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萬象 > 歷史劇 > 盤點《武媚娘傳奇》中的歷史真相

盤點《武媚娘傳奇》中的歷史真相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電視劇《武媚娘傳奇》正在熱播,如果將焦點從“切胸”挪到“歷史真相”,還可以發現更多有趣的問題。劇集播出近半,仔細看下來,頗多地方還是可以看出歷史的痕跡,比如稱皇帝爲“大家”、羚羊角破金剛石等,但正因似是而非,才讓人真假莫辨。

 “武媚娘”本是當時流行歌曲名

劇中第17集, 武則天以極爲霸道的方式,破解了北漠院士出的“找出這片菊花中最美的一朵”的題後,又騎着馬、口銜那朵菊花讓唐太宗射了下來,太宗很開心,於是賜名“媚娘”。

“武則天”之稱,是根據尊號“則天大聖皇帝”以及去帝號後的“則天大聖皇后”而來的,後人據此纔有了“武則天”這個稱呼(不要問爲什麼不叫武大聖),“四庫全書”中只有如《山堂肆考》、《蜀中廣記》等明代以後的文獻中才有此叫法。而另一個大家熟知的名字是武曌,是武則天臨朝稱制後自己取的。曌字是女皇陛下自己造的,其他還有埊等,一共12個。

那麼在武曌之前,女皇陛下就是以“武媚娘”爲名嗎?兩唐書中說的是,“既見帝,賜號武媚”。所以說,太宗給武才人的名號是武媚,至於“武媚娘”則是當時的流行歌曲,如《樂府詩集》中有陳後主所作的《舞媚娘三首》,又如隋開皇(581-600)末年,太子楊勇宴會上,左庶子唐令則就唱了《武媚娘》。這首歌曲可能有些葷,所以被太子洗馬李綱罵爲“淫聲”。但是老百姓就愛這些樸素直白的吶喊,所以唐高宗永徽年間(650-655)民間都在唱《武媚娘》神曲,似乎應了武媚之名,不久高宗就立已經是昭儀的武媚爲皇后。

盤點《武媚娘傳奇》中的歷史真相

在武則天被賜號武媚之前,肯定還有其他稱呼,也就是原名,因爲她有個姐妹叫做武順,所以她爹不可能不給她起名字,但現在已經很難考證了。有學者根據當時對武則天的避諱原則,認爲所諱“華”字可能是她的本名,或名字中的一個字。但如此同樣有悖避諱原則,因爲她爺爺叫武華。

稱皇帝爲“大家”合適嗎?

劇中宦官或嬪妃有時候會稱唐太宗爲“大家”,這是符合當時情況的。大家一詞最早是指卿大夫之家,後來民間用於僕從對主人的稱呼,漸而宮廷中也沿用了民間的叫法,但多爲皇帝身邊的親近侍從或嬪妃所用,一般大臣這麼叫就有點傲嬌了。其實,在漢代就已經用“大家”來稱呼皇帝了,如蔡邕《獨斷》中就有“天子自謂曰行在所……親近侍從官稱曰‘大家’”。

在唐代,對於皇帝的日常口語稱呼,正式的一般叫陛下、聖上,親切隨意點的叫大家、官家、聖人(宋代也是如此)。另外也有“主上”之稱,但多是與第三人的對話中採用。至於皇上,只是書面用語,在唐代沒人當面這麼叫。

民間俚俗稱呼滲透到皇家宮廷除了“大家”“官家”外,還有很多。親屬之間,皇子見了皇帝嚴肅點的一般會叫“父親”、“大人”。在唐代,“大人”作爲當面的口頭稱呼語,只可以用來稱呼父母,個別情況可以用來叫直系血親尊長,但是絕不能用於稱呼官員。如果表示親暱,扮演“皇家也是有血有肉,像普通家庭一樣親切溫馨”的場景,就可以稱呼皇帝爸爸爲“耶耶”、“阿耶”,或者“哥哥”,就像玄宗管他爸睿宗叫“四哥”,太宗給兒子高宗信末署名自稱“哥哥”,但是“哥哥”同時也可以用於稱呼兄長。至於“父皇”、“母后”這兩個詞在唐代,從未作爲稱呼語出現過。

皇子見了母親就比較簡單,直接叫“母親”或者由“娘”衍生出的“阿孃”、“娘娘”。皇子自稱的時候,可以稱“臣”或者“兒”,千萬別合起來稱“兒臣”,沒這麼用過,要不回話時就乾脆說名字,“太子謀反,世民殺了”、“韋后謀反,隆基殺了”之類的。

皇帝、太子、諸王平時說話也不像想象中那樣,隨時把“朕”、“孤王”、“寡人”什麼的往身上招呼,非正式場合常用的和普通人一樣,自稱“我”、“吾”。“你”在當時也可以用了,所以劇中鄭子章給宮人羅玉珊信中有“你說懷吾骨血”,可能編劇真做了功課,也可能瞎胡搞給碰上了。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奴婢、下屬見到諸王時,一般會叫“大王”,“大”的發音還就是“戴”。另外,劇中高宗李治小名稚奴,可能讓觀衆感覺到了不適,但當時確實如此。“奴”、“阿奴”系列,在隋唐,男女上下尊卑都可以用來作爲自稱,也可以應用到各個階層人士的小名、閨名中,表示憐愛,當然也可以用來罵人。

爲什麼武媚娘半夜溜到承慶殿不可能?

