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農業和畜牧業爲何是西夏的主要經濟?對手工業和商業有何影響?

農業和畜牧業爲何是西夏的主要經濟?對手工業和商業有何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興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党項族在內遷之前以及內遷之初,完全依賴於畜牧業和狩獵業爲生,這兩項是他們傳統的經濟部門。党項族過着“不知稼穡,土無五穀,俗尚武,無法令賦稅”的生活。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隨着內遷後與當地各族人民,尤其與漢族人民的相處交融,党項羌族人民逐漸吸取了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部分黨項羌人民開始定居並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但是,在較長一段時間內,農業在整個党項羌族社會中居於次要地位,這一情況一直延續到西夏建國前後。

農業和畜牧業爲何是西夏的主要經濟?對手工業和商業有何影響?

党項羌族佔領了興、靈、甘、涼等州之後,由於這幾個州都是水草肥美、自然環境優越、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地區,農業逐漸成爲西夏社會經濟的主要部門。此後,在西夏國內,農業和畜牧業成爲主要的經濟部門。農業的發展促進了手工業和商業活動的發展。

西夏在立國前,土地關係比較簡單,爲部落佔有制。牧地和耕地都是公產,隨着生產力的發展,這些公地爲部落酋長所控制。隨着夏州割據政權勢力的壯大,特別是其統治地域的擴展和西夏王朝的建立,統治階級採取了積極的封建化措施,使西夏的生產關係較快地向封建生產關係轉變。

西夏的土地佔有關係也變得複雜起來,總體而言,有國有制、貴族大土地所有制、寺院佔有制和小土地佔有制4種形式。

土地國有,即皇室佔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在我國古代,所有的土地都屬於國主所有,西夏也一樣,名譽上全國所有的土地都歸國家即君主所有,但這裏的土地國有主要是指西夏皇室固有土地和國家武力攻佔的耕地、牧場和山川林澤。這些土地由農田司、羣牧司等政府部門直接掌管。

貴族大土地佔有制。主要是指西夏國的皇親國戚所擁有的世襲土地和通過侵奪、兼併而得到的土地。

寺院佔有制。西夏是一個禮佛至上的國家,全國上下皆篤信佛教,佛教在西夏社會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銘》記“至於釋教,尤所崇奉,近自畿甸,遠以荒要,山林溪谷,村落坊察,佛宇遺址,只櫞片瓦,但彷彿有存着,無不必葺”,佛教的興盛使西夏僧侶們的羣體龐大,社會地位較高。

日常所需除了施主的佈施、捐贈外,主要依靠寺院佔有的土地收入爲主。寺院佔有的土地,有皇室賜予的,也有一些是施主捐贈的。

小土地佔有制,即普通的民田。這種土地所有權是最不牢固的,隨時有可能被貴族地主掠奪而去,這種土地可以買賣。

稅收是供給皇室和官吏支出、維持政府運轉、保障軍隊平時和戰爭費用的經濟命脈,是西夏政府十分重視的大事。西夏的賦稅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唐宋中原王朝對歸附的蕃人所採取的輕賦政策,並且在國內推廣。賦稅分爲農業稅、畜稅、工商稅三大類。

農業稅又分爲耕地稅,租、庸、草稅,人口稅三部分。耕地稅繳納的是實物租稅,也稱“產品租稅”,西夏有以耕地多少繳納農業稅的制度,是一種固定稅制,實行“計畝輸賦”的政策。以耕地面積課稅是最普通的制度,也是中國曆代相傳的主要稅法,西夏繼承了這種稅制。西夏《天盛改舊新定律令》規定:“諸郡縣轉交租,所屬租、傭、草種種當緊緊催促,收據當總彙,一個月一番,收據由司吏執之而來轉運司。”這說明西夏的賦稅中除納糧食地租外,還服勞役和繳納草。

另外,西夏農戶還有按人口納稅的規定。西夏經濟中畜牧業佔有很大的比重,因此,畜稅是西夏政府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畜稅的徵收是個體牧民按畜產多少提供披、甲、馬等軍事裝備。西夏的工商稅分爲榷課和商稅兩大類。所謂榷課制度,是指西夏對鹽酒、木材、燒炭等行業實行監管並徵收稅收。商稅是西夏對境內一些具有買賣、交換性質的行業,如商鋪、典當、貨物交換、買賣婚姻等實行徵稅。

西夏的徭役主要有兵役、伕役和職役等。西夏的主體民族黨項羌族是馬背上的民族,他們崇尚武力,實行全民皆兵制,承擔兵役是每一個公民,尤其是男性公民應盡的義務。男從15歲~70歲都要服兵役,用於戍守邊境、點集出征、修繕等。

西夏伕役的內容較爲複雜,項目衆多,重要的有修治河渠、橋道、修建宮闕、王陵等。職役爲差役,由於史料缺乏,西夏的各種職役的承擔者的身份和性質都無從瞭解,只知道西夏的職役類似於宋朝的職役,是西夏人民的一個沉重負擔。

