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萬象 > 歷史劇 > 國慶特別節目《石庫門的笑聲》,於昨晚在東方衛視播出

國慶特別節目《石庫門的笑聲》,於昨晚在東方衛視播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方衛視播出了國慶特別節目《石庫門的笑聲》。我沒有聽過毛猛達和沈榮海兩位藝人的現場,所以早前看到《石庫門的笑聲》節目宣傳的時候,並不“感冒”。節目開播之後,也是抱着掃兩眼、瞧熱鬧的心態去看的。不過,看了幾分鐘之後,我便覺得,《石庫門的笑聲》不簡單,看了半小時之後,已經深爲讚賞,看完了全部內容之後,感覺有話想說。所以,寫這篇文章,一面是向還沒看到這個節目的網友們推薦之,一面,則是和已經看過的網友們討論,聊一聊這個《石庫門的笑聲》爲什麼好。

國慶特別節目《石庫門的笑聲》,於昨晚在東方衛視播出

《石庫門的笑聲》最首先的好,當然是在上海方言內容當中抓包袱、找哏兒、產生笑點。包袱、笑點和哏這種說法,是北方相聲的,我不知道用在海派喜劇裏邊是否合適。也不知道,海派喜劇裏邊是不是也有自己特定的術語。請原諒我的才疏學淺,如果有懂行的上海網友,還望不吝賜教。

其實,所有的地方喜劇,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在獨屬於自己的語言結構當中找包袱、笑點。我們很多地方戲曲當中,也有不少的喜劇式的內容,在獨屬於自己的語言結構當中找笑點包袱。甚至於純然的喜劇作品當中,都是要基於自己的語言文化體系的。二人轉,得東北話演纔有趣。聽相聲,要是聽天津話的,則更爲有趣。看港式喜劇,還得聽咱們廣東話才能獲其精髓。包括一些川味兒的喜劇,換成普通話,就丟很多包袱。

國慶特別節目《石庫門的笑聲》,於昨晚在東方衛視播出 第2張

咱們當下,用普通話表演的相聲、小品,也有很大的成績。這是在基於中華民族整體語言文化體系之上的喜劇創作和表演,非常值得肯定。與此同時,很多地方喜劇形式,也非常有價值。這次,《石庫門的笑聲》是基於上海方言的喜劇作品,在這個完整的作品當中,我們能夠聽到真切的老上海語言。

我看完節目之後,發了一個稱讚《石庫門的笑聲》的動態內容。大量網友的留言,都是對這個特別節目的好評。但也有一位認爲,這是拿上海方言收割所謂的老上海人的情懷罷了,在全國範圍內,沒有意義。我不同意這種說法。任何的方言,都有自己的親切感,這種親切感,不僅僅是對於本地人的。就像這次的《石庫門的笑聲》,我是北方人,還真聽不懂上海話的內容。但是,中國文化有一個非常厲害的地方,那就是“書同文”。

國慶特別節目《石庫門的笑聲》,於昨晚在東方衛視播出 第3張

雖然聽不懂上海話,但節目上標註的字幕,則是漢語普通話的。這是全國乃至於全球華人都看得懂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香港電影剛剛以碟片的方式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我們這些北方人也聽不懂廣東話。但是,因爲有字幕,所以能夠在粵語的調性當中找劇感、喜感。這次的《石庫門的笑聲》也是同理。其實,聽的就是這種語言譜系當中的調性。調性有了,結合字幕,由我聽來,反倒是覺得更爲真實,更爲直接戳中笑點。

所以,我覺得,方言喜劇是普通話喜劇的重要補充,因爲中華文化的“書同文”,方言喜劇斷然不必侷限到自己的方言區當中。我們的電視工作者們,也不用覺得,這樣的方言喜劇,只有自己的方言區喜歡。這次的《石庫門的笑聲》,我這個北方人就非常喜歡。因爲它能讓我最直接地接觸上海文化。

國慶特別節目《石庫門的笑聲》,於昨晚在東方衛視播出 第4張

《石庫門的笑聲》第二點好,則是基於第一點的,那就是有原汁原味的上海生活。論述這一點之前,我想先提一部曾經的熱播劇《裝臺》。這個《裝臺》爲什麼好呢?因爲它有大量的西安話,且有西安話背景之下的西安城中村生活。藝術的偉大之處,就是承載這些生活,並且在承載的過程當中,洞察生存的真相。《裝臺》要是全部換成普通話,就丟很大的味道。同樣的例子,則是《山海情》。《山海情》首播的時候,好幾家衛視同步播出,寧夏衛視和東南衛視好像是方言版,就比普通話版本好很多,更具備真實感。

我們講影視作品當中的方言真實,並不是說推廣普通話不重要。相反,在很多偏遠的地區和部分文化相對“保守”的地區,推廣普通話依舊任重道遠。十幾年前,我們支援教育的時候,發現河北南部很多地區,教師人員當中還有不用普通話授課的,甚至於在很多民衆當中,依舊拿回家說普通話爲“忘本”。基於此,當然要大力推廣普通話,尤其是向這些地區。

國慶特別節目《石庫門的笑聲》,於昨晚在東方衛視播出 第5張

但是,藝術創作和表達當中,方言的真實感,確實不能忽略。比如說,咱們聽這句“二他媽快拿大木盆來”——換成普通話講,就包袱全丟了。回到《石庫門的笑聲》當中,上海方言呈現的內容,都是石庫門裏的生活小事兒。這期的作品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吃大閘蟹,忘了買醋,去鄰居家借醋,鄰居最後想反借兩隻大閘蟹吃吃。這是市井煙火氣當中最好的生活。在這種生活真實當中,又能找到包袱,且拿市井的言語去演繹,創作和表演上,都非常高端。

用市井語言的方式,在市井生活當中找樂子,從而可以洞察市井的人心百態。類似的例子,比如馮鞏老師的電影《沒事偷着樂》,天津方言版的,實在太哏兒了。講的都是辛酸的故事,但看到的都是角色生活的堅毅和樂觀。這是非常向上的一種動力感。這種動力感,在《裝臺》當中,也有類似的出現。反觀這次的《石庫門的笑聲》,給觀衆的,也是這種上海弄堂裏的生活動力。

國慶特別節目《石庫門的笑聲》,於昨晚在東方衛視播出 第6張

《石庫門的笑聲》第三點好,則是基於第一點和第二點的,那就是對生活和時代的禮讚。這樣的作品,如果立意向下了,也就索然無趣了。我們現在很多所謂的流傳很廣的相聲,拿搭檔老婆找哏兒,拿搭檔親爹找哏兒,甚至於只找那些“軟情色”的哏兒,就是典型的創作向下。這種哏兒你笑完了之後,會瞧不起自己。

回到《石庫門的笑聲》當中,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作品,是兩位角色去“種草”,四位老闆合夥開店,每一位老闆依次登場,展現自己大方待客的一面。這個作品,哏兒都是向上的。而最終的藝術效果,則是對長三角經濟帶一體的最好禮讚。看完了這個節目,觀衆可能會發現,創作向上,依舊可以出這麼好笑的內容。

《石庫門的笑聲》整體節目立意取向,也是歌頌的、禮讚的,對上海和對時代的喜劇式的歌詠。它因爲是歌頌型喜劇就不好看了嗎?當然沒有。這種基於上海弄堂市井生活的歌詠,反倒是讓全國觀衆都能感受到親切感,都想去上海看看,旅旅遊,產生了對生活的更多美好向往。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