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打了敗仗爲什麼會叫“敗北”這個詞?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打了敗仗爲什麼會叫“敗北”這個詞?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在讀書看報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敗北”這個詞,一般人也都明白“敗北”是即是“打敗仗”、“失敗”的意思。比如《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對於項羽這位千古名將,用“未嘗敗北”來表示自己從來沒有打過敗仗。再比如吳起、白起等將領,也可以稱之生平“未嘗敗北”那麼,問題來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打了敗仗爲什麼叫“敗北”而不叫“敗東”,“敗南”,“敗西”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打了敗仗爲什麼會叫“敗北”這個詞?

首先,對於這個問題,需要從“北”這個字身上尋找答案。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一書中亦說:“北,背也,二人向背。”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北”字的本義是“背”或“相背”。在甲骨文中,“北”這個象形字即爲兩個人一個向左、另一個向右背向而坐。由此,在歷史上的甲骨文中,“北”這個字的意思可以理解爲“背對背”。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兩軍交戰的時候,如果一方士兵被擊敗的話,一般會背對着敵人逃跑,而不是面對着敵人。所以,因爲是背對着敵人逃跑,所以打了敗仗就用“敗北”來形容了。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打了敗仗爲什麼會叫“敗北”這個詞? 第2張

進一步來說,“敗北”的意思就是打了敗仗往回跑,無論跑哪個方向都叫“敗北”,比如在戰國時期,趙國和秦國打仗,趙國士兵被擊敗了,一般會往東,也即趙國的方向逃跑,但是,不管是哪一個方向,趙國的士兵一般都是背對着秦國士兵,並且是往回逃跑,所以,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就只用“敗北”來表示吃了敗仗,也就不存在“敗東”、“敗南”、“敗西”等說法了。在此基礎上,“北”這個字在某些語境下還蘊含了“逃跑”、“敗逃”的意思,比如《孫子兵法》中的“佯北勿從”,這裏面的意思就是“敵人假裝敗逃,不能輕易去追趕”。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打了敗仗爲什麼會叫“敗北”這個詞? 第3張

最後,針對打了敗仗叫“敗北”的原因,還有觀點認爲其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關。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以“南”爲尊,而把“北”象徵爲失敗、臣服,比如古代的皇帝一般需要“坐北朝南”。《周易·說卦》說:“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古代皇帝登基之後便向南而坐,位置都是坐北朝南的,稱爲“南面稱王”或“南面稱帝”。由此,在,以“南”爲尊,以“南”爲陽的傳統文化,“北”自然被賦予了相反的意思,從而也就用“敗北”來形容作戰不利,進而不會在打了敗仗後用“敗南”來表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