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寧遠之戰的經過如何?袁崇煥是如何取勝的?

寧遠之戰的經過如何?袁崇煥是如何取勝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發生在公元1626年的寧遠之戰是後金與明朝在寧遠城展開的一場戰爭,明軍取得勝利,後金兵敗,這也是首次明軍戰勝後金軍,明朝稱這場勝仗爲“寧遠大捷”。明朝以少勝多,是明朝對後金作戰的一次重大勝利,使明朝軍民重新樹立了戰勝後金軍的信心。

寧遠之戰是後金與明朝在寧遠城展開的一場戰爭,此戰以明軍取勝而告終,這一戰使袁崇煥一戰成名,也導致努爾哈赤飲恨而終。那麼問題來了,努爾哈赤一生少有敗績,爲什麼這一次會輸給袁崇煥?而且努爾哈赤爲什麼非要南下?後金有着強大的八旗騎兵,爲什麼不能縱向攻伐蒙古?

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那就是北方的遊牧民族拼命都想南下。匈奴想要南下,蒙古想要南下,後金也想要南下,爲什麼他們非要南下與農耕民族搶奪生存空間?後金明明知道大明有一座無法翻越的山海關,爲什麼還要南下?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只不過我們長期都被誤導了。我們認爲後金南下是想南下,但事實上後金南下完全是被逼的。《氣候變化與中國的戰爭、社會動亂和朝代變遷》中統計了古代動亂髮生的時期,數據表示85%的全國動亂、改朝換代基本上都是在氣溫大規模降低的背景下發生的。

明末時期氣溫不斷得降低,小冰河時期也緩緩到來,在天災的影響下土地產出大大縮減,而原本的人口需要更多的土地才能養活。葛劍雄等學者根據《明史》推斷1600年時明朝大約有1.9億人口,此時的土地勉強能養活夠1.9億人口。但是隨着天災的影響土地產出已經無法養活1.9億人口,在這種情況下明朝需要更多的土地才能養活1.9億人口。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選擇發動戰爭掠奪土地或者坐視百姓餓死,這就是著名的“馬爾薩斯陷阱”。毫無疑問,明朝也陷入了這個陷阱。如果坐視百姓餓死,那麼勢必會導致農民起義的發生,爲了避免這種情況明朝開始固守邊疆,並且切斷與後金政權的貢市交易,禁止明末的商人將糧食走私到後金。

大家都知道越往北越冷,明朝的情況都這個樣子,那麼後金的情況也不會好到哪裏去。原本後金以打獵、採集爲生,東北物資豐富也能維持他們生存。但是隨着氣溫的降低,打獵和採集獲取到的食物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衣食供給越來越依賴明朝,不過明朝切斷了糧食供給,如果再找不到獲取食物的辦法那麼女真人勢必會被餓死。

在這種情況下後金政權開始對外擴張,北方別說了,條件比後金更苦。同緯度的朝鮮和蒙古也挺窮的,思來想去也只有南下搶明朝的了。明朝爲了養活1.9億的人口需要擴大地盤,但是體制問題導致明朝很難對外擴張,所以明朝只能儘可能的保住現有的地盤。明朝想要固守地盤,而後金想要對外擴張,在這種背景下雙方不斷展開戰爭,而寧遠戰爭就是其中的一場重要戰爭。

寧遠城在山海關外兩百里處,距離錦州也不過才一百多裏,正好卡在遼西走廊的中間。而且三面環山一面換環水,正好在中間形成了一個隘口。後金南下的時候騎兵不能翻山越嶺,所以只能從這個隘口通過。可以說只要卡死隘口,就算是堵死了後金的南下之路。因爲寧遠城的十分重要,所以自1428年設立至1622年這期間多次修繕、加固,城池的根基十分深厚。袁崇煥曾經說只要給我糧草和兵馬,那麼我就能守住此城。寧遠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朝廷內部爆發了棄守寧遠與據守寧遠的分歧。

