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三國能人謀士衆多,那麼他們的排名如何呢?

三國能人謀士衆多,那麼他們的排名如何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謀士”顧名思義,其職責是爲人謀劃,指設謀獻計的人。在過去,常服務於君王將相,現今則服務於僱主權官。實際上,謀士主要是起到幫人分析所面臨複雜局面,並給出應對建議的作用。而三國時期,無疑也是我國謀士的一個大舞臺,人才輩出,既有鬼才郭嘉,也有臥龍、鳳雛、幼麟、冢虎等等,可以說羣星閃耀,星光熠熠,那麼如果對三國謀士進行排名,誰有能更勝一籌呢?不過要進行排名,我們應該首先明確一個標準,那就是謀士只負責提供建議,而是謀士不僅僅是對軍事進行分析,還指對政治、經濟等的建議,從綜合來看,小編認爲三國謀士的排名應該是這樣的。

第一、賈詡

賈詡(xǔ,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可以說賈詡對時局認識之清楚,在三國衆多謀士中絕對的佼佼者,是三國中真正的百無一失之人,可以說是算無遺策。賈詡原爲董卓部將,董卓死後,遇見打算把軍隊解散逃跑的李傕、郭汜,於是獻計李傕、郭汜召集舊部反攻長安,結果導致天下大亂,軍閥割據真正形成,堪稱是一席話攪亂天下。

後來李傕等人失敗後,一開始投靠段達,後來輾轉成爲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又認清形勢,勸張繡歸降曹操而不是當時實力強大的袁紹。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賈詡認爲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衆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爲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爲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爲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黃初四年(223年),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諡曰肅侯。從其經歷中可以看出,其智慧超羣,算無遺策,真是奇人。

三國能人謀士衆多,那麼他們的排名如何呢?

第二、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 ),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裏(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一生以堅忍著稱,在牛人相繼去世後成爲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司馬懿一生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在政治、經濟上也頗有建樹,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

第三、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諸葛亮本在襄陽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其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爾後出山,輔佐劉備建立蜀漢。

蜀漢建立後,諸葛亮被封爲丞相、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爲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後於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諡其爲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據說諸葛亮還善於發明,曾發明饅頭、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但是諸葛孔明在政治上的能力遠超軍事,其在軍事上的經典戰役也很少,赤壁是周瑜,收益州靠的是法正、龐統,正如司馬懿所說孔明是謹慎有餘而冒險精神不足,這也是其數次北伐無功而返的原因之一。

三國能人謀士衆多,那麼他們的排名如何呢? 第2張

第四、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衆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在準備攻伐益州時,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在歷史上,周瑜年長諸葛亮6歲,其實倆人交集很少,赤壁之戰的首功之臣也非周瑜莫屬,三國演義中的很多橋段也只是演義故事爲了突出諸葛亮。

第五、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原爲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助曹操平呂布、定河北,滅烏桓,爲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不少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桓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郭嘉是三國早期最爲出彩的謀士,只可惜英年早逝。

第六、荀彧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荀彧早年被稱爲“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爲上賓。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爲“荀令君”。

荀彧在戰略方面爲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爲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羣、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爲“吾之子房”,是一位難得的全才。

第七、魯肅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魯肅出生於一士族家庭,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當時,周瑜爲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從此,二人結爲好友,共謀大事。

建安二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爲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東吳版的《隆中對》,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衆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大戰後,魯肅被任命爲贊軍校尉。

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爲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被授爲橫江將軍,守陸口。此後魯肅爲索取荊州而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然而卻無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爲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爲其發哀。魯肅也是一個很有時局觀的智慧人物,可以說也是一個擁有戰略眼光的頂級謀士。

第八、毛玠

毛玠(?—216年),字孝先,陳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年少時爲縣吏,以清廉公正著稱。因戰亂而打算到荊州避亂,但中途知道劉表政令不嚴明,因而改往魯陽。後來投靠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的戰略規劃,得到曹操的欣賞,而就憑這一點,毛玠就不失爲頂級謀士,正是因爲他的這一建議,曹操才握住了一張王牌,從而發展自己,爲曹魏集團贏得了主動權。毛玠與崔琰主持選舉,所舉用的都是清廉正直之士。而毛玠爲人廉潔,激起天下廉潔之風,一改朝中奢華風氣。曹操大爲讚賞,曹丕也親自去拜訪他。曹操獲封魏公後,毛玠改任尚書僕射,再典選舉。又密諫曹操應該立嫡長子曹丕爲魏國太子。

第九、龐統、陳宮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爲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在劉備奪取益州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進圍雒縣時,龐統率衆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爲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爲落鳳坡。

陳宮,字公臺,東漢末年呂布帳下首席謀士,東郡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人。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年少時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192年,兗州刺史劉岱在討伐青州黃巾時戰死,陳宮等人主張曹操接任兗州牧因而被曹操視爲心腹。但此後陳宮因曹操殺害邊讓等漢末名士而與曹操反目,並遊說張邈背叛曹操迎呂布入兗州,輔助呂布攻打曹操並先後取得兗州與徐州。下邳城中,呂布不聽陳宮兩面互補之計,以致失敗。呂布戰敗後,隨呂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決意赴死。

第十、陳羣

陳羣,字長文,潁川許昌(今河南許昌東)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晉南北朝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陳羣出身名門,是士族階層的代表,其通過自己的智慧其實最終實現了本階層的最大利益——九品中正制。早年被劉備闢爲豫州別駕,曹操入主徐州時,被闢爲司空西曹掾屬,後轉任參丞相軍事。曹操封魏公時,任魏國的御史中丞。後拜吏部尚書,封昌武亭侯。曹魏建立後,歷任尚書令、鎮軍大將軍、中護軍、錄尚書事。陳羣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爲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以上謀士都是三國時期的翹楚,當然也要一些牛人比如田豐、沮授等人也都是智慧超羣,只可惜沒有遇到明主,只能遺憾落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