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什麼是纏足?爲何會興起這種畸形的美

什麼是纏足?爲何會興起這種畸形的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當一提起纏足總會想起電視裏面的那位,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提起纏足,很多人腦海裏就浮現出那些足背隆起、足弓斷裂、肌肉萎縮的畸形的女性小腳。不過一開始的纏足並沒有明清時期那麼誇張,對腳沒有太大傷害,只是稍加束縛,和現代穿高跟鞋差不多,是爲了通過纏足和弓鞋使女性體態婀娜,綽約多姿。

在南唐時期,宮中舞女有在舞蹈時繞帛使足纖美,來增加身體動作的魅力的風氣。後來纏足舞風傳入了北宋宮廷,又逐漸流入民間。到熙寧、元豐之後,纏足之風已經在伶人妓女中廣爲流傳。不過對於普通婦女來說,“何暇裹兩足,但知勤四肢”,裹成一雙小腳還怎麼從事田間勞作?所以農家勞動婦女是不纏足的。

這樣看來纏足明顯是宮中舞女、女優的本事,怎麼後來引得上層貴族女性廣泛效仿呢?這源於士大夫階層的惡趣味。早在唐朝時期,詩人就流露出對“纖纖玉足”的異常喜愛,反覆吟詠足之長短。李白讚歎浣紗女“一雙金齒屐,兩足白如霜”,杜牧的《詠襪》細緻描繪了玉足之美:“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雲”。不過唐代的文人只是欣賞雙足的膚白、纖細,還沒有後世那麼變態。

什麼是纏足?爲何會興起這種畸形的美

而宋代有了纏足一說,受到封建禮教觀念的不斷強化,詞人們將雙足上升到品鑑、把玩的地位。連蘇軾大才子也沒能脫離俗套:“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賀鑄《換追風》也雲:“掌上香羅六寸弓,擁容胡旋一盤中。”北宋詞人晁端禮的《訴衷腸》:“纖纖玉筍輕捻,鶯語弄春嬌”,更是將對纖纖玉筍的喜愛中裹上了情慾,讓人心嚮往之。

士大夫的追捧使纏足附上了一層優雅、文明的內涵,能展示其擁有者身份地位,纏足便在貴族階層中被廣爲接受。富貴之家婦女逸居無事,於是久之便競相效仿,成爲風尚。她們的裹腳布的材料是比棉布還不牢固的絲帛,極度彰顯貴族階級的優雅精緻。

到宋末元初,進行纏足的年齡已經過渡到孩童,爲了營造出更爲“纖小”的美感,出現了彎折趾骨的裹纏方式。元初《事林廣記》記載了與纏足有關的湯劑,用以軟化腳骨、緩解痛苦、預防治療腳趾縫爛癢,這些藥劑所針對的症狀,足以反映出當時“札縛”的痛苦之狀。文人雅士們對這種痛苦卻置若罔聞,還愈發走火入魔,元代的酒席上甚至出現了用纖小妓鞋行酒的玩法。

男性的這種畸形性癖對女性價值觀的影響不可估量。明清時期婦女纏足的現象更普遍,對於中上階層受人尊重的正妻和姬妾而言,纏是自然,不纏纔不自然。她們把個體尊嚴寄託在一雙小腳上,並將裹腳視作貴族階級特權。對於上層女性來說,一雙漂亮形狀的小腳,代表了個人意志力和努力的成功,稱讚她們的小腳比稱讚她們的外在之美更令她們愉悅。

什麼是纏足?爲何會興起這種畸形的美 第2張

明朝中後期,隨着纏足之風越演越烈,女性爲了使腳顯得更加的“弓小”,變換了纏裹的方式,在纏裹之中加入了高底,帶來了一種新的視覺樂趣。這種新型小腳使腳背中央隆起成弓形,經常被比擬爲玉筍,主流審美也偏向了加入高底後的“弓彎纖小”。

此時涌現了一批專門研究小腳的文人,以文學作品爲載體大肆宣揚“金蓮”品鑑標準。比如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評述:驗足之法是讓其多走幾步,看行動是否優雅,表情是否自然,走路姿勢要靈活輕便,使步履姿態凸顯女性的優雅氣質。如若爲“勉強造作”的小腳,則其不僅不美觀而且易生穢氣。李漁還嘲笑過一名叫做“抱小姐”的麗人,一位貴人花千金購買了一名腳小得寸步難移的佳麗,每次移動必須要人抱着,簡直成了花瓶。

成爲一無是處的花瓶還算是幸運,有的女子稍有不慎就會落下殘疾。名醫薛己就記載過一則案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侍女,容貌秀麗,新主嫌她腳大,就用腳布隨便纏緊,用線密縫上。侍女向主人抱怨說雙腳腫脹不堪,但主人並不予以理會。半月之後,滲出臭水,主人才解開纏腳布,並請醫診治。此時已經晚了,她“雙足前半段,盡皆黑腐,骨肉已死”,薛醫生盡力救治也只能“二足倶致跛蹵終生”。

也就是這種富貴人家能請得起神醫治療,反觀下層百姓,許多父母爲了使女兒上嫁到更好的家庭,想盡辦法裹小其女兒的腳來討一門好親事,不知造成多少女童無錢醫治,成爲殘疾。

這種陋習即使是清軍入關後也無力更改。清政府曾三番五次下令禁止纏足,但該禁令只能淪爲打擊政敵的手段,造成許多無辜人受到牽連,無奈廢除。幾次禁纏失敗後,纏足反而被賦予了“文明”的內涵,作爲抵抗異族入侵的成果而愈發流行。雙足也越裹越小,成爲今天人們熟知的“三寸金蓮”。

什麼是纏足?爲何會興起這種畸形的美 第3張

正因爲纏足在發展中逐漸囊括了地位、榮辱、文明的道德涵義,它才經久不衰。清末“開眼看世界”後,纏足便被剝去了“高貴”的外衣,成爲了落後、野蠻的陋習,最終在民國時期遭到取締,結束了其歷時千年對女性的壓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