党項羌族人民長期從事畜牧業,積累了豐富的畜牧知識和技術。西夏立國後,地域擴大,草原地區增多,這使西夏畜牧業有了更大的發展。西夏境內的定州、瓜州、沙州等地都有廣闊的草原,水草肥美,適宜放牧。特別是涼州一帶,素有“涼州畜牧甲天下”的美譽。

另外,中原各王朝對西夏畜牧產品的需求,使經營畜牧業有着豐厚的收益,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西夏畜牧業的發展。西夏畜牧業的品種主要爲羊、馬、駝、牛、驢、騾等。西夏的畜牧業有官營和私營兩種,設有“羣牧司”統管全國的畜牧業,官營畜牧業占主導地位。

農業和畜牧業爲何是西夏的主要經濟?對手工業和商業有何影響? 第2張

狩獵業是與黨項羌族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的傳統行業。夏州割據政權的重建者李繼遷就曾以狩獵時一箭射中老虎的眼睛而被党項各部所熟知。西夏文《月月樂詩》裏曾描繪了西夏狩獵娛樂的事:

……

二月裏……在這強大的國家裏,到處是潺潺流水,草兒蔥綠,人們在山上獵殺野犛牛。

……

七月裏……安裝上捕鳥的網,人們在追捕鹿羣,收割稻穀。三種值錢的東西(鳥、鹿和稻穀)都要到手。

八月裏……唐古特人和漢人拆除障礙,拉着黑線和白線在捕鳥。

九月裏……國內開始捕鳥。

十月裏……國內到處在捕捉鳥雀。

……

狩獵不僅是西夏傳統的生產部門,也是最高統治者與部落酋豪商議國事的重要手段之一。李元昊每次出兵前,都要率各酋豪、部落首領狩獵,借享受野味的同時,就一些重大決策形成統一的意見。西夏人狩獵的對象有虎、豺、狼、鹿、猴、黃羊、狐狸、兔、刺蝟、鷹、雕、雁、鴛,等等。西夏人狩獵的經驗和手段都非常豐富。

西夏在立國之前,党項羌族居住於夏、銀、綏、宥等地區,這一帶自然條件惡劣,不具備農業生產的條件,再加上頻繁的戰爭,使田地荒蕪。因此,党項羌族基本上依靠飼養家禽和遊牧採集、狩獵爲生。雖有部分黨項人學會了農耕,但農業發展緩慢。

到李繼遷、李德明、李元昊祖孫三代時,西夏擁有了南望祁連山,北臨大漠的河西走廊和土地肥沃的寧夏平原。河西走廊一帶的綠洲地區自古就是倉庫有蓄、民庶殷富,農業文明發達,甘、涼、肅、沙等州在漢唐時期就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明珠般窗口,唐朝詩人曾有“吾聞昔日西涼州,人煙撲地桑柘稠”的詩句描述當地的豐饒。

而西夏的國都所在的寧夏平原的靈、興等州在黃河水的灌溉潤澤下,唐朝時就有“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水木萬家朱戶暗,弓刀千騎鐵衣鳴”的美譽。漢唐以來修了“秦家”“漢源”“唐來”“七級”“特進”等渠,促進了當地農業文明的發展,在如此優越的地理環境下,西夏的農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李元昊深知“一方之賦,盡出於屯,屯田之恆,藉水之利”的道理,在原有的水利設施基礎上,西夏時又修築了自今青銅峽至今平羅德新的水利工程,後人稱爲“昊王渠”或“李王渠”,溝渠的遺蹟至今仍能看出。

“昊王渠”等渠道的修築,使首都興慶府周圍成爲西夏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之一。興、靈一帶成爲“國人賴以生者,河南膏腴之地”,這也是西夏國境雖小,卻能富強的經濟原因,這裏所產的糧食除供西夏國內宮廷、駐軍和當地居,民食用外,還用於支持西夏其他地區。西夏在國家機構的設置中有“農田司”管理農業,同時也注重利用前人開發的水利設施,還制定了適宜於本地區的水利工程技術和管理制度,有合理的勞役、用料制度,有嚴密的灌溉制度,有嚴厲而合理的法律保障。

農業和畜牧業爲何是西夏的主要經濟?對手工業和商業有何影響? 第3張

西夏的農業生產品種主要有麥、大麥、蕎麥、青稞、糜粟、稻、豌豆、黑豆、小豆、紅豆等,以稻、麥爲主。蔬菜有芥菜、香菜、蔓菁、蘿蔔、茄子、胡蘿蔔、蔥蒜、韭菜等。先進的耕作方式和農具的使用是農業發展的標誌之一。

西夏境內的農業耕作方式和生產工具與宋朝境內漢族農民所使用的基本一致,西夏也已普遍使用牛耕。西夏農業中所使用的農具有犁、耙、鍬、耬、鐮刀、碾等,西夏的農業發展水平已達到了相當的水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