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連續兩次落榜的吳汝威,爲何將自己名字改成吳情?

連續兩次落榜的吳汝威,爲何將自己名字改成吳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高宗建立南宋以後,朝中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是主戰,一種是主和。其中主戰派的代表,就是宰相趙鼎。趙鼎一直視金人爲大敵,他上任後始終主張出戰,並積極籌劃抗金大計,四處招攬人才。

此時有個叫錢唐休的讀書人,才華橫溢,便被推舉給趙鼎。趙鼎看到他的名字後,心想他的這個名字不吉利啊,因爲錢唐諧音“錢塘”,是都城杭州的別名,錢唐休不就是代表着“錢塘休止”,大宋要就此終結嗎?因此最後趙鼎並沒有錄用錢唐休。

如今很多父母在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都會研究很久很久,因爲名字是個寓意,往往蘊含着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現代社會如此,更何況是迷信的封建社會呢?可想而知,古代文人有多不容易,明明自己德才兼備,最終卻因爲名字吃了虧。而吃虧的還不止錢唐休。

連續兩次落榜的吳汝威,爲何將自己名字改成吳情?

折彥質是折家第七代名將,宋高宗對他很是器重,他文武雙全,曾與岳飛、韓世忠一同抗敵。在任樞密院參知政事期間,折彥質是趙鼎的副手。

有一次趙鼎和折彥質呈上奏摺,由於奏摺是二人合擬的,所以名字附在同一份奏摺上,趙鼎是上司,所以名字在上面。結果有人看到連着的“趙鼎折”三個字,便感嘆道:“相位怕是要易主了”。果然後來秦檜誣陷趙鼎,後者因此而罷相,慘遭流放。一代抗金名相,就這樣“折”在秦檜手上。

除了這些在仕途上,因爲名字而吃虧的文人,還有就是原本可以高中狀元,卻因名字落選的舉子,這纔是最可惜的。

連續兩次落榜的吳汝威,爲何將自己名字改成吳情? 第2張

就好比永樂年間一次科舉,一名叫孫日恭的舉子被擬定爲狀元,朱棣在做最後定奪的時候,一眼將孫日恭的名字看成了“孫暴”。他對這個名字感到十分不滿,就開始翻後面的名字,看看有沒有較爲順眼的。

結果他就看到了探花邢寬的名字,於是對主考官說:“本朝只許刑寬,豈宜孫暴?邢寬者,量刑之寬也,唯寬待臣民,才能天下太平。”主考官頓時領悟朱棣的意思,便將邢寬改爲狀元。然而這個邢寬並沒有多大本事,他是蕪湖人,當初蕪湖知府就不怎麼看好他,認爲他空有名氣,自身卻無真本事。當邢寬中狀元后,還寫了首詩諷刺知府,詩中寫道:“邢寬只是舊邢寬,朝佔龍頭夕拜官。寄語黃堂賢太守,如今卻是聱牙酸。”可見這個邢寬,還有些小肚雞腸,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子。

時間到了嘉靖朝,當時無錫有個學子叫吳汝威,他自身很有才華,可是接連經歷了兩次落榜。他很希望上天能夠有情地憐憫他一次,於是乾脆將名字改爲“吳情”。情字是挺好的,可他忽略了自己的姓。改名後吳情接着參加科舉,這次他的才華得到主考官的肯定,被擬定爲一甲第一名。可是嘉靖皇帝看到後,皺着眉頭說道:“天下豈有無情狀元?”於是又開始翻閱其他試卷,最終看到一個叫秦鳴雷的人,便決定將他錄爲狀元。

原來,嘉靖信道,什麼事都要靠占卜來評定優劣,就連做夢也是如此。在殿試的前一天晚上,他剛好夢到電閃雷鳴,如今看到秦鳴雷的名字,他便認爲這是上天爲他派來的賢臣,於是欽定他爲狀元。至於吳情,就這樣被嘉靖“無情”地調到了探花的位置。爲此還有人諷刺道:“無情舉子無情帝,鳴雷只好撿便宜。”不過這個秦鳴雷,比當初朱棣選中的邢寬要好很多,可惜他後來遭人排擠,不得已致仕回鄉教書。

到了清朝咸豐時期,仍然有個德才兼備的人,吃了名字的虧,他叫做範鳴瓊。他在殿試的時候,本來名列前茅,按照規矩,最差也能獲得縣官一職。可是範鳴瓊最終只被授予主事一職,這讓他百思不得其解。之後有人建議他收買咸豐的近臣,弄清楚是怎麼回事,範鳴瓊雖然知道這樣做不好,但是出於好奇,他還是這樣做了。直到這時他才得知,原來咸豐見到他的名字時,認爲範鳴瓊的諧音是“萬民窮”,所以就沒有重用他。

範鳴瓊得知真相後哭笑不得,只好改了個名字叫範鳴和,這樣萬民就能一團和氣了。可惜的是即便改了名,咸豐也沒有再給他一次機會。然而比起他,有個叫劉顏瑞的官員更加倒黴。

這個劉顏瑞本來是五品同知,在官場上也算混得比較不錯了。可是有一次咸豐召見他,硬是認爲他的名字讀起來像“流眼淚”。當時國局動盪,咸豐無時無刻不想流眼淚,見到他的名字覺得十分難受。就這樣,劉顏瑞硬生生被貶爲平民,發回原籍。

古代文人想要走上仕途,最好的途徑就是科舉。有些人十年寒窗,好不容易見到光明,卻因爲名字被活生生剝奪權利。不得不說,古代的皇帝真是任性,憑藉自己的喜好,就可以隨便毀掉一個人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