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中世紀的“黑死病”到底是什麼病?

中世紀的“黑死病”到底是什麼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黑死病(鼠疫)的一種症狀,患者會出現大塊黑色而疼痛並且會滲出血液和膿汁的腫瘤。受感染的人會高燒不退且精神錯亂,所以這種特殊瘟疫被人們叫做“黑死病”。黑死病可能是一種淋巴腺腫的瘟疫,由細菌引起的傳染病。這種病菌是由跳蚤的唾液所攜帶,帶疫的跳蚤可能是先吸到受到感染的老鼠血液,再跳到人體身上,透過血液把細菌傳染到寄生主的體內。很多人在感染後的四十八小時內就死掉,但亦有少數人能夠抵抗這個傳染病和存活下來。

黑死病(Black Death或Black Plague醫學稱之bubonic Plague)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起源於亞洲西南部,約在1340年代散佈到歐洲,而“黑死病”之名是當時歐洲的稱呼。這場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7500萬人死亡,其中2500萬爲歐洲人。根據估計,中世紀歐洲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死於黑死病。

黑死病對歐洲人口造成了嚴重影響,改變了歐洲的社會結構,動搖了當時支配歐洲的羅馬天主教會的地位,並因此使得一些少數族羣受到迫害,例如猶太人、穆斯林、外國人、乞丐以及痳瘋病患者。生存與否的不確定性,使得人們產生了“活在當下”的一種情緒,如同薄伽丘在《十日談》(The Decameron)之中所描繪的一般。

中世紀的“黑死病”到底是什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