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乾隆朝之後,爲什麼再也沒有皇貴妃葬入帝陵?

乾隆朝之後,爲什麼再也沒有皇貴妃葬入帝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乾隆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在古代,大部分時期奉行帝后合葬,也就是皇帝與他的正妻合葬於帝陵,但是到了清朝雍正年間,雍正帝卻把父親康熙帝的妾室章佳氏也葬入了景陵地宮,開闢了皇貴妃入葬帝陵的先例,雍正帝這一違背禮制的行爲在雍乾兩朝影響頗深,但乾隆朝之後,再無皇貴妃入葬帝陵,這裏面的門道頗爲耐人尋味。

清朝後妃的葬制較爲完備,在雍正之前,她們的身後一般有這麼幾種情況:

乾隆朝之後,爲什麼再也沒有皇貴妃葬入帝陵?

與皇帝合葬。這是皇后的特權(如孝康章皇后、孝誠仁皇后等),她們一般先於皇帝去世,或去世時丈夫的陵寢尚未建成,故而可以直接放入地宮(孝恭仁皇后),唯有孝端文皇后是再次打開昭陵地宮入葬;

另建陵寢。這也是皇后的特權,當然,這裏的皇后也指新帝的生母,她們母以子貴,死後被追封爲皇后,如果她們晚於丈夫很多年去世,就不必再打開帝陵地宮,而是在帝陵附近再建皇后陵寢,其陵號依附於其丈夫的陵號,而加以方位以做區別,在雍正之前,清朝只有一座皇后陵,那就是康熙帝嫡母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孝東陵(孝東陵規制較爲特殊,順治帝的一衆妃嬪寶頂星羅於孝惠章皇后寶頂附近,故而孝陵沒有妃園寢);

乾隆朝之後,爲什麼再也沒有皇貴妃葬入帝陵? 第2張

葬入妃園寢。這是皇帝一般嬪妃的歸屬,妃園寢也是帝陵的附屬建築,是哪座帝陵的妃園寢就稱作X陵妃園寢,比如葬有康熙帝溫僖貴妃、良妃等的景陵妃園寢。

由此可見,妃嬪的歸宿基本是固定的。但是雍正帝一生在陵寢上做的功夫真的太多了,他真的是太重視陵寢了,不僅自己在易縣新開闢了清西陵,還爲停靈待葬三十多年的曾祖母孝莊太后修建了昭西陵,他更把陵寢的政治功能發揮到了極致。在雍正元年,他把庶母敏妃章佳氏葬入了康熙帝的景陵地宮。

雍正元年正月二十六日,諭禮部,昔年皇考建設妃園寢,爲妃母等殯所。惟敏妃母一位,皇考曾降諭旨:暫安於陵寢琉璃花門之內寶城近處,俟入寶城。今欽遵皇考原旨,奉敏妃母安於寶城內。在寶城內安奉者只有敏妃母一位,應追封爲皇考皇貴妃,應行典禮,爾部議奏。—《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

讀了這段諭旨,可能有很多人認爲作者不是說皇貴妃葬帝陵是雍正帝開創的嗎?怎麼這上面寫着是康熙帝曾下旨將敏妃葬入景陵呢?那這樣應該是康熙帝開創了皇貴妃葬帝陵啊。誠然,按照這份諭旨確實應該這樣理解,但有證據說明,雍正帝說謊了。首先,敏妃對康熙帝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妃嬪而已。

康熙三十八年薨逝,帝諭曰禮部:妃章佳氏性行溫良,克嫺內則,久侍宮,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爲悼,諡爲敏妃。應行禮儀,爾部察例行。—《清聖祖實錄》

需要明確的是,敏這個諡號(同時也是封號)和妃這個位分都是她離世後康熙帝給她追封的,她在生前只是一個庶妃,所謂庶妃也就是低位妃嬪,一般是沒有封號的嬪或嬪以下的貴人、常在、答應,因爲康熙帝對妃嬪位分要求比較嚴苛,所以敏妃雖然誕育了一子二女也只是一位庶妃,這在康熙帝妃嬪裏屢見不鮮,比如密妃王氏,她生育了三位兒子,其中十八子胤祄還是康熙帝晚年的愛子,可是王氏在漫長的歲月裏都只是一位庶妃,直至康熙五十七年才封爲密嬪。

乾隆朝之後,爲什麼再也沒有皇貴妃葬入帝陵? 第3張

可見敏妃對康熙帝並無特殊之處,而且即使康熙帝真想把哪位妃嬪入葬景陵,也輪不到敏妃,像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孝昭仁皇后妹)、平妃赫舍里氏(孝誠仁皇后妹)都是皇后的妹妹,而且生前就是貴妃和妃,地位尊崇,非章佳氏可比。

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敏妃薨,一應禮儀與三十五年平妃喪禮同。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康熙三十八年十月奉安,十三王母。—《陵寢易知》

