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西漢並非亂世,爲什麼卻會名將輩出呢?

西漢並非亂世,爲什麼卻會名將輩出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朝是華夏文化的鼎盛時期,漢文化的真正奠基的時代,社會、經濟、文化全面發展,對外交往日益頻繁,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漢朝的強大還體現在軍事方面,西漢時期名將輩出,羣星璀璨,他們的存在爲西漢各個方面的崛起奠定了較好的內部環境。那麼,西漢名將輩出的原因有哪些?

春秋戰國以來,出現的名將無數,像“兵聖”孫武、“人屠”白起、“帝師”王翦,還有孫臏、樂毅、廉頗、趙奢等等。秦漢之際,更是名將輩出、龍爭虎鬥,掀開一場場波浪壯闊而又慘烈異常的戰爭。

若是在亂世,風雲變幻之下,名將輩出並不出奇,因爲不亂就沒有施展的舞臺。但如果真的劃分起來,所謂的“亂”可以分兩種,一種就是春秋戰國、秦漢之際的內部之亂;另一種則是西漢時期中原王朝與匈奴那樣的外部之亂。也因此,名將也可以分爲兩種。前者的代表,韓信便是其一。

韓信是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漢初三大名將之一,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梁、項羽,沒有得到重用轉而投奔劉邦,被劉邦拜爲大將軍,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率軍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率軍北上降服了燕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後來和劉邦等人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漢朝建立後被解除兵權,改封爲楚王。被人告發謀反後貶爲淮陰侯,最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

主要成就: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濰水殺龍且,垓下破項羽。

而後者的代表,在西漢時期就有三位常被後人津津樂道。

一、“七戰七捷”衛青

漢武帝有信心、有決心改變一直以來,對待匈奴的策略,除了有前幾位皇帝積累下來的國力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他找到了一位能夠擔當大任的統帥——出身騎奴、人人瞧不起的衛青。

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如果沒有值得信任而又有能力的統帥,就算漢武帝再雄才大略,也無從施展。而衛青也沒有辜負漢武帝的信任和培養,首次出征,就直搗敵方聖地龍城、首擄700人;三戰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數百萬之多,控制了河套地區,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也建立起了進一步反擊匈奴的前方基地

漠北之戰,更是擊潰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使之十幾年內再無南下之力。儘管戰爭是殘酷的,七次大戰,衛青雖然全部以勝利結束,但漢朝方面的損失一點也不比匈奴少,甚至更多。不過,正是因爲有了衛青的七戰七捷,才爲開闢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更爲當下我國的版圖形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西漢並非亂世,爲什麼卻會名將輩出呢?

二、“封狼居胥”霍去病

如果說衛青是一位優秀的統帥和出色將領,那霍去病就必定是比衛青更鋒利的一把尖刀,或許讓他統領全軍未必非常強悍,可讓他打先鋒、突襲敵軍,西漢之時無人能出其右。

霍去病雖然只活了24歲,可他的每一次戰役都足以令後人高山仰止。初次出站,便領着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斬獲敵人兩千餘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而且最爲關鍵的是,在這次的戰役中,敵我損失對比,漢軍傷亡少於匈奴。

爾後的兩次河西之戰中,殲敵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匈奴爲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更爲重要的是,漢朝從此控制了河西地區,爲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

當然,最爲後人熟悉的,就是“封狼居胥”。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率騎兵5萬,北進兩千多裏,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盪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三、“斬殺郅支”陳湯

衛青和霍去病雖然在漢武帝時期,儘管將困擾了漢朝幾朝皇帝的匈奴打得大敗,但由於常年征戰,導致積累了幾代的國力急劇下降,到了武帝后期,已經是再也無法打下去,也再也不能打下去。

也就是說,邊境問題雖然有很大的改善,但始終是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直到陳湯斬殺郅支單于,才完成了漢武帝一直想完成的事業。雖然不久之後,他就兩次沉浮,晚年悽慘;同時西漢也就宣告了滅亡,但他這一壯舉,必然是在青史上留下種種的一筆。

當然,要說最爲後世人,尤其是現在一些人津津樂道的,還不是平定匈奴這一功績,而在於陳湯的一句話,這就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七戰七捷”、“封狼居胥”和“斬殺郅支單于”,正是因爲這樣的功績,衛青、霍去病和陳湯纔會直到現在,還活在很多人的心中,而不是史書上沒有情感的名字。

西漢時期名將輩出,羣星璀璨,他們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西漢時期之所以“批量產出”名將絕非偶然,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一是老劉家敢於用人。這一傳統始於劉邦,劉邦僅憑蕭何的三言兩語,就拜名不見經傳的韓信爲大將,把關乎自己集團命運的軍事大權交給韓信,驚呆了全軍。堪稱“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典範。後來韓信果然不負衆望,在楚漢相爭時以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卓越軍事才能立下了蓋世奇功。

漢武帝繼承和發揚了他們劉家的光榮傳統,大膽起用一些勇猛而功名心強的將領,陸續清除一些思想僵硬腐化的軍事將領。比如霍去病十七歲就被漢武帝任命爲驃姚校尉,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後來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率領精兵深入大漠兩千餘里,轉戰匈奴腹地,如入無人之境,大破匈奴,斬殺7萬多人。最終封狼居胥,大捷而歸,揚威而還。匈奴喪膽,自此,匈奴躲在漠北寒苦之地不敢再對漢朝有非分之想。

二是漢武帝尚武。有人說他是窮兵黷武,本人並不認同。漢朝軍權高度集中,軍事制度逐步完善,軍隊的指揮和管理體制嚴密,漢武帝時期明顯強化了軍隊,增設水軍等軍種。招募熟悉北方少數民族情況的人組成“胡騎”,招募熟悉南方越事的人組成“越騎”。

西漢王朝建立後,匈奴屢屢入侵邊境,攻城屠邑,給西漢北方地區民衆帶來沉重的災難。漢武帝認爲漢朝對匈奴的大量饋贈示好及和親政策,不但沒有滿足這些野蠻人的貪慾,反而更激起他們對漢朝巨大財富的覬覦之心。他曾言:“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凌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豪情壯志爲後世敬仰。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在尚武的大環境下,西漢自然名將輩出,比如霍去病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並且意志堅決,對漢武帝許下誓言:“匈奴未滅,無以家爲也”。

西漢並非亂世,爲什麼卻會名將輩出呢? 第2張

三是仗打的多。所謂神槍手多是子彈喂出來的,那麼同理,名將也多是打戰打出來的,比如李廣出身將門,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將,李廣家世代傳習射箭。匈奴入侵,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從軍抗擊匈奴,因爲精通騎馬射箭,斬殺匈奴首級很多,被任爲漢中郎。吳楚七國之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反擊吳楚叛軍。在昌邑城下,奪取叛軍軍旗,立下大功,揚名天下。在任上谷太守時,天天與匈奴交戰,而且頗爲自負,屢次與敵虜肉搏,漢景帝怕他有閃失,調任他到其他地方,但他無論到哪裏,都因奮力作戰而出名,積累了豐富的對匈奴作戰經驗,獲得飛將軍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