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姜維已經死了,爲何屍體還被糟蹋?

姜維已經死了,爲何屍體還被糟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蜀漢後主劉禪投降後,讓正在劍閣苦戰鍾會的姜維憤怒不已,但也只能是臣隨主辱選擇投降。但姜維很快看出了司馬昭任用鍾會、鄧艾兩人攻打蜀國之中的奧妙,便從中挑撥離間,讓魏軍將領之間發生了內訌和自相殘殺。得勝思歸的魏軍將士,把所有的怨氣都撒向了姜維,在他死後還剖開他的肚子查看他的膽囊。人已死亡,魏兵爲何還要如此糟蹋他的屍體呢?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姜維已經死了,爲何屍體還被糟蹋?

古人對膽囊這個器官的認識

古人認爲,膽爲六腑之首,“中精之府”,與肝腎關係密切,而腎志爲恐,肝志爲怒,肝氣虛則恐,實則怒,膽汁由肝的精氣所化,而肝主藏血,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所以,人的怯懦、驚恐、好鬥、憤怒等症狀,往往被認爲與膽這個器官有關。

《素問.六節髒象論》說:“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凡十一髒取決於膽也。”古人認爲膽這個器官能決定人的決斷能力和人的魄力、勇怯程度。如:形容一個人勇武有魄力時,會稱之爲“渾身是膽”“膽大包天”;形容一個人怯懦畏縮時,會稱之爲“膽小如鼠”“膽顫心驚”,等等。

在把“膽”這個器官看成是“心理素質”“勇敢”的來源後,,古人得出結論:既然膽這個器官能決定人的勇敢和怯懦等因素,古人便認爲膽囊大者必然更勇敢、膽囊小者必然很怯懦。於是類推,在面臨重大危險和生死攸關的關頭,膽大者敢於冒險,於是“膽子一橫”便豁出去了;膽小者畏縮不前,甚至“肝膽俱裂、膽裂魂飛”了。

魏兵爲何剖姜維的肚子看他膽囊

姜維不僅有勇有謀,膽量也確實大。在看到無法挽回劉禪投降的事實後,便打起了挑撥鍾會、鄧艾之間內訌的主意,通過在魏軍中挑撥離間來達到恢復蜀漢目的,這個計劃可謂是膽大包天了。運用這個計謀,對姜維來說,是九死一生,不成功必成仁!死都不怕的人,膽子還不夠大嗎?

然而,姜維還是錯誤地判斷了魏軍的形勢,在深謀遠慮上不如司馬昭。司馬昭在讓鍾會、鄧艾二人西征蜀漢時,就已經看到了“二士爭功、不久自死”的結局,也是司馬昭如此設計和希望的,既滅了蜀漢,又除去功高震主的功臣,一舉兩得。姜維呢,只是看到了鍾會與鄧艾之間的矛盾和不服氣,進而製造魏軍內部局部的內訌和混亂,就是這一亂,讓魏軍官兵就看透了看明白了是姜維的“從中作梗”。

司馬昭在出兵伐蜀時,西曹掾邵悌提醒司馬昭防兵變,但司馬昭已是胸有成竹,“會即有異志,蜀人安能助之乎?至若魏 人得勝思歸,必不從會而反,更不足慮耳。”魏兵在得勝之後,人心思歸,在看透了姜維誘惑他們造反、耽誤他們歸家之路時,一方面對姜維的行徑無比痛恨,一方面又萬分驚訝於姜維在萬軍中的膽大,世上竟然有如此不死心的人。亂軍在殺死姜維後,魏兵們懷着痛恨和好奇的心理,一定要看一看這個膽大的人膽子到底有多大,據《三國志·蜀志·姜維傳》載:“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

爲什麼會如此虐待仇人的屍體呢?這在春秋後期伍子胥爲報父兄之仇,在攻破了楚國後,伍子胥爲泄私憤,掘開楚平王墳墓,怒鞭楚平王屍體三百下以報仇雪恨,成爲“鞭屍界”的鼻祖。不能從活人身上報仇,就是人死了也不放過,魏兵大概是演繹了伍子胥報仇雪恨辦法。

結語

人的膽囊作爲一個器官,大小並不能決定人膽量的大小,它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消化,和膽量的大小是沒有關係的。但是,古人在科學技術不夠發達的情況下,容易從身體的感受來聯想膽囊這個器官的作用,故而認爲膽囊大者膽量大。姜維九伐中原,魏兵連年徵佔,讓魏兵非常痛恨,尤其是在蜀漢已投降的情況下,姜維仍然在挑撥造反,甚至會讓他們變成無家可歸的造反者,痛恨之餘,他們用出了最殘忍的開膛剖腹的方式來報復姜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