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一步一步獲得政權的司馬家族,又爲何會短暫的結束?

一步一步獲得政權的司馬家族,又爲何會短暫的結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司馬家族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東漢是亡於曹魏,曹魏又是亡於晉朝。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漢獻帝的禪讓,建立了魏政權。45年後,司馬炎又接受魏元帝的禪讓,建立了晉政權。這就是西晉。西晉結束了三國時代的割據,統一了中國。

不過,西晉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短的朝代之一。滿打滿算,不過只持續了51年。西晉滅亡後,不但司馬氏衰落了,更壞的結果是,又開啓了新一段長達400年的分裂時期,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五胡亂華”和“南北朝”。

一步一步獲得政權的司馬家族,又爲何會短暫的結束?

這裏其實隱藏着一個奇怪之處:古代中國,除了一開始的秦國,後面基本上是一治一亂的循環。亂世之後的統一王朝,都能維持一定時間的穩定長久。而西晉終結了長達近百年的三國亂世,完成了統一,爲什麼就這麼短命呢?

司馬氏如何取得成功的

司馬懿參與政治比較早,在曹操時期就被啓用,不過他始終比較邊緣化。司馬懿真正接觸核心政治,是在曹丕時期。在曹丕還是太子的時候,司馬懿就輔佐過他,他們有一種超越君臣的信任關係。這一時期,司馬懿達到了副宰相的級別,但還沒辦法主持朝政。他在政治上真正崛起,是在曹丕去世之後。

曹丕在位七年就去世了,他去世之前任命了四位大臣來輔佐自己的兒子,分別是曹真、曹休、陳羣和司馬懿。其中,曹真和曹休是曹家人,陳羣是士族,司馬懿算是寒族。在政治地位和權力上,曹真、曹休是第一序列,陳羣是第二序列,司馬懿是第三序列。

司馬懿既不掌握政權,也不掌握兵權。當時,曹魏最主要的敵人是蜀漢,因此軍事重鎮在西部,由曹真掌控。但不久之後,曹真去世了,爲了應對來自諸葛亮的軍事威脅,司馬懿就從東部調往西部,開始掌握核心的軍事權力。這是司馬懿崛起的關鍵節點,他掌握了軍權,就掌握了通往核心政治權力的鑰匙。

後來的事就比較簡單了。司馬懿在西邊長期抵禦蜀漢北伐,直到諸葛亮去世。後來他又率軍平定遼東,成了魏國第一功臣。這個時候,又有一個突發事件,就是皇帝曹叡因病去世了。曹叡傳位給僅七歲的曹芳,然後安排曹爽和司馬懿輔佐。皇帝那麼年幼,曹爽的勢力就很大,他開始排擠非曹家宗親的大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司馬懿。

一步一步獲得政權的司馬家族,又爲何會短暫的結束? 第2張

司馬懿不得不隱忍了十年,終於在249年,發動了一場政變除掉了曹爽,掌控了魏國大權。歷史上叫“高平陵事變”。可是“高平陵事變”的成功,並不意味着司馬氏的權位就此穩固。他除掉曹爽的計劃,確實是在很多老臣的支持下進行的,比如太尉蔣濟。這些老臣和司馬懿一樣,因爲不是曹家人,所以對曹爽早有不滿,但他們只是想除掉曹爽,並不想支持司馬懿篡位。

所以,當時很多士族對司馬懿的支持,只到除掉曹爽這一步,之後的事,比如掌握朝政,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司馬懿心裏有數,對這些人也是敬而遠之,只給一些榮譽職位,不給實權。本書就認爲,高平陵之變是司馬懿在曹魏元老功臣集團的支持下,精心謀劃的一次政治賭局。但這些曹魏元老大多“心存曹氏”,不可能轉化成魏晉改朝換代的政治力量。

所以,司馬氏要染指政權,“高平陵之變”不是最終一戰,而只是個開始。等到曹爽一死,司馬懿發現自己高處不勝寒:他和他自己的家族,完全就是一個相對孤立的政治集團。士族不支持他,曹魏功臣也不支持他。當時很多人都對司馬氏掌權心存不滿,著名的“淮南三叛”就是由此而來。

