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你見過三塊錢的人民幣嗎?盤點那些奇葩的幣值

你見過三塊錢的人民幣嗎?盤點那些奇葩的幣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普遍流通的人民幣已經是第五套了,以元爲單位,它一共有6種面值。就是1、5、10、20、50、100元6種。當然在第四套人民幣中,我們還有2元的面值,而在最早期的第一套人民幣裏,由於當時通脹仍然比較嚴重,所以最大的幣值也曾經有過5萬元這樣的“巨鈔”。

但不管怎麼變化,我們都理所當然地認爲,鈔票的面值大概逃不出1、2、5、10這幾個數字。畢竟我們都習慣了10進制,這幾個數比較容易計算嘛!但你知道,在人民幣的歷史上,還曾經有過“3元”這樣的奇葩嗎?

其實還真有!3元面值是第二套人民幣中的一種。顏色爲深綠色,上面印有井岡山龍源口石橋的圖案。1928年,紅軍在這裏取得了著名的“龍源口大捷”。

你見過三塊錢的人民幣嗎?盤點那些奇葩的幣值

第二套人民幣中的3元幣

爲啥會有“3”這樣的奇怪數字出現呢?原來在當初設計第二套人民幣的時候,原本打算將最高面額定爲100元,但考慮到當時美國與臺灣的敵對情況,一旦100元這樣的“大鈔”遭到對方僞造,損失和風險將異常巨大,因此斟酌到最後,仍然將最大的面值定在10元。

但這樣一來,需要印刷的鈔票數量就急劇增多。我國當時根本沒有這樣的印刷能力,因此不得不將新鈔的印刷任務委託給蘇聯。但即使是蘇聯,要在短時間內印出大量的1元和2元錢也有一定困難,因此就提出了增加3元幣。當時蘇聯國內的盧布等貨幣也普遍存在3的面值,於是最後經過討論,就確定了“3元人民幣”的方案。最後印出來的3元也就被稱爲“蘇三幣”。

不過第二套人民幣的流通時間不長,到了60年代,隨着中蘇關係的惡化,中國顯然不能再允許自己貨幣的母版、紙張和油墨都掌握在敵對國家的手中。所以到了1964年,這套人民幣就停止了流通,而3元幣也就隨之淡出了普通人的視野。由於存世量稀少,它如今已經成爲收藏家們搶購的熱門。一張品相好的“蘇三幣”,其價格已經炒到了4萬多。

其實不止人民幣,還有很多貨幣也曾有過“3元”的歷史。正如前述,中國的3元其實是從蘇聯學來的。在蘇聯(俄羅斯)的歷史上,長期存在着面值爲3的貨幣。比如被稱爲Altyn的3戈比硬幣,還有3盧布鈔票,等等。

你見過三塊錢的人民幣嗎?盤點那些奇葩的幣值 第2張

俄國的3戈比硬幣

美元也曾有過“3”的歷史。1864年起,美國曾短暫地發行過“3分”的紙幣,頭像爲華盛頓。當然流通時間也不長,但至少在那段時間裏,美國人“虎軀一震,三分走人”是有可能實現的。

你見過三塊錢的人民幣嗎?盤點那些奇葩的幣值 第3張

歷史上的3美分

除了3之外,還有哪些“奇葩”的面值呢?25算是最常見的一種,因爲是100的1/4嘛,所以其實也很流行,比如如今仍在流通的25美分硬幣。另外,羅馬尼亞、伊拉克、海地等國也都有面值爲25的鈔票。

25還能接受,60就比較少見了。雖然60是100以內約數最多的5個數字之一,但“60元”真的好用嗎?或許這要問問東南亞的人民,因爲他們的銀行比較喜歡這個數字。比如孟加拉國最近發行的面值60塔卡的紀念幣

你見過三塊錢的人民幣嗎?盤點那些奇葩的幣值 第4張

孟加拉國的”60塔卡“

泰國不甘落後,也發行過60泰銖的貨幣。

你見過三塊錢的人民幣嗎?盤點那些奇葩的幣值 第5張

泰國的”60泰銖”

