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水滸傳》中武大郎真的存在嗎?武大郎的歷史原型是誰?

《水滸傳》中武大郎真的存在嗎?武大郎的歷史原型是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大郎本名武植,河北清河縣武家那村人。武植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谷縣縣令。

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的陽谷縣縣令武植,並不可能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就病死的施耐庵所寫的武大郎的原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水滸傳》中武大郎真的存在嗎?武大郎的歷史原型是誰?

人物存疑

據《清河縣誌》主編表述,自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清河縣誌》首次修志以來,先後經歷了7次重修,其中都沒有關於武潘的任何記載。只是因爲當地民間傳說甚多,在新編《清河縣誌》時,才以民間文學的形式收錄了武大與潘金蓮的故事。

歷史事件

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早亡,自幼家貧。武植之墓,早已被人發掘,他身高七尺,經科學測驗,身高起碼在一米八以上,是一位讀書人。考上進士,後當上縣令。他在任期間興利除弊,清正廉明。

武大郎的配偶潘金蓮,出身名門,大家閨秀,知書達理,對武大郎一心一意。潘金蓮以善良賢惠勤勞仁義的賢妻良母而聞於鄉里。

武植早年貧苦,接受過好友黃堂的資助。武植做官後,黃堂家的房屋失火,他便投奔武植,希望謀個一官半職。不料,他在武家住了3個月,天天好酒好菜,卻始終不見提攜,黃堂感到不滿。

爲發泄心中怨恨,黃堂在回鄉路上四處編造宣揚關於武潘的謠言,並張貼傳單捏造武潘二人的“醜事”。當地惡少西門慶與他沆瀣一氣,添油加醋。但黃堂回到家裏後,卻發現家裏建起了新房子。妻子告訴他,這是武植派人建的。黃堂無比懊悔,但他捏造的武潘倆人的醜惡形象,早已轟動四方,並被施耐庵寫進了小說《水滸傳》。

《水滸傳》中武大郎真的存在嗎?武大郎的歷史原型是誰? 第2張

這一事件,見於施耐庵後人的道歉詩中,也在武大郎本人的墓誌銘中得到了證明。

近來傳說武植是水滸傳武大郎的原型,不過武植墓是荒廢了幾百年纔在1996年重修,墓誌銘內容也是根據後人流傳的故事寫作。且這些故事對照歷史是有問題,例如傳說武植是永樂(1403-1424年)年間的進士,但施耐庵在洪武四年(1371年)已經過世。另他的水滸傳是在生前很多年就已經寫成初稿,不可能拿晚他幾十年才考上進士的武植寫進書裏。其次,明朝洪武到永樂年間的進士,也沒有名叫武植的。

外界評價

武大郎的墓碑銘文就是最有力證據:“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似,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譭,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爲銘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