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萬象 > 科學探索 > 模擬死亡遊戲:你知道死了是種什麼的體驗嗎?

模擬死亡遊戲:你知道死了是種什麼的體驗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想不想體驗一把死亡的感覺?其實花錢還真能體驗到死亡。一些亞洲國家,“模擬人體死亡”正作爲一種獨特的人生體驗而售賣。通過體驗模擬死亡裝置,讓顧客感覺自己死了,從而使顧客更加敬畏生命。

體驗過模擬死亡後,也許那些長久以來困擾我們的死亡之謎能從中得到一些解答。這樣的“臨終關懷服務”,在中國也已經出現,通過4D死亡模擬器,參與者可體驗火化、再次從子宮出生的感覺。

“三摩地”遊戲就是這樣一個“模擬死亡”體驗。它既是一種治療課程,也帶有主題公園的性質,雖然其主題是恐怖的死亡,但非常受歡迎。

短短三個月內,便在Jue.so(一個創意孵化平臺)上衆籌到了65000美元。該遊戲於2014年9月登陸深圳“世界之窗”主題公園,支付40美元,便可體驗死亡。

模擬死亡遊戲:你知道死了是種什麼的體驗嗎?

遊戲中每個玩家要接受一系列挑戰,努力逃脫死亡。在遊戲中“死”掉的玩家會被放入棺材(最後所有玩家都會死),然後用傳送帶送入熔爐。棺材加熱到40攝氏度,在熱空氣和光的共同作用下,創造出一種“逼真火化體驗”。

火化之後,被火化者可看見一個子宮,且能聽到心跳聲。這個子宮是投影儀在天花板上投射的影像。很快他們會看見一道亮光,要朝着亮光爬行才能到達一個柔軟的白色區域,這代表重生。

打造這樣一個體驗死亡的模擬景點聽起來有點兒怪誕,但“假死”這一主意幾世紀前就已經有了:莎士比亞、喬納森·斯威夫特、馬克·吐溫、托馬斯·哈代等衆多作家都寫過。

小說之外的現實世界中,也有一些人爲了不正當理由自導自演“假死”。

模擬死亡遊戲:你知道死了是種什麼的體驗嗎? 第2張

而“三摩地”的創始人稱,希望將“假死”這一用來逃避現實的工具,改變成一種拯救生命、改善心理健康的新嘗試。

“三摩地”體驗死亡遊戲的創意概念可在名爲“棺材學院”(CoffinAcademy)的模擬葬禮服務中找到。

“棺材學院”由一個韓國人約5年前創立,其目標是幫助人們接近死亡並以負責任的方式死去,並探索死亡的生理和社會屬性,從而啓發人們在活着的時候更好地享受生命。

在《洛杉磯時報》的一次採訪中,其創始人說韓國自殺率居全球之首,該討論會可幫助降低韓國的自殺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位25年來專注於自殺研究的教授表示,韓國自殺率再創歷史新高,而自殺是社會環境的一個反映,韓國的自殺問題亟待解決。

爲了解決這一根深蒂固的社會問題,很多韓國公司願意爲每個員工支付25美金邀請“棺材學院”的創始人來舉辦病態的自救討論會。

比如,三星公司要求其900名員工必須至少參加一場“棺材學院”的討論會。討論會時長4小時,期間參與者要寫出自己的墓誌銘,寫一封遺書留給自己深愛的人,並在蓋上的棺材中躺10分鐘,這只是體驗死亡活動的一部分。

模擬死亡遊戲:你知道死了是種什麼的體驗嗎? 第3張

逝者已逝,生者必須活下來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寫遺書這個環節就是爲了幫助參與者對生者的痛苦感同身受,寫墓誌銘的環節是爲了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活着的意義,躺棺材環節是爲了強化他們對死亡無極黑暗的認知,並告知他們死並非一種美好的解脫。有人懷疑這樣的體驗模擬死亡效果會適得其反,有些人也許會從中覺得死比活輕鬆多了。也有人認爲,反作用根本不會產生,對自殺率的降低產不了任何作用。

在中國位於上海普陀區的一家公司正在提供這項體驗死亡服務,顧客可以花4000美元的高價來尋求治療。過程中投影儀會在很多房間的牆上播放視頻,參與者從這些房間中走過,神祕恐怖的聲音會告訴他們物質佔有多麼微不足道。然後還有冥想、諮詢課、假葬、寫墓誌銘等環節。這一過程可能會引發高度的焦慮和悲傷…但揭開棺材蓋的重生瞬間也許會有不同的心態。

模擬死亡遊戲:你知道死了是種什麼的體驗嗎? 第4張

模擬死亡主題公園究竟是不是解決自殺問題的有效途徑,科學研究人員對此並無定論。死亡模擬在亞洲的擴散也許會開啓一個新的心理健康研究時代:使用模擬環境來治療悲傷和自殺;但很有可能這個體驗死亡就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因爲沒有量化數據來證明這種療法的有效程度,或許根本就沒有進行過類似的量化測量。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