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李世民爲何要傳位給性格軟弱的李治?實際上是用心良苦,無奈之舉!

李世民爲何要傳位給性格軟弱的李治?實際上是用心良苦,無奈之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世民同自己的父親一樣,子女很多。他共有14個兒子,20個女兒。在古代時期嚴格的嫡長子繼承製度下,可以進入儲君行列的實際上就是他與長孫皇后生的3個兒子,也就是所謂的嫡子。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李世民爲何要傳位給性格軟弱的李治?實際上是用心良苦,無奈之舉!

他們分別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和晉王李治即後來的唐高宗。三個兒子中李治年齡最小,論寵愛程度他不如四哥李泰,論身份比不上大哥李承乾,怎麼最後是他當上了皇帝呢?一切還得從李承乾謀反說起。

說起李承乾,光聽名字,便是一個穩妥的即位之君。承乾,承乾,就是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武德二年出生,因爲這位皇子生於太極宮承乾殿,故以此殿爲名,取名李承乾,字高明。武德七年,李承乾徙封中山王。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是爲太宗皇帝,十月癸亥,年僅8歲的李承乾被冊立爲太子。一開始,太宗皇帝就把他當做儲君培養,給他找的老師都是當世名賢,陸德明與孔穎達這兩位儒學大師早早就陪太子一起讀書。隨着年齡的增長,李承乾開始做一些不着邊際的事情,即使是這樣,唐太宗仍不願廢立太子,還將魏徵派給他做老師。雖然對老四李泰他也很喜歡,其實只是想變着法的激勵一下太子,讓他振作起來,只可惜李承乾以爲自己的太子之位可能不保,於是做了蠢事。

貞觀十七年,對於同樣深得父親寵愛且懷有謀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試圖暗殺失敗後,李承乾和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爲強,起兵逼宮,結果事情敗露。李世民大爲傷心,召集羣臣商量解決辦法,羣臣都不敢說話。李世民愛子心切,對於兒子謀反,他最後也僅僅將他貶爲庶人,而那些從犯都被誅殺,一個不留。這時候,一直爲太宗喜歡的魏王李泰開始向父親撒嬌,對皇位繼承權發動了一輪又一輪攻勢。沒了太子,李世民也在考慮大唐該傳到誰的手裏?這時候李泰向父親說,如果自己即位,百年之後會殺掉自己的兒子讓自己的弟弟李治即位,這一番話的險惡用心被朝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無情的揭穿,李世民無奈,李治進入了他的視野。

他和長孫無忌討論下一任繼承人的時候,舊唐書中時這樣記載的:

“承乾言亦是。我若立泰,便是儲君之位可經求而得耳。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

如果立李泰爲國之儲君,他的心狠手辣,肯定李治還有李承乾這兩個愛子會保不住,李泰會殺了他們以絕後患。如果立李治爲太子,李治性格軟弱,而且寬厚仁慈,這樣的話,魏王和廢太子都可以保全。貞觀十七年四月初七,李承乾事件後的一個星期,李世民親駕承天門,宣佈李治成爲第二任太子。

經歷過手足相殘的李世民,曾經殺了自己兄弟,實在不願意在看到這樣的事情在大唐再次上演,對於自己和獨孤皇后的三個愛子,他做出了這個決定也只能說是用心良苦,無奈之舉。而李承乾在被廢之後,僅僅三年沒過多久便在黔州鬱鬱而終,正如李世民料想的那樣,李治即位後,對哥哥李泰還是很好的,優惠有加,於永徽三年死於鄖鄉,高宗追贈其爲太尉、雍州牧,諡曰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