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胡雪巖臨死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這個白虎到底是什麼

胡雪巖臨死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這個白虎到底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胡雪巖和白虎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胡雪巖,本名胡光墉,出生在安徽徽州績溪,他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紅頂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經商的朋友們可能會非常熟悉他,他在彌留之際,告誡子孫:

“勿近白虎。”

那麼白虎到底是什麼呢?這個時候我們就不得不看一下胡雪巖的發家史了。

胡雪巖臨死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這個白虎到底是什麼

一、白手起家,初露風頭

胡雪巖出生在徽州績溪湖裏村,小時候家裏十分貧窮,沒有怎麼接受過教育,只是讀了兩年書認識幾個字,便因爲家庭的原因以幫人放牛謀生,但是在他12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因病去世了,這一打擊讓胡雪巖的家庭雪上加霜,已是陷入絕境的胡雪巖也沒有再放牛了。

第二年,也就是在他13歲的那年就開始孤身闖蕩江湖了,他隻身來到了杭州,在雜糧店裏、金華火腿商行裏都當過小夥計,在杭州“信和錢莊”當學徒的時候,從掃地、倒尿壺開始,幹了三年就因勤勞、踏實成了錢莊的正式夥計。

胡雪巖的勤勞能幹,深受所有僱主的喜歡,也正是因爲他的這一品質,他的命運在他19歲這年發生了很大變化。

胡雪巖臨死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這個白虎到底是什麼 第2張

19歲那年胡雪巖在杭州阜康錢莊於掌櫃手下當學徒,他工作十分勤奮,辦事也靈活,而且於掌櫃沒有孩子,所以便把胡雪巖當自己親生兒子來看待,在生活上非常照顧他。

胡雪巖也十分任勞任怨,聰慧善良,於掌櫃把自己一生的經商技能都交給了胡雪巖,在於掌櫃去世的時候,他便把自己打理了一輩子的錢莊託付給了胡雪巖。

在當時這座錢莊的價值已經超過了幾千兩白銀,這也是胡雪巖成爲富可敵國商人的開始。

二、亦官亦商,功成名就

在26歲的時候,胡雪巖結識了“候補浙江鹽大使”王有齡,爲了幫王有齡補實官位,挪用了錢莊的錢,事發後被趕出錢莊。

過來幾年,王有齡擔任湖州知府,不久後又調任杭州知府。在王有齡任湖州知府的期間,胡雪巖開始代理湖州公庫,用湖州公庫的現銀扶助農民養蠶,再就地收購販賣,脫手變現,積累了不小的財富。

胡雪巖臨死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這個白虎到底是什麼 第3張

在胡雪巖37歲時,王有齡升任浙江巡撫,感恩圖報,大力幫助胡氏的“阜康錢莊”。隨着王有齡的不斷升官,胡雪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在庚申之變中,胡雪巖暗中與軍界勾搭上了,大量的經費存在胡雪巖的錢莊中,幾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戰時財經。

中國有句傳言叫

“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巖。”

之所以現今爲止胡雪巖沒有任何一個商人超越的原因,就是因爲胡雪巖幫助左宗棠收復了新疆。

當時新疆被一個叫阿古柏的中亞酋長盯住了有的國外勢力想支持他把新疆分裂,離開中國發展成一個獨立的國家,這件事清朝不同意,左宗棠也不同意,雖然清朝讓左宗棠把新疆給打回來,但是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清朝的國庫空虛,沒有軍費去攻打新疆。

胡雪巖臨死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這個白虎到底是什麼 第4張

這個時候胡雪巖對左宗棠說這錢我出,他向國外銀行借了一千多萬兩白銀,正是有了這些錢,有了軍費左宗棠才成功把新疆收復回來了,收復新疆以後,左宗棠曾評價:“雪巖之功,實一時無兩。”

三、慘然離世,臨終告誡

清光緒八年,胡雪巖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花了兩千萬兩,使生絲價格壓的很低,想壟斷絲繭交易,但卻引起外國商人的共同抵制。

近代中國第一場大商戰開始了,胡氏高價收購國內所有的新絲,佔據上風。誰知“天象”忽然大變。意大利的生絲突然大豐收緊接着中法戰爭爆發,金融危機隨着發生。到了這個時候,胡雪巖已無力迴天。

清光緒九年,被迫賤賣,虧耗一千萬兩,家產散失了一半,頓時風聲四播。各地官員聽聞這個消息羣起敲詐勒索,侵佔胡雪巖在各地的資產。

朝廷知道這個消息後,下旨讓時爲閩浙總督的何璟、浙江巡撫劉秉璋密查胡雪巖資產,以備抵債。過了一段時間清廷再下諭旨,將胡雪巖革職,並讓左宗棠追剿胡雪巖欠款。第二年正月,清廷下旨催促左宗棠加緊清理。左宗棠派人去查封杭州胡雪巖的當鋪、商號等,並向清廷奏報。

胡雪巖臨死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這個白虎到底是什麼 第5張

清光緒十一年七月,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巖在貧恨交加中鬱鬱而終。

到這裏我們就能理解,臨終前的胡雪巖爲何告誡子孫“勿近白虎”了吧,對胡雪巖來說,把推上首富之座、享盡榮華富貴的是“白虎”,把他推向深淵一蹶不振,落魄後慘遭查封的也是這些“白虎”,而這白虎就是雪花花的白銀啊。

胡雪巖臨死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這個白虎到底是什麼 第6張

胡雪巖不讓子孫“勿近白虎”白銀,實際上就是告誡後人不許再做生意經商,因爲商場如戰場,失敗了的後果不堪想象,胡雪巖的後人也都遵從胡雪巖的臨終囑託,子孫衆多卻無一人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