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劉璋父子立足益州的嫡系東州兵,爲什麼最後會紛紛投靠劉備?

劉璋父子立足益州的嫡系東州兵,爲什麼最後會紛紛投靠劉備?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東州兵的故事。

赤壁之戰後,劉備取得荊州四郡,時刻等待機會進圖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的機會來了,劉璋邀請劉備入川抵禦張魯,防禦益州。狼來了,怎麼會放棄劉璋一隻厚道的小綿羊。劉備奪取劉璋益州根基的時候,有一股非常特殊又強大的勢力選擇投靠了劉備,他們正是劉璋父子立足益州的嫡系——東州兵。東州兵的投靠讓劉備奪取益州進程更加迅速,成爲劉備建立蜀漢王朝後一個重要的政治派系。

那麼很多人就想問了,東州兵是劉璋父子立足益州的嫡系,爲什麼會投靠劉備,不是應該殊死抵抗嗎?恰恰相反,被劉璋父子打壓的益州本土豪族卻成爲抵抗劉備最狠的角色。想要了解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從東州兵角度來思考問題。

劉璋父子立足益州的嫡系東州兵,爲什麼最後會紛紛投靠劉備?

其一:東州兵到底是什麼兵,主要成分包括哪些

公元188年,漢宗室劉焉領益州牧,成爲第一批擁有實權的諸侯。因爲劉焉不是益州本地人,所以考慮其客籍的身份,他入益州之後,成功建立屬於自己的軍隊——東州兵。

《三國志·蜀書·劉二牧傳》中裴注引《英雄記》言:“先是,南陽、三輔人流入益州數萬家,收以爲兵,名曰東州兵。”

東晉常璩《華陽國志》進一步曰:“時南陽、三輔民數萬家避地入蜀,焉恣饒之,引爲黨與,號東州士。”

《華陽國志》中提及的“東州士”,特指南陽、三輔兩地於漢末避亂入蜀依附劉焉、劉璋之人士。三輔指西漢的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今陝西中部。南陽隸屬荊州,今河南南部一帶,這是關於“東州士”狹義的定義。但漢末避亂入蜀人士來源地域甚廣,三輔、南陽兩地難以涵蓋其範圍,因此所謂“東州士”爲廣義範疇之“東州士”,特指所有漢末先於劉備嫡系荊州集團避亂入蜀之人士及其後人。這些東州士後期統帥的兵馬,大部分所指爲東州兵。

劉璋父子立足益州的嫡系東州兵,爲什麼最後會紛紛投靠劉備? 第2張

值得一提的事情,劉焉的東州兵還有一部分黃巾軍的成分。中平五年(公元188 年)馬相、趙祗在綿竹(今四川德陽北)起義,以黃巾名義相號召,數日內即聚衆數千。不過,很快這支黃巾起義軍被益州豪強賈龍擊敗,而劉焉卻從這些戰敗的黃巾軍之中,“撫納離叛,務行寬惠,陰圖異計”,成功的吸取一部分黃巾軍。

說到底,東州兵就是是由益州黃巾和三輔、南陽地區的流民共同組成的一支軍隊。這支軍隊,對益州本土豪族而已,屬於外來勢力。

其二:東州兵與益州本土豪族的矛盾

公元184年之後,黃巾禍亂,王室衰微,豪強經濟發展迅速,國家對民間控制力持續削弱。就好比劉焉初入蜀時,還受制於益州中大姓豪強,治所只能設在綿竹。劉焉作爲益州牧,自然要加強自己的權力,憑藉自己組建的東州兵,劉焉血腥的鎮壓了益州本土豪族。“託他事殺州中豪強王鹹、李權等十餘人,以立威刑”,“犍爲太守任岐及賈龍由此反攻焉,焉擊殺岐、龍”。因爲這樣的事情,益州本土豪族與劉焉以及東州士之間的關係惡化。

劉璋父子立足益州的嫡系東州兵,爲什麼最後會紛紛投靠劉備? 第3張

劉焉與“東州士”同爲客籍入蜀之人,他們之間的聯合從心理上容易接近。對二者而言,這種聯合能起到雙贏的效果。所以,劉焉大力的扶持東州士。可惜好景不長,興平元年(194年),劉焉因背瘡而死。劉璋上位,成爲益州牧。可惜,劉璋“性寬柔,無威略”,無力平衡東州士、益州本土豪族勢力,“東州士”與益州土著豪族之間的矛盾日趨白熱化。尤其是一些東州士專橫跋扈、侵暴舊民,益州本土人民對他們的行爲甚爲憤慨。這樣的情況,最終激起益州人趙韙叛亂,賴東州人“鹹同心並力助璋,皆殊死戰”,纔將趙韙鎮壓下去。最終以東州士勝利告終,卻引發益州本土豪族的反撲。

其三:劉璋本人的闇弱,引起東州士的極度不滿

雖然賈龍、趙韙的敗亡,卻沒有撼動益州本土豪族的根基。劉璋的懦弱、益州豪強的逼迫造成了“東州士”對劉璋政權的離心。劉璋是個厚道老實人,又沒有稱霸中原的野心,也不像他父親那樣對益州本土豪族敢於大殺特殺,對益州本土豪族更多的是妥協。這樣就讓東州人無法通過劉璋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利益,自然而然,選擇拋棄劉璋。

劉璋父子立足益州的嫡系東州兵,爲什麼最後會紛紛投靠劉備? 第4張

而就在這個時候,漢中的張魯對益州虎視眈眈,曹操孫權劉備在赤壁之戰後,三分立足天下趨勢初現,劉璋偏居一隅的政權岌岌可危,在內憂外患之下,“東州士”亦危如累卵,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思得明君”。

所以,當劉璋邀請劉備入川的時候,法正和孟達爲代表的東州士,就開始紛紛投靠了劉備,法正一見劉備,便向劉備獻上奪取益州的計策,曰:“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懦弱;張鬆,州之股肱,以響應於內;然後資益州之殷富,憑天府之險阻,以此成業,猶反掌也。”

在到劉備與劉璋決裂,正式爭奪益州的時候,消極抵抗、積極投降是爲劉璋守城的“東州士”的普遍策略。其中包括劉璋的姻親吳懿、費觀等。

總之,東州兵和東州士是劉璋父子立足益州的嫡系,卻在劉備入川的時候選擇投靠,毫無疑問是劉璋已經無法滿足東州政治勢力的需要,加上又與益州本土豪族勢力水火不容,自然而然就選擇先一代明主劉備,以爭取更大的利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