在上述的;兩份重要史料中,其一記述敏妃喪禮與平妃同,這更說明敏妃在康熙帝心中並無特殊意義,也沒有爲她逾越規制,都是依前例而行。而且《陵寢易知》說的就更明確了,敏妃在康熙三十八年就已經奉安了,何來“暫安於陵寢琉璃花門之內寶城近處”一說,而且當時景陵地宮已經葬入了孝誠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三位皇后,除了康熙帝的棺位外還剩下一個位置,如果康熙帝真的有此意,直接把敏妃放進去不就行了,何至於讓雍正帝去代勞。

在景陵妃園寢中,正好有一個空券,這是清朝歷代妃園寢中的特例,獨此一個,此券寶頂實際佔地面積是貴人級別的,而平妃、良妃的都是妃級別的,而且此空券葬在庶妃片區,與敏妃生前身份是符合的,再結合上文的論述,可以推斷,敏妃是由景陵妃園寢遷葬於景陵地宮的。那麼問題來了,雍正帝爲什麼要這麼做呢?

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親王允祥賢,追進封。—《清史稿后妃傳》

在雍正元年六月,雍正帝追封庶母敏妃爲敬敏皇貴妃,理由也很簡單,是“其子怡親王允祥賢”,怡親王是雍正帝走向帝王大業重要的推手,他始終堅定站在雍正帝一方,爲雍正帝贏得九王奪嫡做出了突出貢獻,雍正帝即位後,封他爲親王,並委以重任。雍正帝對章佳氏的追封自然就順理成章,既然地位提升了,那麼身後待遇自然也要提升,景陵妃園寢中,原本地位最高的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現在變成了敬敏皇貴妃章佳氏,那麼這個以溫僖貴妃爲尊的妃園寢自然就裝不下敬敏皇貴妃這尊大神了。

前文已敘,敏妃原有的寶頂只是貴人級別的,如今當然顯示不出章佳氏的尊貴了,而把章佳氏葬入景陵,一則解決了妃園寢襯托不出敬敏皇貴妃尊貴的問題,二則使得敬敏皇貴妃身後更爲榮光,對怡親王既是褒獎也是激勵。綜上,皇貴妃從葬乃是雍正帝開創無疑,他之所以那麼說,只是不希望朝臣以不合祖製爲由在那聒噪,既然是先帝說的,朝臣要想聒噪只能去找先帝聒噪,當然,沒誰會這麼傻。

乾隆二年三月,奉移敦肅皇貴妃金棺從葬泰陵。—《皇朝通典》

此後,皇貴妃葬帝陵似乎也成爲一種風尚,雍正、乾隆兩朝的五位皇貴妃先後從葬帝陵(其中令懿皇貴妃被追諡爲皇后),其中,敦肅皇貴妃年氏是第一位由丈夫親自指定從葬帝陵的皇貴妃,在乾隆初年泰陵落成後,敦肅皇貴妃隨孝敬憲皇后入葬泰陵地宮。需要指出,雖然同是入葬帝陵,但皇后是“合葬”,皇貴妃是“從葬”,禮儀尊卑還是要講的。

乾隆朝之後,爲什麼再也沒有皇貴妃葬入帝陵? 第4張

此後,乾隆帝的慧賢皇貴妃高氏、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令懿皇貴妃魏氏四位皇貴妃先後葬入裕陵地宮,其中魏氏於乾隆六十年其子永琰立爲太子時被追封爲皇后。

可是,盛行一時的皇貴妃從葬帝陵制度此後再也沒有使用過了,乾隆之後的11位最終身份爲皇貴妃的妃嬪均未得入葬帝陵,這又是因爲什麼呢?

縱覽這11位妃嬪,我們能發現兩個共同點。

除珍妃外,她們都逝世於皇帝丈夫之後。除慧妃外,她們在皇帝丈夫活着的時候的身份都不是皇貴妃。而且,我們可以推斷,如果光緒帝生前能夠做主的話,他很有可能會讓珍妃從葬崇陵,因爲光緒帝生前最珍愛的女子就是這位珍妃,而他又和表姐皇后夫妻不睦,這段故事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詳,在此不再贅言。不僅如此,如果慧妃和孝哲毅皇后一樣,在惠陵竣工前就離世,慈禧太后極有可能會把她也塞進惠陵地宮,因爲她本是慈禧太后選定的皇后,而阿魯特氏是慈安太后選定的皇后,最後兒子同治帝聽從了嫡母的意見,選擇了阿魯特氏,所以慈禧太后非常不滿,並且對阿魯特氏多加刁難,對慧妃多加撫慰,她的皇貴妃之位就是同治帝病重時,慈禧太后將她由慧妃跳過貴妃直接晉封的,破壞了清朝皇后在不冊立皇貴妃的不成文規定,足見慈禧太后對她的喜愛。

