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典故秦晉之好是怎麼來的?春秋最不義之戰指的是什麼

典故秦晉之好是怎麼來的?春秋最不義之戰指的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典故秦晉之好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我們常說的春秋戰國,其實應該是兩個時期,也就是春秋和戰國,其分水嶺就是孔子和左丘明等人所著《春秋經》及《春秋三傳》,春秋的截止時間,有止於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53年、公元前403年三種說法。咱們今天要說的春秋最不義之戰,那個始作俑者不但破壞了君子戰之規則,還毀掉了一個很美好的成語。

那個被毀掉的成語,就是今天還在用的“秦晉之好”——事實上從秦晉韓原之戰後,秦晉就不好了,儘管當時秦國國君是晉國國君的姐夫。

一、秦晉之好的由來

作爲周王室分封的諸侯,秦晉之好從秦穆公娶晉獻公的女兒開始,又因爲秦穆公之女懷嬴先後嫁給晉懷公姬圉和晉文公姬重耳(辰嬴)得到鞏固。

秦晉兩國因爲親上加親,所以相處的十分融洽,衆所周知的事情,就是沒有秦穆公的幫忙,就沒有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當時最有希望當晉國國君的,是公子小白(管仲原先是幫小白的,鮑叔牙幫助重耳)。

春秋時期——不僅僅是春秋時期,在封建社會,又一個帝王君王諸侯卿相士大夫都必須遵守的規則,那就是嚴格的一夫一妻制:“誅不孝,無易樹子,無以妾爲妻。”

諸侯會盟的時候,還要討論一下大家的家事:在座的是不是有人不孝順?是不是有人廢長立幼?是不是有人看着小妾漂亮,就把她扶正爲妻了?如果有,咱們就一起揍他!

所以諸侯之間的聯姻,也講究一個門當戶對,比如說懷嬴先後許配給晉懷公姬圉和晉文公姬重耳,都是做正妻,其餘諸侯與晉國聯姻,只能做妾,妾是永遠也不可能升格爲妻的,除非那個國君不想幹了。

懷嬴到晉國,是跟晉國國君有平等地位的。《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奉匜沃盥,既而揮之,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降服而囚。”

典故秦晉之好是怎麼來的?春秋最不義之戰指的是什麼

這段話比較難懂,而且容易產生歧義,所以有必要翻譯一下:秦穆公一次性許配給晉文公五個女子,懷嬴是正妻。懷嬴給丈夫打洗臉水,那是秀恩愛,丈夫不領情不禮貌,那就怪不得夫人發火。晉文公知道自己違背了夫妻平等的原則,只好低頭認錯。

請注意,東周分封的列國,晉國只是侯國,秦國一直到東周,才被周平王封爲伯爵,所以他們正式的稱號,應該是晉侯、秦伯。後來周王室衰微,諸侯紛紛給自己加官進爵,原先的男爵子爵也都敢稱公稱侯,秦楚還曾經短暫稱王。爲了統一稱號,咱們還是稱之爲秦某公、晉某公。

二、秦穆公的國際主義精神

咱們開頭說過了,從秦穆公和晉獻公開始,秦晉之好就是政治婚姻,在女人看來,丈夫和家人同等重要,而在男人看來,姻親一文不值,姐夫小舅子之間本來就是一生之敵。這就是說,秦晉之好在那個時候開始,就已經被污染、破壞,成了爾虞我詐的代名詞。

咱們看歷史人物,還真不能一棍子打死,起碼秦穆公還是有一點國際主義精神的——當時的國、家與現在的國、家事不同的概念:周稱天子,掌管“天下”,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的領地,都叫做“國”,卿室大夫才配有“家”,秦始皇一統六合實行封建制之前,夏商周都屬於奴隸制,平民百姓都是領地上的附庸。

東周後期和整個西周,周天子的權威基本已經歸零,他的直屬部隊連一個伯國男國子國都打不過,說話也沒人聽,諸侯國屬於實際上的獨立狀態,各國之間不管是不是親兄弟(大部分國君都姓姬),都是要明算賬的。這其中秦穆公是個頗有“國際主義精神”的另類。

典故秦晉之好是怎麼來的?春秋最不義之戰指的是什麼 第2張

話說在公元前651年,晉國發生內亂,公子夷吾請求秦穆公出兵爲自己站腳助威,並且開出了一個讓秦國無法拒絕的條件:“即得入,請以晉河西之地與秦。”

其實公子夷吾本來就沒想過要兌現承諾,他在給秦穆公開支票的同時,又把汾陽許給了裏克(晉之權臣,似乎也是功臣,後被夷吾逼死):“誠得立,請遂封子於汾陽之邑。”

公子夷吾成爲晉惠公之後,馬上變臉如翻書:“惠公夷吾元年,使邳鄭謝秦(向秦穆公道歉)曰:“始夷吾以河西地許君,今幸得入立。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許秦者?’寡人爭之弗能得,故謝秦。”

晉惠公耍無賴居然還能找到理由:“不是你小舅子耍無賴,實在是大臣們都反對,我剛剛繼位,也不好太霸道,姐夫你就吃了這個啞巴虧吧!”

秦穆公當然氣得要死,但是他還真有點人如其名(趙任好),再加上夫人(穆姬,晉獻公之女,夷吾之姊)吹枕頭風,也就嚥下了這口窩囊氣,把自己興師動衆當成了一次演習拉練。

要不怎麼說人不能太猥瑣呢,晉惠公夷吾賴掉了河西之地,馬上就受到了上天的懲罰:公元前647年,晉國就發生了大饑荒,連草根樹皮都沒得吃,夷吾只好厚着臉皮向姐夫秦穆公求援。

秦國君臣實際上是憋了一口氣的,但是他們卻表現得很大度。

秦穆公問大臣子桑“給不給(與諸乎)?”