“淮南三叛”就是淮南地區發生的,三次針對司馬氏的反叛事件。淮南大約是今天的安徽省中部,是抵禦東吳的軍事重鎮,原本是司馬懿掌控。但是在曹真去世之後,司馬懿離開淮南,他的影響和就逐漸衰落了。三次反叛的領導者是王凌、毌丘儉和諸葛誕。其中,王凌和諸葛誕都來自士族,毌丘儉是寒族功臣。

這三次叛亂,聲勢大,持續時間長。歷經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朝,才被完全平定。這充分說明三次反叛背後有強勁的支持力量。從這裏我們就能看出司馬氏在當時的真實處境。司馬氏想要完全取代曹魏,光掌握政權還不夠,還必須要組建忠於自己的政治集團。完成這一步的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

司馬懿在“高平陵事變”之後,沒多久就去世了,接替他的是司馬師。司馬師在政治上主要做了兩件事。第一件,就是清除那些明確反對司馬氏的勢力,比如“淮南三叛”中的毌丘儉,還有曹魏宗親夏侯玄等等。比這更重要的是,他要組建屬於司馬氏的政治集團。這個集團裏最著名的三個人就是鍾會、鄧艾和賈充。從這三個人身上,我們就能看出這個政治集團的特點。三個人中,鍾會是士族,鄧艾是寒族,賈充的父親賈逵是曹魏的功臣。

一步一步獲得政權的司馬家族,又爲何會短暫的結束? 第3張

這三個人聚集在司馬氏之下,可不是說明他們背後的三股勢力都臣服於司馬師。因爲從大局上看,根本就不是這樣,反而說明,這個集團完全是靠個人利益組織起來的。集團內部的權力結構非常不穩定,接近頂級權力的三個人,竟然來自三種不同的政治派別,這就爲日後的衝突埋下了伏筆。這種情況,司馬師未必不知道,但是在他當時的情況下,只能依靠這些人。

司馬師死後,弟弟司馬昭接管了權力。司馬昭原本以爲,他已經完全掌握了曹魏政權,取而代之的時機已經到了。但是支持曹魏的力量意外的強,他只好通過討伐蜀漢的方式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好爲日後稱帝做鋪墊。所以,儘管司馬昭之心人盡皆知,他也沒有活到稱帝的那一天,最後,只能由他兒子司馬炎來完成。

短命的西晉

司馬氏爲了奪權,先以軍事起家,然後組建自己的政治集團。在這個政治集團中,各色出身的人都有。當有共同的目標時,衝突還能服從於統一利益,一旦國家統一,集團內部各人就會利益不一致發生衝突。這就是導致西晉快速滅亡的根源。

第一次大型的內部衝突,就發生在征服蜀漢的過程中。當時負責伐蜀的將領主要有兩個,鍾會和鄧艾。鍾會是士族,鄧艾是寒族。這兩個人在蜀漢滅亡之後立即爆發了衝突。戰爭結束後,鄧艾居功自傲,擅自在蜀地分封官職。鍾會心存不滿,便誣告鄧艾謀反,鄧艾因此死於非命。鍾會在兼併了鄧艾的權力之後,竟然意圖佔據蜀地爲王,最終兵敗被殺。司馬氏集團中的兩員大將,都在此次事件中死於非命。

鄧艾和鍾會之間的衝突,並不是個例。十幾年後,在消滅吳國的過程中,又出現了相似的情況。當時的兩個主要將領是王濬和王渾。王渾出身太原王氏,屬於大士族。而王濬家族在政治中長期於邊緣化的地位,接近於寒族。在滅吳之後,這兩人之間同樣因爲軍功的問題鬥了起來。如果不是司馬炎及時調節,這兩個人也許會重蹈鍾、鄧二人的覆轍。而無論是鍾會與鄧艾,還是王濬和王渾,他們之間的衝突,還僅是士族與寒族的衝突。而司馬集團內部的衝突,還不止這麼簡單。