乾隆朝之後,爲什麼再也沒有皇貴妃葬入帝陵? 第5張

分析了珍妃和慧妃兩個特例,我們似乎已經發現了端倪,皇貴妃從葬帝陵需要有兩個條件。也就是皇帝的寵愛和她們必須要先於皇帝丈夫或在丈夫帝陵竣工前逝世。

以此我們反過來看從葬帝陵的六位皇貴妃也就十分明瞭,她們無一例外,均先於丈夫逝世。除敬敏皇貴妃外,敦肅皇貴妃、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淑嘉皇貴妃、令懿皇貴妃(孝儀純皇后)都是皇帝的寵妃,這其中哲憫皇貴妃在乾隆帝登基前逝世,史料記載很少,但她誕育了大阿哥和皇次女,可見在潛邸時是相當受寵的,令懿皇貴妃不僅是寵妃,而且早在她去世兩年前,她的兒子永琰就被祕密立爲儲君,所以乾隆帝心中是知道她以後會被追封爲皇后的,所以她在裕陵地宮的棺位爲乾隆帝棺位的右邊,僅次於擺在乾隆帝棺位左邊的孝賢皇后富察氏(清朝以左爲尊)。

現在既然明白了乾隆之後爲何再無皇貴妃從葬帝陵,就必須要深入探究一下,爲什麼是這兩個原則呢?首先,受寵這個條件就不用說了,如果都不受寵,又沒有怡親王胤祥這樣能幹的兒子憑什麼進入帝陵呢?

太后疾大漸,命上曰:“太宗奉安久,不可爲我輕動。”—《清史稿后妃傳》

第二條,在皇帝丈夫前逝世,前面已經說了慧妃的例子,現在就說說原因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孝莊太后臨死前對孫子康熙帝說的意思“卑不動尊”。

謹按《天元房錄葬法》雲:“尊者先葬,卑者不合於後開入。”則天太后,卑於天皇大帝,今欲開乾陵合葬,即是以卑動尊。事既不經,恐非安隱。—《舊唐書方伎傳》

卑不動尊是古代早已有之的說法,明朝雖然沒有遵循,但自清朝孝端文皇后打開昭陵與皇太極合葬後,再無身份卑於皇帝者再次打開地宮與之合葬的,皇后都是另建皇后陵安葬,妃嬪自然都是進入妃園寢。也就是說,如果乾隆之後的這11位皇貴妃(其實有從葬資格的也只有嘉慶帝貴妃、道光帝琳貴妃,她們兩位在皇帝丈夫生前就是尊貴的貴妃,其他妃嬪在皇帝在時地位比較低,而且也不是很受寵)在皇帝丈夫之前逝世,皇帝是有可能讓她們從葬帝陵的。而且個人覺得像嘉慶帝和道光帝這樣循規蹈矩的皇帝,不太可能把妾室安放在帝陵地宮。

但是這時候可能有文友會有疑問了,筆者的分析看起來頭頭是道,可是我能找出一個既是寵妃又在丈夫之前逝世的皇貴妃,但是卻沒有從葬帝陵的妃嬪,乾隆帝的純惠皇貴妃。

誠然,純惠皇貴妃是乾隆帝的寵妃,在生前做了15年的貴妃,病重時又被封爲皇貴妃,還行了冊封禮,這比慧賢皇貴妃還要幸運,而且淑嘉皇貴妃生前還不是皇貴妃,她是追封的皇貴妃,她都進了帝陵,爲什麼純惠皇貴妃沒有呢?

乾隆朝之後,爲什麼再也沒有皇貴妃葬入帝陵? 第6張

其實原因很簡單,乾隆帝在裕陵地宮給后妃預留了六個位置,在純惠皇貴妃去世前,已經葬入了孝賢皇后、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淑嘉皇貴妃,剩下兩個位置,其中一個是乾隆帝留給繼後那拉氏的,那時候繼後地位穩固,也沒有斷髮,皇帝肯定要給她留位置,另外一個位置是乾隆帝給未來嗣君生母準備的,他不能肯定他後來選定的儲君一定是繼後的嫡子永璂,所以當然要給嗣君生母留位置。故而,他並沒有把純惠皇貴妃葬入裕陵地宮,但是乾隆帝爲她修建了豪華的純惠皇貴妃園寢,可見蘇氏在他心中的分量還是頗重的。

雍正帝將庶母敏妃章佳氏追封爲皇貴妃並葬入景陵地宮,又指令泰陵落成後將愛妃敦肅皇貴妃年氏也入葬之,開闢了清朝皇貴妃葬帝王的奇景,乾隆帝在位期間,他的一個個愛妃隨之進入,卻又出於政治等多方面的考慮沒有將愛妃蘇氏葬入,足見這些歷史上細枝末節的事情其實都是在爲皇家政治服務,一個妃嬪葬不葬入帝陵既是皇帝的心意又是皇朝政治的側面體現,敬敏皇貴妃和純惠皇貴妃的對比正好體現了這一點,而這也提醒我們,在歷史的細枝末節裏,或許也藏着大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