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多爾袞作爲清朝入關的大功臣,爲什麼死後會遭到鞭屍?

多爾袞作爲清朝入關的大功臣,爲什麼死後會遭到鞭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多爾袞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清軍入關,指的是明朝末年,北方的女真族政權跨過山海關等屏障,入駐中原的過程。

後金天命三年,也就是公元1618,努爾哈赤發佈“七大恨”,揭開反明序幕。沒到一個月,女真族直下撫順,是年七月份,明朝東北部門戶三城全部淪陷。

當時間跳到1636年,努爾哈赤已經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其第八子皇太極,稱帝,建國號大清。在統一了整個草原,打服朝鮮國以後,沒多久,清朝開啓了正式且全面的攻明計劃。1640年,皇太極對內宣佈,滿、蒙凡是15歲以上男子,皆需從軍。舉國皆兵之下,清軍取得了鬆錦之戰的勝利,局勢徹底扭轉。

1643年,皇太極去世。繼位的皇帝是幼主福臨,實則,是由多爾袞延續着那個“問鼎中原”的目標。在之後入關的整個過程,以及入關以後的國內平定,多爾袞都是當之無愧最大功臣。

1644年,最先攻入北京城的,是李自成大順軍隊,崇禎自殺,明朝滅亡。

多爾袞遂將進攻口號由“伐明”改成“伐李自成”,同時給吳三桂寫信道“你是忠心念主,我是仁義之師”。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雖然清軍在佔領地盤上失了先機,但是多爾袞機智的應變能力正企圖爲自己塑造一個“道”。

多爾袞作爲清朝入關的大功臣,爲什麼死後會遭到鞭屍?

該年的四月份,李自成與吳三桂苦戰于山海關內,雖然吳三桂被圍困,但是雙方死傷皆慘重。兩軍疲弊之時,清軍突然衝出,與大順軍打成一團,沒多久,李自成潰敗,逃回北京。原來吳三桂早在一日前就投降了多爾袞,以引清兵入關做代價,究其原因,上面提到的口號轉變起到很大作用。

雖然清朝取得了決定性的成功,但是定都以後擺在他們眼前的問題,還是致命的:李自成與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軍有四十萬人,南京建立的南明政權足足五十萬兵力。搞不好,再被趕出中原還是有可能的。

此時,多爾袞又一次展現了驚人的軍事頭腦。

三足鼎立之勢,最怕兩方聯合;同樣,三足鼎立之勢,每一個也都怕打破平衡。多爾袞算準這一點,採取“安撫其一,打壓其一”的策略:先安撫南明政權,正在對方躊躇猶豫之時,任命自己的同父同母的兄弟阿濟格爲將,火速征討李自成的大順軍,成果喜人。不到半年,在南明皇帝還沒有想清楚要不要信任清朝時,多爾袞已經任命親弟弟多鐸爲定國大將軍,直撲南京。

多爾袞作爲清朝入關的大功臣,爲什麼死後會遭到鞭屍? 第2張

必須提一句,在揚州,多鐸做了錯事。由於城中百姓誓不降清,遭到殘忍屠殺,史稱“揚州十日”,明朝大學士史可法,亦死於此地。

與百姓結仇吃不到好果子,這是歷史留給人們的教訓,很顯然,多爾袞不光有軍事頭腦,還有着狡猾的曲線智慧。

眼看弟弟多鐸的武力在南方玩不轉了,他改打感情牌,任命漢人洪承疇下到民間,安撫,勸說,這招很奏效,很快拿下浙江、福建等地。

如果把清朝的奮發史劃成三段,那一定是努爾哈赤與皇太極對統一草原,奠定基礎的貢獻;多爾袞對入關與平定四分五裂政權的付出;最後纔是康熙拿下藩王,穩定社稷。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多爾袞生前一度到了皇父攝政王之位,甚至有能力親封自己的元妃博爾濟吉特氏爲皇后。等到其去世,順治皇帝卻把他的墳墓挖掘,鞭屍,削爵。

多爾袞作爲清朝入關的大功臣,爲什麼死後會遭到鞭屍? 第3張

清代一傳教士,名衛匡國,他在日記這樣記載:多爾袞屍體被順治挖出來,棍棒,鞭抽,砍頭示衆,他雄偉的墳墓成了塵土。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皇帝這麼痛恨他呢?多爾袞在世時,由於權力太大,功勞也大,因而總是壓制住皇權。在許多大事上,小皇帝是說不上話的,例如福臨迎娶自己不愛的皇后孟古青,是因多爾袞指婚。直到後來福臨的親哥哥豪格慘死,也是拜多爾袞所賜。這裏,恐怕感情因素勝過了理智,攝政王固然有錯,但不至此。

多年後,乾隆登基,恢復他的親王爵位,並且評論到“定國開基,一統之業,功勞最大”,可見多爾袞在清代地位。

除此之外,必須感慨:多爾袞死時,福臨年僅14歲,在他人心智最爲單純的時候,這個皇帝心中竟然憋了這麼大的仇恨,着實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