只會記住你一臉的倒黴相,想要鹹魚翻身、鯉魚跳龍門可謂是難上加難。

老家是混不下去了,蘇秦又把目光鎖定在了當時諸侯列國國力最爲強盛的秦國,於是又跑到秦國遊說秦國國君秦惠王。但是當時秦國剛剛處死了同樣才華橫溢,來自衛國的變法家商鞅,因此秦惠王對這些“外來的和尚”是相當的討厭,因此也就沒有搭理蘇秦。

沒辦法,蘇秦又只好離開秦國,向東而行到達了趙國。但是當時趙國國君趙肅侯任命他的弟弟趙成爲相國,封爲奉陽君,而趙成這個人又不喜歡蘇秦,於是蘇秦又離開了趙國。好在蘇秦始終具備了“堅持”這個優良的品質,因此他又踏上了前往燕國的道路。

公元前334年,蘇秦到燕國一年之後,終於等到了面見燕文侯的機會。蘇秦面對着燕文侯把自己平生所學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盡情的施展出來,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燕文侯成功的被蘇秦說服,接受了蘇秦的合縱思想,於是資助蘇秦車馬金帛,前去遊說合縱趙國並與燕國結爲一體共同對抗秦國。

蘇秦、張儀是如何靠着遊說,就獲得瞭如此大的權利的?

歷經大半生的艱苦努力,蘇秦終於有機會享受了公費出遊的待遇,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的蘇秦不再是一臉倒黴相的模樣,精氣神好了伴隨着時運也就到了,恰恰在這個時候,趙國國相奉陽君趙成,也就是無理由討厭蘇秦的那個人一命嗚呼了。於是蘇秦趁此機會成功的說服了趙國國君趙肅侯,趙肅侯採納了蘇秦“合縱”的主張,並且又贊助了蘇秦一筆資金,讓他去遊說其他的諸侯國加盟。

於是蘇秦又準備帶着趙國資助的車馬費去遊說其他的諸侯國,但是在出發之前,蘇秦需要解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那就是保住趙國,因爲當時實力強勁的秦國已經攻克了魏國的雕陰,下一步就要向趙國的國境進發,一旦攻到趙國國境的話,蘇秦好不容易在達成合縱聯盟計劃也將會被扼殺在搖籃裏。因此蘇秦便想到了一個人,想要這個人去幫忙拖住秦國進攻的腳步,而這個人便是另一個“嘴炮王”張儀。

張儀會按照蘇秦的想法去拖住秦國進攻的腳步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這個過程卻是曲折的,首先蘇秦並沒有直接面對張儀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他先是派人去勸說張儀來投奔他,等到張儀來了之後,蘇秦卻又故意對張儀不理不睬,並當衆羞辱了張儀。張儀一氣之下離開了蘇秦,並且下定決心要報復蘇秦,同時張儀環顧列國發現只有秦國纔是發揮其才能,並達成他報復蘇秦最有利的階梯,因此張儀衝冠一怒奔西秦。

在這個過程中其實蘇秦一直都在暗中默默的觀察着張儀的一舉一動,並且還派人及時的賦予幫助,當張儀到了秦國,並在秦惠王那裏謀得客卿之位後,之前幫助張儀的人才說這一切都是蘇秦的安排,之前故意激怒他也是爲了張儀能夠奮發圖強,有更好的發展。張儀瞭解之後,感嘆自己沒有蘇秦高明,不知不覺跳進了蘇秦挖好坑,因此許諾在蘇秦當政時會拖住秦國,不使其攻打趙國。於是蘇秦計劃達成,開始繼續遊說另外四個諸侯國。

另外四家諸侯國具體的遊說過程在兩位司馬公的史書中已有記載,珠玉在前瓦石難當,因此也就不再贅述了,總之蘇秦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成功的遊說了“燕、趙、韓、魏、齊、楚”六家諸侯國君,六國達成了合縱聯盟,自此蘇秦也被任命爲從約長,並且擔任了六國國相,配六國相印,正是應了那句千古名言“使我有雒陽二頃田,安能配六國相印。”這個時候的蘇秦終於達到了其人生成就的頂峯。

合衆聯盟達成之後,蘇秦返回趙國,被趙肅侯封爲武安君。但是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公元前332年,也就是合縱盟約達成的第二年,秦國國君秦惠王派犀首公孫衍逼迫齊國、魏國共同討伐趙國,藉此破壞各國的盟約。趙肅侯聞此消息怒斥蘇秦,這合縱盟約連一張擦屁股紙都不如,合縱六國說翻臉就翻臉。蘇秦也十分恐懼,並藉口請求讓他出使燕國,要用燕國的勢力去報復背叛盟約的秦國。而蘇秦一離開趙地,六國合縱的盟約也隨之土崩瓦解。由此可見靠忽悠得來的盟約也只能維持一時,國與國的關係最終還是憑實力來說話。

蘇秦、張儀是如何靠着遊說,就獲得瞭如此大的權利的? 第2張

蘇秦逃到燕國之後,仍然不安分,這次不安分的不是他的野心而是他的色膽。公元前324年,蘇秦與已故燕國國君燕文公的夫人私通,被燕文公的兒子也就是現任燕國國君燕易王給發現了。敢於給前任國君戴綠帽子,給現任國君當後爹,蘇秦的色膽不可謂不肥。色膽肥並不代表着蘇秦命膽也肥,燕易王還沒有所表示,蘇秦首先扛不住給燕易王當後爹的心理壓力,果斷的向燕易王請辭,想要去齊國當間諜,通過削弱齊國的國力而增強燕國的國力。燕易王答應了這個便宜後爹的請求,於是蘇秦便假裝得罪了燕國國君而逃奔齊國。

此時的齊國國君齊宣王也很信任這個曾經的六國國相,留他做客卿,蘇秦便藉機鼓動齊宣王大肆擴建宮殿園林,藉此削弱齊國的國力爲燕國效勞。蘇秦確實很有當後爹的覺悟,爲了燕易王這個便宜兒子可沒少費心費力。奈何好景不長,公元前317年齊國衆大夫與蘇秦爭權,派人刺殺了蘇秦,自此一代“嘴炮王”的傳奇人生就此落幕。

如果說蘇秦的遊說能力是來自於其強大的說服力以及清晰的洞察力,那麼其得配六國相印的成就更多的是來自於戰國時期各諸侯列國的紛紜變換政治關係,列國國君各自心懷鬼胎,合縱聯盟更是僅僅停留在薄薄一張紙上,這蘇秦這個六國相國——從約長,更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就像是擺在六塊木板搭成的一張極不穩定的桌子上的花瓶一樣,一碰就碎。由此可見靠着一時的口舌之快取得的成就終究如同空中樓閣一般,不切實際、沒有根基終會有倒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