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母被曹操擄,徐庶離開劉備,劉備爲何沒有強留?

母被曹操擄,徐庶離開劉備,劉備爲何沒有強留?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母被曹操擄,徐庶離開劉備,劉備爲何沒有強留?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諸葛亮之前,劉備還有一個重要的謀士,這個人叫徐庶。曹操南下討伐荊州,劉琮率衆投降,劉備猝不及防,匆匆南下。徐庶跟隨劉備南逃,曹操在追趕過程中虜獲了徐庶的母親。徐庶“方寸已亂”,於是離開了劉備,投降了曹操。

母被曹操擄,徐庶離開劉備,劉備爲何沒有強留?

有句話叫做“忠孝不能兩全”,當忠孝面前需要抉擇的時候,大多數人的說法是應該先盡忠,但徐庶爲什麼一定要選擇離開呢?

劉備手下謀士本來不多,早期成名之人也就是這個徐庶,諸葛亮也是他推薦給劉備的,可劉備爲什麼又要放他走呢?

應該說,這是與三國時期的提倡孝道和徐庶身臨的情勢有關。

徐庶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徐庶早先名字叫做徐福,是貧寒人家(單家)的孩子,年輕時喜歡擊劍行俠仗義。

中平末年,徐庶爲人報仇,然後用白粉塗在臉上,披散着頭髮逃走,結果被官吏抓住,問他叫什麼名字,徐庶閉口不說。官吏於是把徐庶綁在柱子上作出準備肢解的樣子,同時擊鼓下令周圍市場裏的人出來辨認,但沒有人敢說認識這個人。

後來徐庶的黨羽一起來將他救走。徐庶非常感激,但從此不再舞槍弄棒,一改自己平時行事方式,換上儒生的衣巾外出求學。大概這就是徐庶改名的原因吧!

剛開始的時候,同舍的學生們都嫌棄徐庶先前做過賊,沒有人願意和他在一起。徐庶就每天早早起牀,一個人打掃衛生,不管什麼事都先問問別人的意見,認直學習儒學,漸漸的,徐庶對於儒家的經義學問都非常精通,而且還結識了同郡的石韜。

初平三年(192年),因董卓作亂京師而導致中州四處兵起,徐庶爲了避亂,與同郡石韜南下至荊州居住。到了荊州之後,徐庶成爲劉備的謀士並結識了諸葛亮等人。

母被曹操擄,徐庶離開劉備,劉備爲何沒有強留? 第2張

在荊州,徐庶將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劉備在見過諸葛亮後,經過談話,知道徐庶所言不虛,就將諸葛亮收至麾下。曹操伐荊州,劉表死,劉琮投降,劉備南逃,徐母被擄,徐庶就和石韜一起歸附了曹操。

就因爲母親被曹操所擄,徐庶就一定要離開劉備嗎?

在漢朝,一個人要想做官,一靠門第,二靠孝道。漢朝以孝治天下,皇帝的諡號當中都有一個“孝”字,官吏的選拔也有孝廉一科。也就是說,在漢代無論是做人還是做官,孝是最基本的條件和要求。反過來說,不孝是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的,這就是徐庶母親被擄掠要離開的直接原因。

此類事例,絕不僅僅是徐庶一人。

張邈和陳宮叛離曹操,曹操的別駕畢諶母親被張邈、呂布扣爲人質,曹操要畢諶到他母親那兒去。畢諶發誓,絕無二心,惹得曹操一頓流淚感動,但剛剛離開曹操的視線,畢諶還是跑了。

後來叛亂平定,畢諶被捉,曹操不但沒有殺他,還以“孝於親”必“忠於君”原因任命他爲魯相。至於把在外帶兵的將軍母親留在京城,則更是君主們的常規做法,這表面看起來是讓將軍的長輩們享福,實際上也有扣爲人質的一面。

還是這次叛亂,呂布被打敗後陳宮被曹操擒獲。陳宮認爲自己不忠不義無臉活在世上,曹操愛他之才,想不殺他,也是拿他母親來逼他。曹操問陳宮,你還想讓你的母親活嗎?陳宮說:“我聽說以孝治天下的人不會殺害人家的親人”,還說,我的母親是死是活,你看着辦吧。