遼西重鎮淪陷後,以遼東經略王在晉爲首的一幫人主張放棄寧遠,死守山海關。而袁崇煥則主張守關內必須守關外,而守關外必須守寧遠,他的觀點得到了兵部尚書孫承宗的肯定,於是以袁崇煥、孫承宗爲首的主戰派則是堅持守寧遠。在這種情況下明廷還能爆發這麼嚴重的分歧,可見明末朝臣的目光有多麼短淺。之後孫承宗說服了皇帝,將王在晉調離遼東,而孫承宗被任命爲遼東經略。

孫承宗走馬上任之後開始大力改善遼東環境,比如安置遼東流民、加強守軍操練、高築牆、廣積糧等等政策,其中最關鍵的一點還是任命袁崇煥爲寧遠守將。雖然孫承宗有心殺敵,但是明末的朝廷十分複雜。以魏忠賢爲首的閹黨開始拉攏孫承宗,其目的就是想要染指遼東軍費,更是想借防衛之名向朝廷請求撥款。孫承宗斷然拒絕了此事,之後魏忠賢等人開始誣陷孫承宗,導致孫承宗被調離遼西經略,閹黨高第接任了遼東經略一職。

高第上位後就主張放棄寧遠,退守山海關一線。至於其原因有二,其一是貪生怕死、其二是想借加固山海關爲名請求朝廷撥款。明朝爲什麼不堪一擊?就是因爲高第這種人太多了,身爲武將不想着保境安民,反而貪生怕死更是貪污軍費,有這樣的將軍戰爭怎麼可能打贏。

之後明軍退守山海關,遼西僅剩寧遠等幾座孤城仍舊在堅持,其他土地都白白送給後金了。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得知寧遠是沒有後勤補給的,而且多少孫承宗這樣優秀的將領慘遭誣陷?多少土地白白送給了後金?多少原本用來加固城池的軍費被貪污?多少場戰爭被閹黨搞失敗?這些問題已經沒有答案了,只不過我們可以得知明末黨爭、貪污十分嚴重。歷史上有無數的戰爭都是輸在廟堂之上,此次高第放棄指揮寧遠,這絕對是袁崇煥取勝的原因之一。

寧遠之戰的經過如何?袁崇煥是如何取勝的?

1626年,努爾哈赤兵出瀋陽,兵鋒直指寧遠。八旗軍大約人數爲六萬,而寧遠的守軍不足兩萬。袁崇煥下令堅壁清野,所有人退回寧遠,然後據守城池,發誓與寧遠共存亡。同時袁崇煥派人巡城,搜尋那些疑似奸細的人,並且在城牆上潑水。要知道當時氣候非常寒冷,潑水成冰。冰塊加強了寧遠城的堅固度,而且金軍的登城也十分不易,沒有攀登工具的話根本登不上城池。

正月二十三日,後金切斷了寧遠與山海關的聯繫,並且勸降袁崇煥。袁崇煥拒絕投降,並且在城牆上放置了西洋大炮,轟擊後金的軍營。正月二十四日,努爾哈赤發動攻擊,但是遭到了寧遠守軍的打擊,金軍死傷慘重。在持續的打擊下,城門被鑿開了一個洞,情勢十分危急。緊急關頭袁崇煥親自搬石堵門,一直戰到深夜金軍都未攻入寧遠城。正月二十五日、正月二十六日,整整兩天金軍都沒能攻入寧遠城,反而是死傷慘重,據說努爾哈赤在此戰中被西洋大炮所傷,金軍被迫撤軍。

之後金軍攻打寧遠的後勤點,由於寡不敵衆, 金軍攻破了據點。覺華島所有軍民全部慘遭毒手,另外糧草器械也都被摧毀殆盡。明朝將軍毛文龍抓住時機偷襲努爾哈赤後方,努爾哈赤急忙撤軍,寧遠之戰就此告終。沒多久努爾哈赤死了,而後金內部也爆發了一些矛盾,遼東局勢瞬間變好。

寧遠之戰袁崇煥取勝的原因是什麼?

