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揭祕:古代太監手裏拿的雞毛撣子有啥用?

揭祕:古代太監手裏拿的雞毛撣子有啥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民間有句俗語說:“唱戲的拿撣子——不是凡人”。這句話中的撣子就是拂塵的意思,所謂拂塵也叫蠅甩子,就是一根棍子安到牛尾巴上,這東西就是太監手裏拿的那個帶毛毛的棍子。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出了神纖細,再看那些黃廣利的皇帝、皇后、一出場就會有一個或者一羣拿着拂塵的太監在前邊開道。這些太監整天圍着皇帝娘娘轉,都是可以影響有巨大影響力的人的人,所以他們這些太監那個也不是凡人——一般人。

所以說這件東西叫拂塵,收納此物的都不是一般人,那說明此物是一個身份的標誌,就像儒生手中的筆墨紙硯、乞丐手裏的破碗、官員身邊的大印,將軍手中的虎符,那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此物源於印度,佛陀在印度傳教的時候,由於印度的天氣炎熱,蚊蟲滋生嚴重,爲了驅趕蚊蟲,人們就用麻布或者其他的鋪就的東西做成牛羊的尾巴的形狀,安上手柄用於驅趕蚊蟲,這個過程中容易把蚊蟲打死。

但是佛陀主張不殺生,於是衆多的比丘尼和比丘僧還有善男信女在炎熱的氣候條件下穿着單薄的衣服聽佛陀說法,要承受蚊蟲叮咬的巨大痛苦。於是佛陀,允許中比丘使用拂塵——當時在印度叫拂字。

從此之後,人們就開始用一些比較名貴的材料製作拂塵了。

後來,拂塵不但稱爲了日常用具還進入了皇帝的鹵簿儀仗,陳偉一種皇家儀仗。到了清朝的時候宮廷對這種儀仗有明確的的規定,把它的材質、尺寸外形、顏色都做了明確的規定。所以,從唐朝以後就可以見到太監手持拂塵的形象了。

除了上面說的作爲身份和地位象徵和皇家儀仗的作用之外,還有一些實際的作用,但是這些實際的作用都不大。比如說真正的拂去灰塵的作用。這時候很少用到的,一個皇帝或者娘娘不管到哪去都是前呼後擁,各地的地方官員都是高迎遠送。

而且宮廷裏的負責皇帝和后妃出行的專門機關早就出去打前站了,沿途都是黃土墊道,淨水潑街,哪裏會讓皇帝或者后妃深處到處都是灰塵的環境?別的不說,就說乾隆六次下江南,他哪一次不是耗費大齡的人力物力財力保障自己的出行,在乾隆下江南的往返2900公里的路途上修建的行宮就有30多座。

而且乾隆明確要求要和在北京的生活一樣,於是就有大批的官員和民夫參與後勤保障,茶房用的乳牛75頭、御膳房用的樣1000只和牛300頭都是提前暈倒鎮江等地的。所以在這樣奢華的環境中拂塵不用去拂塵土早就沒了。

除此之外就是一件趁手的兵器,這在武俠小說裏比較多,滅絕師太還有無塵道人以及武當山的武當七俠,基本上是人手一把拂塵,這些既是出家人的法器,也是一種防身抗暴的兵器。所以皇宮裏的太監也不排除把這種儀仗作爲兵器的可能。

揭祕:古代太監手裏拿的雞毛撣子有啥用?

就以清朝爲例,皇帝最信任的報表不是大內侍衛,而是精通徒手搏擊的太監,這些人被稱爲技勇,是專門選拔出來進行訓練之後擔任皇帝貼身警衛的,他們都是太監那就要按照一章規定拿個拂塵,如果把拂塵武器化,那不就更加隱蔽和安全了嗎?可能會有這樣的太監。

本質上說,拂塵是一樣生活實用品,就是趕蚊蟲的,被皇家選用了以後就變了,一登龍門,身價十倍,於是就被賦予了很多作用和意義,最本真的作用卻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