比他們更嚴重的,是後宮、外戚和宗室之間的衝突。司馬炎在滅吳十年之後去世,繼位的是司馬衷。他智商不高,歷史上管他叫“癡呆皇帝”。司馬炎也知道司馬衷不堪大位,但他看好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爲了讓司馬遹有機會繼位,司馬炎就選司馬衷爲繼承人,算是進行了一次政治冒險。但事實證明,這個冒險並不成功。

一步一步獲得政權的司馬家族,又爲何會短暫的結束? 第4張

由於司馬衷沒有掌握權力的能力,實際權力就被兩個人掌握了。一個是楊駿,一個是賈南風。賈南風是司馬衷的皇后,父親是西晉的功臣賈充,屬於後宮勢力。而楊駿是司馬炎的岳父,是當時的輔臣,屬於外戚勢力。當時,賈南風在後宮控制司馬衷,楊駿則在外掌握朝廷大權,雙方在這種情況下展開政治鬥爭。等到雙方的對抗愈演愈烈,幾乎快要發生政變的時候,第三股政治勢力,司馬氏宗室參與了進來。

當時賈南風雖然控制了皇帝,卻沒有能力進一步除掉楊駿。在這種情況下,她就想借助宗室的力量。在西晉建立之後,司馬氏就大肆分封宗親王。不僅給他們封地,還讓他們掌握實權。這跟西漢初年,劉邦分封劉氏諸王的情況一樣。而賈南風藉助宗室力量的結果,就是引發了著名的“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的具體過程我們就不展開了。簡單來說,是賈南風先借助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的勢力,除掉了楊駿。但是楊駿雖然死了,但賈南風引狼入室,也不是最終的贏家,這個時候的宗室力量,已經遠不是她能夠控制得住的了。

於是,宗室之間爲了爭奪洛陽的權力,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廝殺。參與廝殺的一共有八位宗室王,所以被稱爲“八王之亂”。西晉就在這個過程中徹底崩壞,最終在“五胡亂華”中被滅亡。這就是西晉集團內鬥的關鍵過程,從中我們能明確看到,士族、寒族、外戚、後宮、宗室,幾股勢力輪番登場。在這些勢力中,有必要對其中一個勢力再詳細盤點一下,就是“宗室”。

剛纔我們說到,西晉在建立之後,大肆分封宗親王,也就是給司馬氏的親族們封地和實權。在歷史上,“分封諸王”是一種很危險的政策,西漢就因爲這項政策,而引發了著名的“七國之亂”。既然有前車之鑑,司馬氏又爲什麼會這麼做呢?過去的解釋是,司馬氏在篡權的過程中,看到曹魏宗室衰落,無法保衛皇帝,才大封宗室。

一步一步獲得政權的司馬家族,又爲何會短暫的結束? 第5張

但通過我們前面的敘述,就可以發現,這個解釋其實站不住腳,因爲,曹魏的宗室並不弱。比如在曹爽時期,宗室的權力已經大到了可以專權的地步,成了引發政變的原因。而且就算是爲了保衛皇帝,也用不着封二十幾個宗親王啊。所以,西晉封王是另有原因,這個原因還是跟“士族”有關。

當時,司馬氏雖然掌控了中央政權,但是當時政治和社會資源,基本上還是掌握在士族手中。而在經歷了“淮南三叛”等事件之後,士族對於西晉政權,總體上偏向於不反對,但也不支持。鍾會、王渾等人對西晉的支持,也只是個人行爲,和整個階層沒有關係。所以,西晉想要控制地方,就只能通過分封宗親的方式來進行。這纔是西晉宗室勢力興起的真正原因。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西晉短暫的歷史中,各種爭鬥都是由這個政權的性質導致的。一句話,西晉這個政權,沒有社會共識。而司馬氏爲了上位和鞏固政權,就組建了一個囊括功臣、外戚、寒族、士族、宗親,各種勢力的集團。但最終卻因爲權力結構太過複雜,導致政治衝突層出不窮。西晉就在這個衝突的過程中,迅速衰敗並走向滅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