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名存實亡的東周,爲何能堅持到戰國末期才被滅亡?

名存實亡的東周,爲何能堅持到戰國末期才被滅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五十九年,王病逝,西周公國(東周正統王氏)被秦昭襄王所滅,後由東周公國(周王室分裂出的小國),代理行使周天子權利。七年後,亦被呂不韋所滅,至此周朝不復存在。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東周王室不僅實力弱小,和戰國七雄無法相提並論,而且因爲魏國、齊國、秦國等諸侯國的稱王,周王室作爲天下共主的權威已經是蕩然無存了。不過,就是這樣的東周王室,依然堅持到了戰國末期才被秦國徹底消滅。那麼,問題來了,名存實亡的東周,爲何能堅持到戰國末期才被滅亡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名存實亡的東周,爲何能堅持到戰國末期才被滅亡?

首先,衆所周知,東周分爲春秋和戰國這兩個歷史階段。在春秋時期,雖然周王室的地位和權威下降,但是,除了楚國之外,大部分諸侯國還是將周王室視爲天下共主的。特別是齊桓公、晉文公等霸主,也都是打着周王室的旗號來行霸業。但是,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東周王室的地位在徐州相王和五國相王之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通過徐州相王和五國相王,楚國之外的戰國七雄,也即秦國、魏國、韓國、趙國、齊國、燕國這六國都先後稱王了。因爲戰國七雄的全部稱王,周天子連名義上的地位,或者說連傀儡的價值都沒有了。

但是,對於秦國等強國,卻不敢輕易消滅東周王室,這跟東周的位置存在直接的關係。洛邑是周朝國都洛陽的古稱,在周平王東遷之後,東周王朝就定都於此。洛陽“八方之廣,周洛爲中,謂之洛邑”。《尚書》稱“土中”、“洛師”、“洛邑”、“新邑洛”、“東國洛”。在地理位置上,東周王室的所在地是秦國東進中原的必經之地。但是,秦國一旦佔據了該地區,無疑會讓韓國和魏國感受到非常大的威脅,從而促使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等諸侯國抱團取暖,以此抗衡秦國。

名存實亡的東周,爲何能堅持到戰國末期才被滅亡? 第2張

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韓國、魏國、楚國等諸侯國,如果能佔據洛邑及其周邊的地區,就可以將秦國堵在函谷關之內,從而抑制秦國向東邊擴張。所以,非常明顯的是,如果秦國消滅了東周,佔據了洛邑之地,因爲會導致韓國和魏國全境暴露在秦國大軍的打擊範圍內,所以勢必導致三晉等諸侯國的聯合反擊。值得注意的是,在戰國中期和前期,秦國並沒有一己之力就抗衡多個諸侯國聯合進攻的實力。至於韓國、魏國、楚國等諸侯國,只要不是想和秦國決裂,也不會輕易去動東周王室的。

最後,爲此,對於韓國、魏國、秦國等諸侯國,只能是逐步蠶食東周國的疆域,而不是直接將其消滅。另一方面,周天子雖然名存實亡,沒有實力和戰國七雄中的任何一個相抗衡。但是,消滅東周王室,可謂捅破了最後一層窗戶紙,暴露了自己意欲取而代之的野心。在戰國中期,齊國就因爲攻破燕國、消滅宋國,暴露了這樣的野心,所以遭到了五國伐齊,從而在戰國後期一蹶不振。

所以,對於秦國、趙國、魏國、齊國、楚國等強國,如果無法承受消滅東周引起的天下羣雄而攻之,自然不會輕易動手了。當然,到了公元前256年,秦國因爲打贏了長平之戰,解決了趙國這一強敵,加上魏國、齊國、楚國已經元氣大傷,所以此時的秦國能夠承受滅亡東周帶來的反應,從而選擇出兵結束了周朝的歷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