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喜歡詩風獨樹異幟的高適,爲何25年科舉不中?

喜歡詩風獨樹異幟的高適,爲何25年科舉不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適是唐代“四大邊塞詩人”之一,與岑參並稱“高岑”。

高適的人生很富有傳奇色彩,50歲之前,基本是幹啥啥不成,屢試不第,仕途無名,過得非常窘迫困頓,唯一好處就是閒來無事遊歷了不少地方。50歲之後,他卻猶如神靈附體一般,毅然投筆從戎,10年間就從一介書生變爲馳騁疆場的大將軍。《舊唐書》說:“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高適成爲唐代唯一一個因軍功而封侯的詩人。

喜歡詩風獨樹異幟的高適,爲何25年科舉不中?

唐朝詩人高適(左)和岑參

高適性格豪爽、心胸豁達,不是個循規蹈矩的人。他看不太上常規的科舉考試內容,喜歡劍走偏鋒、獨樹異幟,結果從20歲考到45歲,屢試不中。這期間,高適也想走軍功報國的路子,曾經北上薊門,奔赴邊塞,投奔當時駐防薊門的信安王李禕,可惜李禕沒有接納他。高適在邊塞遊歷兩年後,終因“北路無知己”,失望地結束了這次行程。

投軍報國無門,高適只能重走令人難熬的科舉入仕之路。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的堅持最終有了結果。公元749年,詩名遠揚的高適得到了宰相張九齡的弟弟、宋州刺史張九皋的賞識。在他的推薦下,高適參加科舉考試終於中第,被授了個封丘尉的芝麻官。這一年,他已年近半百、兩鬢斑白。

在封丘尉任上,高適越幹越沒勁,既受不了迎來送往、阿諛奉承的官場習氣,又看不慣惡吏橫行、百姓遭難的悽慘場面。幹了3年後,高適就辭掉了這個千辛萬苦得來的小官,重燃從軍報國之夢。好在這次他沒有等多久,擔任隴右節度使的唐朝名將哥舒翰看中了他,邀請他加入了自己的幕府。自此,高適的人生翻開了新的篇章。

安史之亂爆發後,高適輔佐哥舒翰堅守潼關,可恨宰相楊國忠出於私利,慫恿唐玄宗強行下詔命哥舒翰出關迎敵。哥舒翰被逼無奈,“慟哭出關”,結果中伏全軍覆沒,哥舒翰被俘投敵。潼關失守後,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

高適在亂軍之中沒有慌亂,也沒有被功名利祿所誘惑,他冒死走小路緊趕慢趕,終於追上了玄宗李隆基。他爲舉朝謾罵的哥舒翰做了一些辯解,義正辭嚴指出了宰相楊國忠、監軍李大宜應負的責任。李隆基感念他的忠貞,也認爲他說得很有道理,就提拔他當了諫議大夫

面對安史之亂和永王李璘叛亂帶來的動盪時局,高適被繼位的唐肅宗李亨任命爲淮南節度使,主持平定永王叛亂。高適運籌帷幄,攻心爲上,很快就瓦解了叛軍的士氣,永王李璘兵敗被殺。隨後高適又受命參與征討安史叛軍,解了雎陽之圍。

因爲平叛功勞,高適受到唐肅宗的重用,威望與日俱增,讓嫉賢妒能的權宦李輔國十分不爽,多次在皇帝面前打高適的小報告,導致高適降職。不過亂世之中,像高適這樣的大將之纔是壓不住的,不久他就先後被任命爲蜀州刺史、彭州刺史,率軍平定了蜀中叛亂。

唐代宗李豫登基後的第二年,高適就任劍南節度使,率軍抵禦吐蕃入侵,因敵我力量懸殊,戰事不利。不久,高適奉詔回朝,轉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進封爲渤海縣侯,實現了以軍功封侯的人生理想。

喜歡詩風獨樹異幟的高適,爲何25年科舉不中? 第2張

馳騁沙場的高適

高適一生爲人正直、豪俠仗義,朋友很多,但有一件事卻受到別人的詬病。他的好朋友大詩人李白因爲一時糊塗,當了永王李璘的幕僚。高適率軍平定永王叛亂時,李白曾寫信向他求救,他卻漠然置之,這讓很多人不解。其實這正是高適政治上老道成熟的表現,作爲一軍主帥怎能因私廢公、與叛賊拉拉扯扯呢?這樣做,非但救不了李白,連他自己也會被李輔國之流構陷下獄。

高適是個性情中人,思維活躍、感情充沛、活力四射,正是成爲一名好詩人的必備要素。他創作的邊塞詩、民生詩、詠懷詩、送別詩中都有不少佳作,像《燕歌行》《薊門行五首》《塞下曲》《古歌行》《別董大二首》《東平路中遇大水》等,都直抒胸臆、感情真摯、筆力雄厚,形成了雄渾悲壯、古樸蒼勁的藝術風格,具有很強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