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明朝建立的過程中,朱升爲朱元璋提出過哪些建議?

在明朝建立的過程中,朱升爲朱元璋提出過哪些建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朱升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二十五歲的朱元璋收到兒時夥伴湯和的來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朱元璋入伍後,因作戰勇敢,機智靈活,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又因打仗時身先士卒,得了賞賜也全部分給部下,很快在軍隊中樹立起了威信,郭子興也把他視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總是和朱元璋商量,更是把自己的養女馬氏嫁給朱元璋爲妻,從此軍中改稱他爲朱公子,成爲了郭子興的心腹愛將。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興病逝,小明王韓林兒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爲都元帥,妻弟張天佑爲右副元帥,朱元璋爲左副元帥。名義上,都元帥是軍中之主,右副元帥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帥高。但是滁州和和州的軍隊,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編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敘和張天佑更有勇有謀,並且手下又有人才。之後在與元軍作戰之時,郭天敘和張天佑相繼敗死,朱元璋事實上成了這支隊伍的主帥。至正十八年(1358年)冬,朱元璋一路攻城掠地,又以重兵包圍婺源,卻“久拒不下”,聽三軍總管、大將鄧愈說,這裏有個隱士朱升,是個有學問、有影響的人,相當於諸葛亮。朱元璋微服從連嶺出石門,親臨其室訪問大計,朱升之後向朱元璋獻的三個計策也成爲了朱元璋之後創基立國的策略。

在明朝建立的過程中,朱升爲朱元璋提出過哪些建議?

朱升,字允升,安徽休寧人,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文學家,明代開國謀臣,爲池州學正,後棄官隱居石門,學者稱楓林先生。1358年冬,年近六旬的朱升在石門遇到了三十歲的朱元璋,這一次相遇,將爲朱元璋之後的掃滅羣雄奪取天下提供了關鍵的指導策略,其作用不亞於劉備“三顧茅廬”請教諸葛亮。朱升一開始呈交三個計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從戰略上提出創基立國的策略,朱元璋深以爲然。依靠着這三條策略指導, 朱元璋迅速祕密擴張自己的實力。之後朱元璋又攻佔盛產稻米的太平、蕪湖兩地,於是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己做元帥,任命李善長爲帥府都事。公元1356年,元朝的水軍在採石磯被朱元璋殲滅,集慶城裏元軍投降,朱元璋勝利進入集慶。他將集慶改名應天府,從此有了一塊比較穩定的有發展前途的根據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陸續攻佔浙東餘下各地,常遇春克衢州池州、胡大海克處州徽州,繆大亨克揚州徐達克常州常熟,至此朱元璋部控制江左、浙右各地,向西與陳友諒部相鄰。

在明朝建立的過程中,朱升爲朱元璋提出過哪些建議? 第2張

完成了高築牆部署後,朱元璋便着手實行廣積糧。爲了解決糧食問題,朱元璋除了動員百姓進行生產外,決定推行屯田法,大力開展軍隊屯田,興修水利,又分派諸將在各地開墾種田。幾年工夫,到處興屯,府庫充盈,軍糧充足。最後是緩稱王,在爭取民心的同時,朱元璋還不斷網羅人才,特別是知識分子,朱元璋在應天還專門修建了禮賢館來接待他們。這些人在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明末羣難如張士誠、陳友諒等紛紛稱王稱帝之時,朱元璋感到自己力量還不夠強大,所以儘管此時佔據浙江、四川、湖廣的張士誠、陳友諒、明玉珍等已紛紛稱王稱帝,朱元璋還只默默地壯大自己的力量,在金陵,僅僅稱吳國公而已,朱元璋並沒有和他們一樣,而是積結力量準備消滅最危險的敵人陳友諒。1363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但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也在突圍時中流箭而死,隨後陳友諒的勢力範圍被朱元璋全部吞併。在朱元璋和陳友諒、張士誠多次的交戰中,朱升在軍事上提供了大量的謀略建議,爲消滅元朝,統一中原,建立明王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舉爲吳王,建百官司屬,並在三年之後率軍平定張士誠,又命湯和爲徵南將軍,討平了割據浙東多年的方國珍,至此江南地區已經盡入朱元璋的掌中。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升被授予侍講學士、中順大夫。同年十月,朱元璋令徐達爲徵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爲副將軍,率軍25萬,北進中原,並攻克元大都,元朝結束了在中原地區的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升被召至皇城應天府繼續充當謀臣,朱升所處地位與“開國元勳”不相上下,朱元璋稱讚朱升“爲人老實,是老成賢達中的英傑”,晉升翰林院學士兼東閣學士、嘉議大夫、知制誥銜,凡軍政機密均與之相商。因爲朱升年紀較大,朱元璋特免他朝謁。洪武二年(1369年),七十一歲的朱升以年邁和“祭掃祖塋”爲由告老還鄉,辭官隱居。朱元璋感念他的功績,意欲重封,但朱升執意退隱。朱升退隱時並未回老家休寧,也沒有去原隱居地安徽歙縣石門,而是攜帶着夫人涉江沂淮地方,抵東海轉至西溪胥宇,並在南龍港建了房屋。洪武三年(1370年)朱升病逝,時年七十一歲。雖然朱升知道明哲保身,激流勇退,但他的兒子卻沒有這樣的運氣,其子朱同於洪武十三年舉人材,授吏部司填充員外郎,尋升禮部右侍郎,洪武二十六年坐藍玉案,賜自縊而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