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宋高宗趙構爲什麼堅持求和,而不是收回北方呢?

宋高宗趙構爲什麼堅持求和,而不是收回北方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構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宋高宗趙構作爲南宋的第一位皇帝,也是殺了岳飛的皇帝,一直以來在歷史上的名聲都不是很好。而之所以殺岳飛,首要的前提就是宋高宗堅持要和金國求和,岳飛的理念與他不同,因此要想辦法除掉他。但是,如果能夠收回北方的話,對南宋來說可以說是有很多好處的,爲什麼趙構卻堅持要求和?他爲什麼不願意收回北方,只是因爲皇位的問題嗎?

宋高宗趙構爲什麼堅持求和,而不是收回北方呢?

1、迎回二聖不是根本原因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下東京開封后,虜走了徽、欽兩位父子皇帝,北宋滅亡。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趙構在逃到南京,在應天府即位,宋朝歷史進入南宋時期,趙構成爲了南宋第一位皇帝。

趙構剛當上皇帝時,也有對抗金兵收復失地的想法,同時起用主戰派李綱、宗澤等積極抗金,特別是後來岳飛的出現,宋高宗也能委以重任,幾乎從根本上扭轉了南宋的敗局,讓金兀朮帶領的金軍逢戰必敗,節節敗退,聞岳家軍而喪膽。

可就在抗金前線捷報頻傳,岳飛也立誓直搗“黃龍”之時,朝廷的態度卻突轉直下,強行召回韓世忠、岳飛的抗金大軍,屈辱向金求和,並默許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父子殺害於臨安風波亭。

照理說,在抗金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宋高宗沒有理由放着可以收復的失地不要,一定要去向金國低頭彎腰求和,如果說,宋高宗是怕最終岳飛打敗金國,迎回“二聖”,對自己的皇位構成威脅的話,向金求和,兩國和達成停戰協議後,同樣也有機會迎回“二聖”。說明這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那麼是不是因爲聽了權臣秦檜的諂言呢?秦檜剛當官那會,對自己的國家還是有感情的,反對割地求和的態度也比較堅決。後來“二聖”被俘,他作爲俘臣一起到金國,爲了自己的利益,叛變了宋朝,被作爲臥底派回宋高宗身邊,並取得宋高宗的信任,一步步高昇真到當上宰相,主張和議。

宋高宗趙構爲什麼堅持求和,而不是收回北方呢? 第2張

2、趙構爲什麼求和

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南宋與金國簽訂了歷史上著名的“紹興和議”。按照和議條約規定,南宋向金國稱臣,兩國東以淮河中流爲界,西以大散關(陝西寶雞西南)爲界。南宋割讓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州)二州及商(今陝西商縣)、秦(今甘肅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25萬兩(匹);金國歸還宋徽宗(宋高宗之父)棺槨和被幽禁在金國做人質的韋太后。

從“紹興和議”的條約內容來看,南宋顯然是血虧。那麼是不是因爲南宋實力不濟,被迫簽訂城下之盟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在“紹興和議”簽訂前,南宋在戰場上已佔據了主導權。反倒是金國屢戰屢敗,差點連開封都被岳飛給收復了。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南宋在軍事方面更佔優勢,爲什麼宋高宗趙構還要與金國做這麼一筆超級賠本的買賣呢?理由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經濟條件不支持。早在北宋時期,昏庸至極的宋徽宗就因花石綱事件將南方地區的百姓折騰得死去活來,結果還爆發了著名的“方臘起義”。後來起義雖然被鎮壓,但南方的經濟、民生均遭嚴重破壞。到了南宋建立時,江南地區基本已是民窮財盡。爲了抵禦金國入侵,南宋朝廷不得不刮地三尺籌措軍費,百姓生活變得更加窮困潦倒。在愛國熱情的感召下,南方地區的百姓們短時間內還可以忍受難以爲繼的生活,但隨着時間推移,人們的不滿情緒在不斷累積。所以從當時的經濟狀況來說,南宋無法支持長期戰爭帶來的錢糧消耗。這是趙構鐵了心要求和的第一個理由

第二,北人與南人矛盾激化。北宋滅亡後,大批生活在中原地區的北方人逃往江南,由於他們中爲數不少都是權貴階層,因此雖“虎落平陽”,但卻仍可以利用權勢和軍隊搶佔南方人的資源,畢竟刀把子握在他們手上。南方人經濟上受壓迫,生活空間又遭擠佔,因此在他們眼裏,這些中原地區逃難過來的北方人沒比金國女真人好多少。所以從朝廷到民間,北人與南人的矛盾都在不斷激化。解決的唯一辦法就是立即停止戰爭,大力發展民生經濟。這是趙構求和的第二個理由。

第三,趙構不信任軍事統帥。南宋立國之初爲了應對金軍南下入侵的危機,朝廷不得不將一些地方上的財權和軍權下放給前線戰區的將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岳飛、韓世忠、劉光世等統帥所掌握的自主權與唐朝後期那些藩鎮節度使沒多少區別。任何一個皇帝面對這種局面,都不可能會毫無顧慮。更讓趙構寢食難安的是,他在位的前十年就發生了兩次兵變。第一次“苗劉兵變”差點讓他從皇帝寶座上被趕下來;第二次“淮西軍變”則導致南宋五大主力之一的左護軍集體投敵。因此,趙構內心對岳飛、韓世忠等軍事統帥充滿了不信任。如果戰事延續,軍權就必然要掌握在這幾個能挑起大梁的統帥手中。只有宋金兩國和平共處,趙構才能收回軍權,讓自己的皇帝寶座更加安穩。這是趙構求和的第三個理由。

因此,儘管南宋在戰場上逐漸佔據了主動權,但對宋高宗趙構來說,談是爲了求和,戰也是爲了求和。只要能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一切其他條件都可以妥協,哪怕是屈辱稱臣,哪怕是割地賠款,哪怕是殺掉岳飛都不在話下。

宋高宗趙構爲什麼堅持求和,而不是收回北方呢? 第3張

3、南宋的現狀

其實,在秦檜主張和議期間,宋高宗還是一再任用岳飛積極抗金的,說明,僅憑秦檜一方面的諂言還是不足以讓宋高宗下那麼大的決心議和,況且抗金前途這時候已經非常明朗。

關鍵是,宋高宗自己內心也主張議和,他的這個思想主要就受了他那個被金國捉去的父皇宋徽宗的影響。

宋徽宗在金國當俘虜期間寫過向金國求和的書信,還讓秦檜幫忙修改潤色,秦檜回宋後,把書信草稿獻給了宋高宗,他的這一行爲讓宋高宗感動不已,把他視爲心腹。這樣一來,秦檜議和的主張得到了宋高宗的肯定。因爲宋高宗雖然即位當了皇帝,但還是臨時的,想要真正當上皇帝,還必須有先帝的授權或者遺言什麼的,所以他必須附和他父親的想法。這是內在因素。

另外,外部的一些因素也迫使宋高宗不得不屈服求和。

彼時,國家動盪不安,內部,農民起義軍四處蜂起;外部,金國侵入。內憂外患,讓原本“瘦弱”的南宋疲於應付,心力交瘁。相較而言,農民起義軍有取而代之的願望,威脅更大。按照秦檜“南是南,北是北”的思路,與金求和,有可取之處。加上連年戰爭,南宋國力早已不堪重負。“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糧食還怎麼打戰?權衡再三,宋高宗還是不得不屈服向金求和罷戰,暫保半壁江山,以求苟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