大概是受了感染,在南亞的印度有樣學樣,同樣發行過60盧比的紀念幣。

你見過三塊錢的人民幣嗎?盤點那些奇葩的幣值 第6張

印度的“60盧比”

其實60也倒罷了,有趣的是,孟加拉國大概生怕湊不成100的整數,還發行了40塔卡的紀念幣以“配套”。

你見過三塊錢的人民幣嗎?盤點那些奇葩的幣值 第7張

孟加拉國還有“40塔卡”

而爲了響應東南亞國家在貨幣數字上的光榮傳統,1976年,馬來西亞政府曾發行過“15林吉特”的硬幣。

你見過三塊錢的人民幣嗎?盤點那些奇葩的幣值 第8張

馬來西亞的“15林吉特”

不過,在東南亞的數學競賽中,恐怕誰也比不過緬甸。從1985年起,緬甸政府印刷了大量的“奇葩面值”鈔票,從15緬元、到35、45、75、90緬元,一個不缺。

你見過三塊錢的人民幣嗎?盤點那些奇葩的幣值 第9張

面值爲35和75的緬元

面對這樣的鈔票,我只能說,I服了U,就算緬甸人民的算術確實全亞洲最強,也用不着這麼拼吧?想象一下,你在商店裏要買一個價值980元的東西,而你口袋裏只有面值35和45元的兩種鈔票,那麼應該分別拿出多少張纔對呢?一分鐘以內計算不出的人,恐怕都應該去緬甸接受一下魔鬼訓練。

當然了,也不只是亞洲纔有這樣的奇葩幣值。歷史上,歐美同樣不差。比如早期的加拿大,並沒有統一的發鈔銀行,所以很多私人銀行曾經印刷過許多奇特的鈔票,在私人領域流通。下面兩張分別是當時的“6元”和“7元”。

你見過三塊錢的人民幣嗎?盤點那些奇葩的幣值 第10張

加拿大的早期紙幣

而說到接受“殘酷”的算術考驗,英國人也要說話了,我們不比緬甸人民差到哪裏去啊!你別看今天的英國首相連9乘8等於多少都算不出來,但歷史上,英國人民可是長期忍受着各種幣值和古怪的進位。當年通用的英國貨幣單位至少有英鎊、畿尼、先令、便士、克朗、法新、弗羅林等七種。而在兌換關係上:

1英鎊=20先令,1先令=12便士,1克朗=5先令,1弗羅林=2先令,1便士=4法新……

好吧,這些還都不算啥,最倒黴的是習慣用金畿尼結算的那些上層人物,本來一個畿尼就等於一個英鎊,但由於金價變動,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一個畿尼相當於21或者22個先令。現在請聽題:37個畿尼等於多少個先令呢……嗯,爲啥以前英國的數學比現在牛很多?恐怕和當時繁瑣的貨幣體制也有關係吧?不是牛頓這樣的人物,也做不了皇家造幣廠的廠長啊!

你見過三塊錢的人民幣嗎?盤點那些奇葩的幣值 第11張

英國金畿尼

其實撇開這些形形色色的面值不談,我們不妨問自己一個有趣的問題。純數學而論,哪些面值的組合體系纔是最有“效率”的呢?換句話說,從平時的“找零”情況來看,我們現在習慣的這套1-2-5-10系統,它真的最科學嗎?

其實還真有很多數學家研究過這個問題。滑鐵盧大學的計算機專家就發表過論文,他計算出,如果我們平時遇到“找1元”、“找2元”……直到找“99元”,假設這些情況發生的概率都相同,而紙幣的不同面值保持爲4種。那麼,在這個前提下,“1元-5元-18元-29元”這樣的面值設計纔是最有效率的,平均每次只需用到3.89張鈔票即可完成“找零任務”,比現有的效率要提升近21%。

不過,或許這樣的貨幣體系,只有當機器人統治世界的那一天才能真正實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