電視劇第二集武則天半夜溜到承慶殿,戴上長孫皇后生前跳舞的面具,和李世民來了場轉角遇到愛,但這在當時是很難實現的。因當時實行嚴格的宵禁制度,入夜後不得隨便外出。

貞觀十年以前,由金吾衛(大概兼有北京市警備司令部、衛戍部隊和公安武警系統,甚至城管的部分職能)扯着脖子接力傳聲,提示宵禁的開始和結束。後來有人覺得這種人肉鬧鐘太不方便了,於是提出用街鼓代替,於是在貞觀十年後,我們能看到除去上元節三天外,每天早晚都能聽到三百聲(也有說三千聲)夜禁或報曉鼓。

按照唐律規定,犯夜禁者,要鞭撻二十。所以杜甫有一次和左金吾衛大將軍李嗣業喝酒刷夜時說:“喝醉了以後如果回去晚了,就怕碰上你們這些城管。”老杜的玩笑雖然很冷,不過卻真實反映當時金吾衛對宮內外的警備和巡查是比較嚴格的。但對於因公事、吉時、凶事以及看病,可以根據文書出入,另外夜禁也只是針對街道而言,坊、市門關了後,你還是可以繼續外出的。而對於宮殿內的宵禁則更爲嚴格,處罰也更重,要杖八十,甚至有杖殺的例子。

盤點《武媚娘傳奇》中的歷史真相 第2張

另外宮內各殿門都有守衛,除太極殿上閤門外,平時都門禁,入殿要檢查門籍,對無籍擅入者要判有期徒刑兩年半,如果帶了器械,問題就更嚴重了。門籍的取得要經過不少手續,而且只是當日有效。武媚娘當時是才人,可能應該居住在掖庭宮,首先出掖庭宮門可能要經歷幾道門卡,到了承慶殿門又要刷卡,而且犯了夜禁,當時就會被拿下。但是犯了夜禁和擅入,應該不是死罪,唐太宗說她這是死罪,指的應該是她順走了文德皇后的面具。唐律規定,偷盜皇家器物是“十惡”中的“大不敬”,是要殺頭的大罪。

 武媚娘能看到線裝書嗎?

《武媚娘傳奇》還在拍攝時,片方曝光了一張武媚娘看書的劇照,就引發了不小的爭議。當時,唐史學者於賡哲發微博說:“武則天看上線裝書啦,這片子有歷史顧問嗎?”網友對此表示,“教授一眼就看到了書,我們一般都只看范冰冰的。”先不管這些,有意思的是片方的迴應。據《揚子晚報》報道,范冰冰經紀人穆曉光接受採訪時說,據片方瞭解,線裝書在漢代、唐代就已經有了。

有人說清兵入關爲中國影視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和此劇組簡直沒法比,人家拍劇之餘做做考據,一下子將線裝書起源推前了好多年。

真正以羚羊角破金剛石的是誰?

劇中武媚娘在大朝會上以羚羊角破天獨國師冒充聖遺物的金剛石(應爲天竺,當今特有的影視劇避諱法,可以聯繫《大漢天子》、《風中奇緣》、《一步之遙》等劇),這個事還真有,發生在唐代,不過不是武媚娘乾的,而是當時著名的反佛打假鬥士太史令傅奕做的。當時有一印度和尚持一金剛石冒充佛齒,堅不可摧,引得無數人前往膜拜。傅奕當時臥病在牀,就對他的兒子說:我聽說這世上有種東西叫金剛石,堅硬無比,無物能摧,只有羚羊角可以破它,你可前往一試。他的兒子就帶上羚羊角去看這個佛齒。見了之後,就拿出羚羊角一擊打碎了佛齒。(《舊唐書·傅奕傳》)

盤點《武媚娘傳奇》中的歷史真相 第3張

羚羊角破金剛石,從硬度上講,不可能,但也有說法是如果使用沉重的大羚羊角砸金剛石,也是有可能碎掉的,因爲金剛石雖然硬度最高,但是剛度相對較低,遇到猛烈撞擊也會碎掉。但像武媚娘這樣十指纖纖,舉重若輕地一抹,除了懷疑未來女皇內功深湛外,無他。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