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曾經風光無限的宋之問,最後怎麼死的?

曾經風光無限的宋之問,最後怎麼死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稍微研究一下唐詩的背景,你會發現有不少作品的誕生,都是跟詩人不尋常的經歷有關——經歷越坎坷,作品越出彩。比如杜甫、劉禹錫、柳宗元、白居易、孟郊等等,即使沒心沒肺的李白,在他最坎坷的時候,作品也最爲激情。

曾經風光無限的宋之問,最後怎麼死的?

這一次,我們聊一下宋之問,一個在唐詩舞臺上頂多處於三線的詩人。他也是那樣的一個人:做官做得順風順水的時候,寫的東西沒多少文學價值,倒是災難來臨,傳世的精品便出來了。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這也證明,“無病呻吟”不可能寫出好東西,“有感而發”纔是精品的生命線。

A.被貶瀧州,“不敢恨長沙”

705年,武則天下臺,唐中宗李顯復位,昔日受寵的宋之問被貶瀧州,即今天的廣東羅定。

長途跋涉,顯赫一時的宋之問深一腳淺一腳,終於到達了大庾嶺。這座覆蓋着茂密叢林的山,對長期生活在宮裏的宋之問來說,何止是苦不堪言!

眼前閃過一幕幕皇宮生活的畫面——武后執政的歲月,那是多麼難忘的日子啊!那一次陪着武后龍門踏春,幾個文人助興賦詩,那個詩文家東方虯自以爲多麼的了不起,最後還不是憑靠我的一首《龍門應制》,硬生生把皇帝獎賞給他的錦袍奪了過來,霸氣!那一次“綵樓之戰”,才女上官婉兒做評委,我的對手沈佺期名氣夠大了吧?最後還不是靠我的那一句“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讓老沈氣歪了嘴?多少次陪着武后出遊賞景,多少次信手拈來的詩歌讓她笑得花枝亂顫……

可是一切都煙消雲散了!武后下臺,可以依附的人沒了,轉眼到處都是針對他的人。世態炎涼啊!

腳下的大庾嶺,無數次在噩夢中遇到的地方就在眼前。這茫茫的山嶺望不到頭,這是中原和嶺南交界的地方,走過大庾嶺,便是“蠻夷之地”。

佇立在一處埡口,溫熱的風吹散已顯稀疏的頭髮。五十歲,不再年輕了。

悲從心來,宋之問雙眼潮溼。那一瞬間,他深感自由是多麼可貴。啊,如果……如果有朝一日皇上大赦,讓我回歸朝廷的話,我一定會以更積極的姿態去面對未來。像賈誼那樣去到長沙,卻挑三揀四充滿嫌棄,我纔不會那麼傻。

觸景生情,一首讓世人稱道的《度大庾嶺》出來了: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

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霽,江雲欲變霞。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一個“魂”,一個“淚”,將詩人遠貶時失魂落魄的形象刻畫得十分生動。結尾兩句“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的點題可謂半兩撥千斤,瞬間就昇華了主題。而從宋之問自身的內心來說,他當然不敢恨,他憑什麼恨?戴罪貶謫,他一點也不冤枉,在朝廷都做了什麼,他自己最清楚。

一邊哭喪着臉,一邊尋找機會,逃離貶謫之地,是宋之問真實的內心。

B.一路逃亡,“不敢問來人”

來到羅定,你以爲宋之問就會老老實實地接受“改造”嗎?纔不!第二年,這貨終於瞄準一個機會,偷偷逃離貶地,潛回洛陽,躲在朋友張仲之家裏。宋之問和張仲之關係不錯,關鍵是張也挺大膽,敢收留一名逃犯。可見啊,宋之問即使人品很差,但是生死關頭,人家老張還是願意冒險相救。

畢竟是逃犯,宋之問只能天天縮在家裏,實在憋不住了,也是蓋着遮着出去附近溜達一會,唯恐讓人認出來。

有一天,實在是太難受了,宋之問咬咬牙,搭一塊大毛巾就出門去。要是遇到認識的人,大毛巾隨時可以遮擋一下。

正走着,突然迎面走來一個熟悉的身影,是老鄰居張老漢。幸而宋之問有防備,一個轉身閃進一條小巷,遠遠看着張老漢走遠纔敢出來。

好不容易回到洛陽,卻不能回家,還整天躲躲閃閃,過的都是些什麼日子呀!

再也沒有心思逛街,宋之問返回張仲之家裏,一時悲從心起。在羅定受貶確實難過,但是在洛陽還是受罪啊。

詩人的靈感涌起,唰唰唰寫下一首《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最後兩句太出名了,很多時候人們都會拿來表現自己回到故鄉的微妙心情。然而很多人都沒有想到,那是宋之問害怕事情敗露的生動內心。

寄居在朋友家裏,宋之問確實很幸運,危難見真情啊。可是張仲之萬萬沒有想到,收留宋之問等於引狼入室,直接把自己給害了。

一個晚上,宋之問在半睡半醒中,聽到張仲之在會客廳跟一個人低聲聊着什麼,生性多疑的他豎起耳朵一聽,瞬間全身細胞都活躍起來,雞皮疙瘩蜂擁而起。他聽到了什麼——張居然在跟來人密謀殺掉宰相武三思,武則天的侄子!

不得了!這可是我老宋扭轉乾坤的大好時機!宋之問悄悄地、不動聲色地聯繫上侄子,通過他來把張仲之的謀殺計劃上報朝廷。

結果如宋之問所料,張仲之被處刑,他自己舉報有功,不僅被皇帝赦免,還重新迴歸了朝廷。

賣友求榮,宋之問把這個成語解釋得精準到位。

C.再次被貶,經過梧州,死在桂林

救了武三思,宋之問自然就抱上了武的大腿。然而好日子不長,武最終還是讓太子李重俊派人殺掉了。

政治風雲突變,“大樹”倒了,宋之問迅速轉變,又抱上了皇帝李顯的妹妹太平公主。從武則天開始,大唐朝廷就不斷出現厲害角色的女人,如韋后、安樂公主等。跟了太平公主一段時間,宋之問考慮再三,決定再投到皇帝的女兒——安樂公主陣營,畢竟皇帝的女兒總是比皇帝的妹妹吃香吧。

如此朝三暮四的政治立場讓太平公主非常氣憤,一怒之下,將宋之問之前的種種劣跡向皇帝和盤托出,包括爲了爭一首詩,把外甥劉希夷害死的事。

皇帝震怒,把宋之問發配到越州。沒過多久,再貶到廣西欽州,之後移到桂林。

重新踏上漫漫貶謫路,宋之問預感到了此去凶多吉少。事實上也是如此,他再也沒有回來——唐玄宗上臺後直接把他賜死在貶地。

宋之問經桂林,到達梧州,再經過潯江前往欽州,再次來到嶺南“故地”,傷感的同時,竟然有一種親切感。以前在羅定的生活,讓他對這邊的風土人情多少有點印象。

於是便有了《經梧州》:

南國無霜霰,連年見物華。

青林暗換葉,紅蕊續開花。

春去聞山鳥,秋來見海槎。

流芳雖可悅,會自泣長沙。

從第一次被貶的“不敢恨長沙”到現在的“會自泣長沙”,我們能看到,他的心態已經不是從前,他預感到了自己的前路不會樂觀。在今天的藤縣歇息一下、重新上船出發的時候,又寫了《發滕州》。

賜死的詔書送到,大限已至,57歲的宋之問淚流滿面。這個被公認的“渣男”詩人,留下一地雞毛不堪往事的同時,也留下了文學價值很高的詩歌作品。

悲乎?喜乎?怒乎?幸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