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萬象 > 環球趣事 > 媒體批抗戰“神小說”:1940年抗日戰場現核武器

媒體批抗戰“神小說”:1940年抗日戰場現核武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他穿越戰場變成鬼子兵》《抗日雄風中的妖孽》《我在夢裏連撕一個旅團》……在網絡上,軍事題材文學火熱,其中不乏優秀作品,但書名“雷人”、內容更“雷人”的原創網絡軍事小說也頻現一些網絡小說論壇,而且其中以抗日戰爭題材爲主。

曾引起管理部門關注的抗日“神劇”中的一些情節變本加厲植入這些網絡小說。小說裏,網絡遊戲裏的超強武器天啓坦克來到了南京保衛戰的戰場,裝備精良的傘兵空降到臺兒莊,主人公穿越到戰場,變成了一個日本兵……不僅嚴重脫離了歷史真實,也難說其中有軍事色彩。

《工人日報》記者留意到,這些擁有雷人內容和書名的小說在網絡上不乏擁躉,很多人點贊。但也有人對此持批判的態度。

情節單一且脫離歷史真實

記者在瀏覽這些原創小說時發現,其中一些作品不乏文字衝擊力,但更多的小說想象乃至臆造成分比較大。小說作者往往穿越歷史真實,在當時一些不可能出現的情境下大膽假設,然後無邊界地展開想象。

例如,二戰末期才發明的核武器出現在1940年的中國抗日戰場;抗日遊擊隊突然擁有了神祕武器,或戰士有了神奇的藥水,可以大量殲滅日軍……一些讀者認爲,這些雷人的情節已經遠遠脫離了軍事科幻的本質。

按照網上默認的分類,網絡軍事小說可以分爲虛擬小說、架空小說、推演小說及以上這幾種小說模式的組合。按這樣的分類來說,網絡軍事小說的類型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但記者發現,實際上網絡軍事小說往往因讀者的要求與作者的習慣被侷限在虛擬架空模式中。即在特定時間點引入虛擬事物構成新的歷史社會架構。

據記者進行的不完全統計,目前的網絡軍事小說有近40%採用了“一部分人攜帶武器裝備回到歷史某一段時期建功立業,收穫金錢+美女”的類型。這種結構本身沒有問題,但是隨着這種題材的泛濫,受衆陷入審美疲勞。

在一些評論家看來,軍事文學具有特殊性,既具有軍事含量,也有軍史元素,兩者是構成軍事題材骨架的重要支點。但目前一些網絡軍事作品既不尊重科技發展,更沒有尊重真正的歷史事實。尤其以抗日戰爭這段歷史爲背景的小說,作者們忘記這場戰爭的殘酷性和中國人民的悲壯血淚,將之視爲了一場徹底的網絡語言狂歡,視爲可以掩護暴力血腥成分的一張虎皮,實在不妥。

北京海淀區某重點中學歷史老師秦森,是軍事題材文學迷,但他反對學生們去網絡上看這樣的軍事題材小說,他認爲“雷人”情節很容易對一些還沒有形成自我判斷力的學生,造成認知偏差和錯誤導向。

“我掃了下那些小說,即使不以歷史教科書標準來看,其娛樂歷史的態度還是讓我感到不安。”秦森說,這些作品不僅使歷史的嚴肅性被曲解、藝術的審美性被褻瀆,對讀者的誤導更是直接。

創作者的解讀方式令人憂心

成功的軍事題材作品,或落筆於歷史,或刻畫人物,或描寫軍旅生活軍人情懷,甚至探究軍事技術知識,給人以收穫,同時也會讓讀者受到軍事精神的感染。如都樑的《亮劍》、王樹增的《抗日戰爭》、徐貴祥的《歷史的天空》,或薩蘇的一些抗日戰爭的隨筆,都是非常精彩的軍事文學作品。

一位軍隊宣傳工作者告訴記者,目前一些網絡軍事題材文學創作者缺乏對軍史和軍旅生活的瞭解,作品更是粗糙。“一些寫手缺乏忠於客觀史實的精神,不太注重對歷史事件、人物及社會原貌的考證。”她認爲,很多寫手以所謂的現代意識、思維、生活對歷史進行臆造,致使作品內容虛假、情節生硬。“不是健康的軍事文學作品,在軍營中應該沒有市場。”

“目前網絡上涌現出來的一些軍事小說給人感覺與歷史事實差距非常大,起碼是不嚴肅的。沒有營養。”這是一種普遍的的認識。

但在採訪中,也有人表達了不同的看法:“這些小說的讀者和作者都是軍事迷,愛幻想的人。”經常瀏覽這些軍事小說論壇的讀者王冬告訴記者,從事這類寫作的人和讀者是一個圈子,大家寫了就上傳,“大家還是能分得清哪是真哪是假的。”他並不認爲這是不尊重歷史消費歷史,他堅持說這是一種自由表達的權利,網絡提供了這樣的一個空間。

媒體批抗戰“神小說”:1940年抗日戰場現核武器

商業運作迎合部分讀者心理

“一些年輕寫手對於軍事和歷史不熟悉,且想象力貧乏,視野狹窄是目前網絡軍事小說水平參差不齊的一個重要原因。抗日題材最近比較熱,於是‘手撕鬼子’這樣的橋段就不斷出現。但這樣的想象不是健康的。”長年閱讀網絡軍事文學的讀者雷建東告訴記者,近幾年,網絡軍事小說發展方向有些偏移,越來越水。

除了書寫者在軍事文學方面的根底不牢,缺乏想象的因素外,網上“雷人”軍事文學的大量出現,也與商業機構迎合部分受衆的閱讀心理有關。

一位網絡寫手對記者表示,由於閱讀排行與自己的收入掛鉤,網站曾暗示他可以爲增加點擊率閱讀量而做些變化,於是他有意進行誇大,加入很多“雷人”情節,迎合一些人的口味。

而一些網絡傳播平臺爲了聚攏人氣,達到一些商業目的,對這種類型的網絡小說進行有力推廣,迎合一些人的口味,增加點擊率。

一位網絡讀書頻道編輯武雲俊告訴記者,遊走在網絡上的讀者,有一部分是爲了逃避社會壓力。這些讀者喜歡刺激血腥的軍事題材作品,越激烈越玄幻他們越歡迎。而目前的激勵機制是閱讀量越高獎勵就越高。

有關專家認爲,雖然與抗日神劇相比,這類題材網絡小說的傳播範圍屬於小衆羣體,影響力也相對較小,但娛樂惡搞抗日曆史、誇大的傾向卻一直存在,同時由於網絡上的思想比較活躍,會對一些網民特別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