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崖山海戰是怎麼回事?南宋爲何會崩潰?

崖山海戰是怎麼回事?南宋爲何會崩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崖山海戰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崖山海戰——一個時代的終結

公元1279年,今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崖門鎮。

一個男人哭着說:“陛下,國事一敗塗地,陛下理應爲國殉身,德祐皇帝當年被擄北上,已經使國家遭受了巨大的恥辱,陛下萬萬不能再重蹈覆轍了!”小皇帝嚇得哭作一團,而這個男人話說完,背起八歲的小皇帝奮身躍入大海,以身殉國,隨後隨行十多萬軍民相繼跳海,隨後,十餘萬具屍體浮於海面。

崖山海戰是怎麼回事?南宋爲何會崩潰?

當蒙古人的滾滾馬蹄衝破了襄樊防線,衝破了那曾經打死過蒙古可汗的釣魚城、當大宋王朝的心臟——都城臨安,一槍沒放就扯白旗了。當處於廟堂之高的文武百官一個個投降殉國、當一座座的城淪陷,屠城,扯白旗投降時,卻還有如文天祥、張世傑一樣堅信這樣的江山有得救,我能救的人。

這其中有達官貴人、也有手無寸鐵的婦孺,但是當他們即將面對鐵騎踐踏時,也並沒有選擇舉起高高的手、低下高貴的頭,因爲他們始終相信這漢人天下有得救,所以縱使這個前方是萬丈深淵,他們也用自己的信念去堅守一個民族應該有的氣節。

皇上沒了,就再立一個,地盤丟了,那就再找新地盤,雖然節節敗退,但是依舊屢敗屢戰, 哪怕最後,一個偌大的南宋王朝,僅留下崖山這一個小小的點,哪怕希望被絕望替代、哪怕最後的結局或許早已寫下,但是在這絕路下的子民百姓,卻依舊用響亮的聲音去告訴蒙古人他們絕對不降。

蒙古人用盡了方法,甚至於投降者張弘範低下臉面去求讓當時身處於牢中的文丞相寫一封勸降信,來勸降這一幫“頑固”的敵人,但是迴應張弘範卻是那句名垂千古的錚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崖山海戰是怎麼回事?南宋爲何會崩潰? 第2張

看勸降沒有效果,蒙古人最終發起了進攻,但是迴應給蒙古人的卻是抵抗,是那決死的抵抗,當蒙古人用火攻,宋軍就在大船上塗了溼泥硬是頂了回來;當蒙古人派衝鋒舟強突,結果卻統統被打進了海里餵了王八;

當蒙古人萬炮齊轟,一時間血肉橫飛,但是卻依舊有人抱着寧爲玉碎,不爲瓦全信念的一往無前,就這樣膠着的戰鬥打了幾天幾夜,天下無敵的蒙古大軍,竟然又一次寸步難行。

但是高強度的戰鬥,最終會帶來疲憊,便是這片刻的疲憊,卻迎來了慘重的代價,那由用血肉築成的長城,最終還是崩潰了。

在二月六日這天,張弘範開始了總攻,在通過多種手段對宋軍進行麻痹後,元軍水師隱蔽地從正面進攻,從一點攻入,連破七艘宋軍大船,一路殺到了龍船附近。

龍船被自己的船隻圍在中間,又有鐵鎖相連,根本無法逃跑,而周圍的宋軍面對局部兵力優勢的元軍,也無力將其殺退,眼看元軍已近在咫尺,陸秀夫見無法突圍,對趙昺說:“國事至此,陛下當爲國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便揹着8歲的趙昺跳海自殺。

崖山海戰是怎麼回事?南宋爲何會崩潰? 第3張

敗了,當左宰相陸秀夫,一個手無縛雞之力卻鐵骨錚錚的書生,握着宋末帝趙昺,這個七歲大孩子的手,最後看了一眼這大好河山、帶着“國事至此,不可再辱”的遺言融入這滔滔的汪洋,而陪同這位士大夫一般縱深入海的多達十餘萬人,一時間這滔滔崖山海域,浮屍數百里,同時也代表了一個王朝、甚至於一個時代的落幕。

元軍順利地按照既定作戰方案,攻下了龍船,龍旗一倒,尚存的南宋軍民再也無心作戰,紛紛跳海自殺殉國,宋軍遭到了毀滅性失敗。

《宋史》記載七日後,十餘萬具屍體浮海。張世傑率部突圍後想逃往占城,另立新君,遭遇颶風,張世傑焚香禱告:“我爲趙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復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幾(希望)敵兵退,別立趙氏以存祀耳。今若此,豈天意耶!”

或許是天意,張世傑最終沒有從颶風中生還,溺死海陵島外海,被葬於平章山下。

崖山海戰是怎麼回事?南宋爲何會崩潰? 第4張

我們民族歷經數千年,雖屢遭奴役,終能敗而復起,延續至今,靠的絕不是石敬瑭、留夢炎、吳三桂、洪承疇、汪精衛之流的“聰明”。

魯迅先生曾說:"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就是這些少有的單身抵抗的猛士,若還不被人理解,則民族前途堪憂。

看明月朗朗、輕風自渡,讓我們一起銘記歷史,尤其是去銘記住如孟珙,李庭芝,王堅,張貴,張順,呂文煥,呂文德,張玉,文天祥…… 一個個名字以及那無數不知姓名卻依舊堅持一個民族氣節的英雄們,不爲別的,只爲那錚錚傲骨和一個民族雖歷經風雨跨過萬載春秋但依舊能堅挺於世界的民族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