指揮對比

雙方指揮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努爾哈赤自從二十五歲起兵開始幾乎戰無不勝,可見其軍事指揮能力是非常高的,他在明軍棄守遼西的時候果斷出擊寧遠,說明洞察戰機的水平也十分高。袁崇煥的戰略眼光和戰術水平也是非常高的,不然也不可能守住寧遠。至於很多人說是不是運氣好?對此小編是不太認可運氣的。要知道明軍的戰鬥力本來就非常高,明軍的那些敗仗幾乎都是黨爭、閹黨瞎指揮而導致的。此次高第放棄指揮寧遠,這是袁崇煥能取勝的一個原因。如果是高第指揮,那麼這場戰爭不打就敗了。

地理優勢

八旗騎兵不擅長攻堅戰,騎兵的優勢就在於野戰,此次八旗騎兵的地理優勢蕩然無存。而明軍有着充足的守城器械,更是有着威力巨大的西洋大炮,對於守城來說十分有利。只不過八旗騎兵包圍了寧遠,後金有着源源不斷的後勤補給。而寧遠守軍則是孤軍奮戰,沒有任何後勤補給。這場戰爭不利於速戰,如果後金只圍不打,那麼隨着時間的推移,寧遠守軍吃光糧食之後只有投降一條路。可惜的是努爾哈赤沒有發揮自己的地理優勢,並沒有做到“圍而不擊”,反而意圖速戰速決,放棄地理優勢也是努爾哈赤失敗的原因之一。

人心對比

“得人心者得天下”這句話放之四海而皆準,後金和寧遠雙方唯一的區別就是人心。對於寧遠來說是守城之戰,城破之後城池裏面的百姓十有八九都會成爲奴隸,剩下的人幾乎都是死。青壯年爲了保護妻兒和父母只能拼命守城,不然城破之後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慘劇。在這種情況下守城部隊的戰鬥力非常高,而且也杜絕了從內部攻破堡壘。

努爾哈赤攻打遼東之後就強迫漢人剃髮易服,這就導致很多名門世家的精英不願前往後金,而且民怨也十分大。還有搶佔漢人田宅、欺兒霸女、強迫遷民、劫掠糧食等等罪行,許多漢人都是直接逃亡。一個不得人心,一個深得人心,高下立判。

寧遠之戰的經過如何?袁崇煥是如何取勝的? 第2張

最終影響

對於明朝來說,明軍打破了八旗不可戰勝的看法,大大增強了軍民的信心。之後袁崇煥趁機收復錦州、松山等重要城市,原本支離破碎的寧錦防線又重新建立起來了。在之後的遼東局勢中寧錦防線發揮了重大作用,後金寧可繞道內蒙都不敢從此處南下,可見寧遠之戰的威懾力有多大。但是明朝已經無藥可救了,寧遠之戰可以說是帝國最後的餘暉,之後明朝在閹黨與東林黨的鬥爭下走向歷史的盡頭。

寧遠之戰努爾哈赤死了,而努爾哈赤沒有建立一個完善的繼承機制,導致皇太極繼位初期受到了貝勒的掣肘。因爲皇權受阻,導致很多政策不能及時推廣,而明軍也趁勢收回大片土地。這是對後金不利的影響,但是寧遠之戰對後金的意義非常大。首先後金一改以往的政策,在對待漢人的態度上發生了重大改變。而且開始重視火炮,並且想方設法知製造了大炮。

這場戰爭對雙方來說都有影響,不過主要還是雙方如何看待失敗和勝利。明軍勝利之後並沒有總結經驗然後擴大戰果,而後金在失敗後總結經驗並且不斷改進自己,雙方對待的態度也導致日後雙方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