母被曹操擄,徐庶離開劉備,劉備爲何沒有強留? 第3張

面對着一個要處死自己的人,陳宮還要變相的拍馬屁,還不是爲了自己的母親?曹操就是爲了這個“以孝治天下”,還把陳宮的母親養了起來。

反面的例子也有。袁紹部將季雍背叛後投靠了公孫瓚,袁紹派遣大將朱靈前往攻擊。朱靈的家就在叛城之中,公孫瓚將朱靈的母親弟弟拉上城頭,以此來要挾朱靈。朱靈沒有顧忌,力戰攻城,結果城池攻陷了,全家也被公孫瓚殺害了。

這件事對朱靈有多大影響不好說,但朱靈作爲曹操早期就已成名的大將,卻始終不得曹操信任,不能不說這是其中原因之一。

徐庶的家族背景和個人的社會地位不能和以上人員相比,如果再背上一個不孝的名聲,可以說,這個人仕途也就基本結束了。

不是說盡忠重於盡孝,徐庶不可以以盡忠爲理由留下來嗎?

這就是三國這個特殊時期的另一種情況了。當時天下雖然是諸侯各自爲政,爲某一個諸侯效力,就是那個人的臣子,但天下還有一個名義上的皇帝,假如曹操以天子的名義任命某人爲官,那這個人也就在形式上和諸侯一樣,成爲了朝廷的臣子。

這就像劉表手下的韓嵩所說的那樣:“天子給予韓嵩一個官職,我就是天子之臣子,而只是將軍(劉表)的古舊官吏罷了。”

有一個故事很能說明這個時期的不同平常。

曹丕有一回大宴賓客,他出了一道題,說:“君主和父親都得了重病,只有一粒藥丸可以救一個人,你們是先救君主呢還是先救父親?”衆人莫衷一是,只有長史邴原不參與討論。曹丕點名讓邴原表態,邴原大聲說:“救父親!”

母被曹操擄,徐庶離開劉備,劉備爲何沒有強留? 第4張

曹氏父子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們就是實際上的“君主”,曹丕問這話的用意,顯然是要大家表忠心,但邴原身爲曹丕幕僚班子的首席官,卻說出了曹丕並不想得到的答案,而曹丕卻也並沒有爲難他,可見這是一個時代的特殊。畢竟,內戰和抵禦外辱是有區別的。

既然在劉備麾下和爲曹操效力沒有根本性的區別,如果丟掉了孝道又會導致身敗名裂,從某種方面來說,徐庶還真的沒有更多選擇。

那麼,劉備爲什麼沒有強留徐庶呢?大致有三個原因。

一是劉備沒有強留徐庶的理由。

孝是當時最高的道德標準,徐庶過不去的坎,劉備同樣不能違背。整個封建社會,只有皇帝可以“奪情”(父母死後的守孝),其他人沒有這個權利,劉備這時候還不是皇帝,強留不符合情理。

二是徐庶不是高才,強留實無必要。

曹丕的黃初中期,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諸葛亮疑惑,這是魏國人才太多的緣故嗎?如果說,《魏略》的記載不足信,但實際情況是,徐庶的確只是一箇中才。徐庶將諸葛亮推薦給劉備,劉備見了諸葛亮,諸葛亮長篇大論了一番話,即所謂的“隆中對”,從此明確了劉備的戰略思想和發展方向。

一個在家“種地讀書”的人能看清的天下大勢,爲什麼一個“在職”的高參看不到呢?說到底就是才能的區別。當然,劉備集團這方面的人好有幾個,像孫乾、簡雍、糜竺等等,除非情不得已,劉備不會讓徐庶走,而徐庶能夠正常留下來,也一定會在劉備集團有一個不錯的發展。

三是徐庶留在劉備身邊,也只能是思緒煩亂,很難再發揮重大作用。

用徐庶自己的話說:“現今失去老母親,我已經方寸大亂,留下來對您的事業也不會有什麼幫助”,因此一個要走,一個難留。

徐庶不能留在劉備陣營,從徐庶來說是限於情,而從劉備方面來說,則是迫於勢,都是不得已。所以說,在情勢方面,任何人都可能有邁不過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