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王翦爲什麼要鎮守百越?秦始皇有着怎樣的格局?

王翦爲什麼要鎮守百越?秦始皇有着怎樣的格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王翦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公元前403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事件。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以此事代表着周禮崩壞,羣雄逐鹿,因而將這一年定爲戰國。秦國身爲“戰國七雄”之一,自然粉墨登場。

在戰國局勢中,秦國地處西方。而由於秦人早期與戎人交錯而居,以至於秦人早期都是遠離中原的。雖然各強國、各士人都看不起秦人,認爲秦人乃“蠻夷之人”,根本沒有中原人士的儒雅,沒有中原的繁華,可據秦人始源的重要研究表明,秦人乃是華夏民族,而非戎人。

在秦公一號大墓中考古人員曾經挖掘出一個編磬,編磬上有一一塊銘文,上面記載:“高陽有靈,四方以鼐”。中央皇帝有一孫子名爲顓頊,顓頊是中華人文始祖之一,顓頊號則爲“高陽”,這一點與史記記載沒有任何出入,由此可以爲我們更有力地證實秦人是華夏民族的身份。

王翦爲什麼要鎮守百越?秦始皇有着怎樣的格局?

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是很有必要的,理清楚秦人對自己的定位,將有利於我們更加清晰地梳理歷史脈絡,然後從秦始皇的決策中去感受秦始皇的格局。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爲了完成一統大業,他所面臨的最後一個難題便是,如何對付常年盤踞在南方的“百越”。要解決這個問題,名將王翦就成爲了一個無法迴避的人物。他雖然只是一個將領,然而卻異常關鍵。王翦打敗百越之後,受秦始皇的指令鎮守百越各族蠻人。那麼,秦始皇爲什麼爲了守好百越,將一百萬老秦人全部遷走,並派出60萬軍隊鎮守呢?秦始皇身爲千古一帝,他爲什麼會做出這種看似自暴自棄的決定呢?瞭解秦始皇決策背後的意圖,就是本文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01 24代老秦人的付出

夏商周三朝實行分封制,他們對轄內各諸侯國都採取“夏君夷民”的做法,而秦國作爲周朝的諸侯國之一,他們的任務顯得比所有諸侯都艱難,他們是周朝抵擋西戎人進攻的第一道防線。雖然有研究表明秦國與西戎的居住地屬於對峙分佈,雙方時時刻刻都在相互提防,但據出土文物看,秦國明顯屬於周文化,西戎則是寺窪文化。

要知道當時的秦國在其他各諸侯國眼裏是什麼樣的國家。在秦孝公之前的秦國,正值百年衰落,屋漏偏逢連夜雨,又碰上了三家分晉,魏國經過了“李悝變法”,又任用了吳起名將,將本來就遍體鱗傷的秦國打的奄奄一息,再也無力與魏國叫板。

秦國爲什麼本身就奄奄一息?秦國百年衰落造成經濟大退步,在這裏我們不能忽視一個主觀因素——西戎哪去了?西戎在秦穆公時期被秦國征服,秦穆公又是個雄心萬丈的國君,他試圖染指中原,卻於中途遭到晉的阻攔。秦穆公之後的幾位國君,絲毫不考慮民生、不體恤民情,多次向晉國發出挑戰。然而奈何泱泱大秦,卻連晉國一個魏氏都打不過。

王翦爲什麼要鎮守百越?秦始皇有着怎樣的格局? 第2張

秦國人民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國情岌岌可危,秦國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然而公元前389年,經過李悝變法的魏國空前強大,名將吳起威名赫赫,震懾萬里。但秦惠公毅然決然起兵50萬與魏國決一死戰。卻被吳起在陰晉一戰中以5萬軍隊大敗秦軍50萬人馬,秦國不但再無還手之力,就連被奪去的西河之地,也沒有再次爭奪的實力了。

直到秦國曆史上佔據重要地位國君的出現,這個人便是秦孝公。秦孝公將秦國的衰落看在眼裏,他痛心疾首、痛定思痛,決心恢復秦國往日繁華。將一個衰落百年的諸侯國恢復到繁榮時期的局面,這就說明秦國需要人才,需要能夠改頭換面的精英型人才,於是他下求賢令,求得衛鞅,他力排衆議,支持衛鞅變法。