子桑回答:“重施而報,君將何求?重施而不報,其民必攜,攜而討焉,無衆必敗。”

秦穆公又問大臣百里奚:“給不給?”

百里奚回答:“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行道有福。”

秦國君臣都表示要支援晉國,但是也有人表示反對,並建議秦國趁機伐晉:“邳鄭之子豹在秦,請伐晉”

還是秦穆公最後拍板:“夷吾這小子確實不地道,但是老百姓是無辜的(其君是惡,其民何罪),咱們還是拉他們一把吧。”

秦國舉傾國之力援助晉國:“秦於是乎輸粟於晉,自雍及絳相繼,命之曰泛舟之役(勞役而非戰役)。”

典故秦晉之好是怎麼來的?春秋最不義之戰指的是什麼 第3張

三、晉惠公是個白眼狼

轉過年來,也就是公元前646年,秦國也遭了災荒。

本來秦國是不缺糧的,但是去年支援晉國力度太大,鬧得地主家也沒了餘糧。

按照禮尚往來的原則,秦國該向晉國伸手了。秦國並不是白要,而是給錢,但是晉國給錢也不賣:“秦飢,使乞糴於晉,晉人弗與。”

晉惠公夷吾應該是個生米恩鬥米仇的真小人,也不知道爲什麼那麼痛恨姐夫趙任好,他不但不賣給秦國糧食,還想趁火打劫發兵伐秦。

晉國也不是沒有好人明白人,比如大夫慶鄭就力主援助:“背施無親,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四德皆失,何以守國?棄信背鄰,患孰恤之?無信患作,失授必斃,是則然矣。”“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約。晉飢而秦貸我,今秦飢請糴,與之何疑?而謀之!”

但是慶鄭的聲音馬上被卿大夫、晉惠公舅父虢射打斷了:“無損於怨而厚於寇,不如勿與。往年天以晉賜秦,秦弗知取而貸我。今天以秦賜晉,晉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

來自《左傳·僖公十四年》和《三家注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的這兩段史料,無須翻譯,因爲原話更能體現出晉國君臣無恥(慶鄭除外)。

白眼狼晉惠公夷吾決計伐秦,氣得慶鄭拂袖而去:“總有你後悔的一天!”

四、秦穆公好人有好報

一聽說晉國忘恩負義,不但不賣糧救急,還要興兵來犯,秦國上下同仇敵愾,擼胳膊挽袖子要揍小舅子姬夷吾。

《國語·卷九·晉語三》和《左傳·僖公十五年》都詳細記載了秦晉韓原之戰,筆者這裏就不贅述了,這場戰役秦穆公打得很艱苦,自己也差點成了小舅子姬夷吾的俘虜,最後橫空出世殺來三百人,救了秦穆公趙任好,還生擒了晉惠公姬夷吾。

神兵天降的這三百人,可是大有來歷,也是趙任好好人有好報的一個明證:秦穆公有一匹(或者是一批)好馬,被鄉野之人偷去做了燒烤,而且這三百個盜馬賊還被秦軍抓了現行。

典故秦晉之好是怎麼來的?春秋最不義之戰指的是什麼 第4張

秦穆公聽到彙報之後,不但沒有爲自己損失好馬而大發雷霆,反而替那三百人的健康擔心:“我聽說吃了良馬之肉,如果不喝好酒的話,就會得病甚至掛掉。鄉野之人沒有好酒,把我的好酒送過去一些,別讓他們因此得病!”

於是《史記》中留下了這樣的記載:“繆(通穆,由此可見關羽壯繆侯可能就是壯穆侯)公壯士冒敗晉軍,晉軍敗,遂失秦繆公,反獲晉公以歸。”

小舅子姬夷吾生擒姐夫趙任好的計劃落空,反而被那三百個馬肉美食家捆成了糉子送到了秦軍大帳。

按照秦穆公和秦軍將領的意思,就要把晉惠公宰了祭天,甚至想一鼓作氣吞了晉國:你不給我糧,我就既要你的糧,也要你的地!

這時候看出“秦晉之好”的作用了:扶弟魔穆姬“聞晉侯將至,以大子犖、弘與女簡、璧登臺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絰逆。”

穆姬的苦肉計枕頭風起了作用,秦穆公趙任好也不好意思對小舅子晉惠公姬夷吾下毒手,只好把他養起來:“舍晉惠公,餽之七牢。”

讀者諸君不要誤會,“七牢”不是關進監牢,而是讓他享受侯爵的待遇。按照《史記正義》的說法,一牛一羊一豕爲一牢。秦穆公好吃好喝供養着晉惠公,最後居然與當年十一月把他放了——從九月韓原之戰被俘,到十一月被釋放,姬夷吾等於在姐姐家白吃白喝了兩個月。

讀者諸君可能萬萬都想不到,這個晉惠公回到晉國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了當初主張支援秦國而反對開戰的慶鄭。

結語:君子修德,必有福報

典故秦晉之好是怎麼來的?春秋最不義之戰指的是什麼 第5張

老子在《道德經·第五十一章》中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晉惠公忘恩負義沒有受到懲罰,秦穆公堅持好人做到底,後來還曾被晉國打敗,看起來是做好人吃了虧。

但是我們細看一下秦晉兩國的歷史,就會知道晉國最後被趙魏韓三家分掉了,秦國篳路藍縷艱苦奮鬥,最後在趙(嬴)政的帶領下,一統六合,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大秦帝國。

《易傳·文言傳·坤文言》中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值此新春佳節之際,咱們重溫秦晉之好與韓原之戰,就是要祝願讀者諸君:幸福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