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什麼是項羽精神?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是怎麼描述的?

什麼是項羽精神?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是怎麼描述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李清照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以一首簡單的五言絕句勾畫出一幅悲壯的畫面,同時,高度讚揚了項羽。當今人們回看歷史,已知李清照經歷了夫死,物散,再婚,離異。不禁發問:“李清照這首《夏日絕句》是暗諷她丈夫的嗎?”

其實,這個問題根本沒有議論性。首先,李清照詠史,豪邁奔放,她眼觀天下大事,步隨歷史潮流,豈會因兒女情長駐足?所以這種說法不是貶低了她的丈夫,反而看小了李清照。其次,李清照晚年,國家山河破碎,宋徽宗、宋欽宗父子被金人虜了去,面對國人的苟且偷生,李清照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用來諷刺南宋當權者不思進取、苟且偷生也無可厚非。

什麼是項羽精神?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是怎麼描述的?

《夏日絕句》暗諷了南宋當權者,歌頌了項羽,頌揚了項羽精神。項羽精神究竟有什麼出彩之處引得李清照這樣的“千古第一才女”崇拜不已?

垓下之戰,項羽一戰敗退,直退到烏江,我們都知道,項羽是有機會逃走的,以後完全可以東山再起。但他放棄了這僅有一次機會。留下悲壯詞句:“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爲什麼會選擇自刎於烏江呢?《項羽本紀》是這樣告訴世人的:“天之亡我,我何渡爲!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這一切看起來好像是爲了面子。“無顏面見江東父老”、“可憐我回到江東繼續稱王,但我感到愧疚”,等等諸如此類的心理“害死”了霸王項羽,同時也成就了項羽,成就了西楚霸王之美名!

什麼是項羽精神?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是怎麼描述的? 第2張

後人之所以歌頌項羽,一切都是因爲項羽表現出來的項羽精神,即戰鬥精神。項羽所率民族,可謂是戰鬥民族。什麼是戰鬥民族,王立羣老師給出瞭解釋:寧肯站着死,決不跪着生!這種精神體現在個人身上,稱之爲戰士;體現在民族身上,稱爲戰鬥民族。

項羽作爲江東之王,以身踐行了這一精神。他手下大多數軍隊在很大程度上承繼了這種精神。垓下之戰,項羽率領800壯士深夜突破漢軍萬人包圍圈,直至天快亮時漢軍才發覺。但項羽逃至東城時,只剩下28騎。

此時漢軍追兵5000人,這是一場不可能勝利的戰鬥,項羽也深知如此,不同的人面對這樣的局面會有不同的選擇,或下馬受降,或丟盔棄甲逃亡,亦或決一死戰。項羽則不同,他手下28人也不同,他們都想“大玩一場”。

項羽令28人分爲四個小隊,面朝四個方向。命令四面騎士驅馬飛奔而下,約定衝到山的東邊,分作三處集合。於是項王高聲呼喊着衝了下去,漢軍像草木隨風倒伏一樣潰敗了,項王殺掉了一名漢將。漢軍不知項王的去向,就把部隊分爲三路,再次包圍上來。項王驅馬衝了上去,又斬了一名漢軍都尉,殺死有百八十人,聚攏騎兵,僅損失了兩個人。

什麼是項羽精神?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是怎麼描述的? 第3張

(乃分其騎以爲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爲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爲三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爲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

這一番之後,漢軍被打怕了,5000人被項羽28騎嚇怕了,無人敢往前。“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項羽等人又下了馬,和漢軍短兵相接,僅項羽一人就斬殺漢軍數百人!戰績雖然超了神,勝敗早已天註定,霸王最終將自刎。28人無一人投降,要麼戰死沙場、要麼自刎烏江。

李清照心繫國家,南宋統治者非但沒有接受北宋亡國之教訓,反而整日紙醉金迷,李清照痛恨他們的不思進取,苟且偷生。於是寫下《夏日絕句》諷刺統治者,同時告訴了世人項羽精神:寧折不彎,寧死不屈,寧肯站着死,決不跪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