經過變法的秦國走向了富強,在其他各諸侯國連年征戰過程中,悄悄發展成爲了戰國後期最爲強大的國家。秦孝公定下基本決策,秦國各君王無不嚴密按照秦孝公的思想走,經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三代努力,將三晉蠶食,露出一統天下的端倪。

秦國又經秦昭襄王嬴稷的運營,統一天下指日可待。當秦始皇嬴政繼位之後,秦滅六國,實現天下一統已經成爲一種趨勢。而這一切,都是秦國24代君王共同努力得來的。秦國24代君王恪守步步蠶食國策,一步步瓦解了六國土地、軍事力量,一步步壯大自身,而完成這一過程需要的堅定信念和信任是我們如今無法想象的。所以說,秦國之所以能夠統一六國,離不開24代老秦人的共同努力和付出。

02秦始皇的格局

經過24代老秦人的努力,經過了漫長歲月的變遷,秦國人民始終沒有忘卻自己仍然是華夏民族的一員。從始至終,從未改變。秦始皇爲了華夏民族的統一,付出了極其偉大的犧牲。

爲了華夏民族的統一,老秦人戰死餓死病死不下百萬人,24代秦朝國君和將領爲了統一華夏始終做着不懈的努力。爲了完全統一南中國(百越族羣。也就是當今的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以及越南北部一帶),秦始皇派出大將王翦打下了百越。

王翦爲什麼要鎮守百越?秦始皇有着怎樣的格局? 第3張

當王翦打下南中國後,按往常將領出徵,這一地區已經屬於秦國疆域,將領應當班師回朝按功領賞。但王翦卻寫了一封書信發給秦始皇,大意說,秦王,臣不能回去,因爲這裏全是蠻族,一旦我們的部隊離開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則不再是我們秦國的領土,更不是我們華夏族羣的領土。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秦始皇做出一個十分偉大的決定,他將100萬老秦人民遷到南中國,讓老秦人帶去漢族文化,與當地人通婚,徹底漢化蠻族。當秦始皇進一步瞭解了南中國地區的情況後,他召回大將王翦,告訴他,如果將來秦國有難,大將王翦不準班師回朝勤王。

要知道秦始皇做出這個決定付出了多大的勇氣。我們來看看當時的秦國,所謂百萬大軍,其中40萬守在南中國,60萬駐守邊疆守匈奴,國內可以說是一片空虛。倘若再將100萬老秦人遷走,在咸陽城居住的秦人則不足三成,也就是說在咸陽城有七成的六國舊民。倘若這7層的六國舊民突然復辟,3成的老秦人如何抵擋得住?千古一帝秦始皇怎麼可能想不到這一點?但他爲什麼仍然做出這個決定?

這就不得不看秦始皇的格局了。秦始皇正是因爲想到了這一點,才下令不允許王翦班師勤王。而秦始皇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他認定秦國可以滅亡,而華夏族羣不能滅,就算今天秦亡國了,可華夏民族依然在;但如果40萬大軍班師回朝,南中國就再也不屬於中國,這個地方再也不屬於華夏族羣。所以,爲了華夏族羣,犧牲區區秦氏,又算得了什麼?

王翦爲什麼要鎮守百越?秦始皇有着怎樣的格局? 第4張

03尾聲

很多歷史資料記載,稱秦始皇是一位暴君。其實,這都是看歷史角度不同而導致的。就秦始皇個人而言,統一全國以後,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是必須要經歷的過程。爲了統一思想,秦始皇下令將全國各地的書籍統一起來,這是歷代君主統一思想慣用的手段。

若要論及秦始皇焚書坑書,以此來論述秦始皇是暴君一事,建議多翻閱古籍。秦始皇書是燒了,人是被坑殺了,但他坑殺掉的那些人不是儒生,而是術士,也就是所謂的江湖騙子。

以成功學的角度來看,秦始皇針對南中國一事的決策不可謂不偉大,而正是由於秦始皇做出的決策以及他表現出來的格局,他纔不愧稱“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