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寫照 > 人物舊影 > 盤點世界上即將消失的人類:全球十大稀有人種

盤點世界上即將消失的人類:全球十大稀有人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世界10個被人遺忘之地,獨特的民族和部落還在休養生息。他們歷史悠久的文化和風俗無法與全球化浪潮抗衡,終將成爲人類歷史上的雪泥鴻爪。

 涅涅茨人

涅涅茨人是居住在西伯利亞地區北極圈內的遊牧民族,馴養麋鹿爲生。

有歷史揣測,涅涅茨人的族源可追溯到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的“丁零”人。中國漢代時丁零人遊牧於薩彥嶺地區。因戰亂一批丁零人沿葉尼塞河向北遷移,到達北冰洋沿岸,其中一部分越過了烏拉爾山。他們吸收一部分當地居民的語言和文化成分,逐漸形成新的民族—薩莫迪人。

涅涅茨人是俄羅斯原住民族羣之一,人口有41302人(2002年)。有本民族語言涅涅茨語。他們在亞馬爾半島上遷徒,鄂畢河與烏拉爾山在此相遇。這是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帶,氣溫在冬天降到零下50攝氏度,夏天則升到35攝氏度。

盤點世界上即將消失的人類:全球十大稀有人種

涅涅茨人的文化和生存環境都非常脆弱,因爲他們只是靠一種動物生存,就是遷徙的馴鹿。而在如今這個全球變暖、能源過度消耗的時代,假如政府不極力保護北極圈的自然循環系統,馴鹿的遷徙可能被改變甚至就此停止。

上世紀,涅涅茨人的生活深藏在前蘇聯的鐵幕之後,他們在斯大林的統治下僥倖保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然而如今,全球化讓涅涅茨人的家園又再次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威脅:俄羅斯需要開發的最大天然氣資源就埋在他們常年的遷徙路線之下。能源開發計劃必然會極大破壞當地的自然環境,破壞馴鹿羣的棲居。

盤點世界上即將消失的人類:全球十大稀有人種 第2張

俄羅斯政府正積極推動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牧民們擔心這些設備會對土地、牧草造成污染和改變,那將會使得馴鹿的行動和健康受到影響,那樣他們就無法跟隨它們進行每年兩次的南北遷徙了。

 哈薩克人

蒙古國境內的哈薩克族:哈薩克斯坦的主體民族。自稱卡扎赫人或卡扎克人,分佈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分佈在哈薩克斯坦,部分分佈在烏茲別克斯坦、中國、土庫曼斯坦、土耳其、德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和阿富汗斯坦等亦有分佈。

哈薩克人精於捕獵,不用獵狗而用獵鷹。他們視鷹爲唯一敢於直視太陽的神鳥,通常需要三年以上的訓練才能培養出優秀的獵鷹。

哈薩克人是傳統的遊牧民族,終年住在可移動的哈薩克氈房,其構造是可拆卸的木架,上面覆蓋毛毯。哈薩克人按季節移居爲其牲畜(包括馬、綿羊、山羊、牛、和少數駱駝)尋找牧場。日常食品主要是乳製品輔以羊肉。發酵後的馬奶(koumiss,馬奶酒)和馬肉極爲珍貴,但通常只有富人才享用得起。毛毯緊貼在蓬架上,使帳篷內外舒適整潔,並且可用來做鬥蓬。皮革用來做衣服、容器和皮鞭,馬毛可編繩而牛羊角可做勺子和其他用具。

盤點世界上即將消失的人類:全球十大稀有人種 第3張

哈薩克人自認來自同一祖先,始祖有三子,因以形成大、中、小三個哈薩克遊牧部落,分別佔居原先的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的東、中、西三部分。遊牧部落再分爲更小的集團,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大家庭,不僅包括父母和未婚子女,也包括已婚兒子及其家庭成員,一起在帳篷聚居。部落中各層次的集團均在傳統上設有首領,但作爲全民族,甚至一個遊牧部落,難得聯合在一個共同的首領之下。

由於定居後的農業侵佔了牧場,哈薩克人的遊牧生活逐漸衰落。19世紀,更多沿邊境的哈薩克人開始種植莊稼。俄國革命後許多富裕的哈薩克人帶著牲口逃往中國新疆或阿富汗,留下的遊牧民終於組織起畜牧集體農場而定居。絕大多數的哈薩克人截至2013年成爲定居的農牧民,畜養羊羣和其他牲畜及種植莊稼。到1934年,在原蘇聯只剩下一個遊牧部族。不過在中國新疆還存在許多遊牧部落。

 馬塞人

馬賽人(Maasa),是東非現在依然活躍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個遊牧民族,人口將近100萬,主要活動範圍在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如今的馬賽人一方面仍然堅持着傳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加入到了當地的旅遊業中。

半遊牧化的馬塞族居住在東非大裂谷的乾旱地區一片大約16萬平方千米的範圍內,人數在50萬到百萬之間。馬塞人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崇拜戰士的民族。不論仍是孩童還是已經成年,馬塞族男子都將成爲勇敢的戰士視爲己任。馬塞人的傳統舞蹈以跳躍的方式呈現,男人們跳躍著展現自己作爲部落戰士的勇猛和力量。

肯尼亞的馬賽人生活在卡賈多地區,靠近坦桑尼亞邊境,以放牧爲生。由於氣溫不斷升高加之降雨越發難以預測,馬賽人保持傳統生活方式的難度越來越大。氣候變化導致他們較以往相比更難找到牧場,很多人開始在無法放牧時種植莊稼,甚至有人完全從牧民變成農民。爲了確保傳統生活方式能夠得以延續,他們與當地農民合作,共享所能獲得的資源,同時避免相互競爭,影響彼此的生存。現在,送孩子上學成爲越來越多的馬賽人最關心的事情。他們希望孩子能夠掌握各種技能,更好地面對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

盤點世界上即將消失的人類:全球十大稀有人種 第4張

 杜立巴人

印度和巴基斯坦:大約2500名杜立巴人居住在查謨和克什米爾之間拉達克的三個村莊裡。他們的長相與當地藏緬語系人種完全不同:高大美麗,有色澤較淺的大眼睛,飽滿的嘴脣和獨特的鼻子與眉毛。

盤點世界上即將消失的人類:全球十大稀有人種 第5張

莫西人

布基納法索民族。莫西人多數是定居農民,某些鐵匠、皮革匠之類的手藝人屬於受鄙視階層。莫西社會以封建王國爲基礎,分爲皇族、貴族、平民,以前還有奴隸。法國統治的後半期中進入現代化之前以及1960年獨立之後,莫西王國是典型的非洲王國。宮廷人員複雜,除權貴外,還有許多衛兵、侍童和太監,后妃住專用村落,該村落的男人都是太監。莫西人大都不信教,重視祭祖和祭土地,少數人信伊斯蘭教或基督教。

莫西族居住在埃塞俄比亞境內西南部的東非大裂谷地區,僅有4000人左右。莫西族過著遊牧生活,極度乾旱使他們經常面臨飢餓威脅,而傳統營生,比如畜牧和種植,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食物。

 拉達克人

拉達克是藏族的傳統居住區,歷史上是中國西藏的一部分,位於克什米爾東南部,現絕大部分由印度實際控制。

拉達克面積4 5110平方公里。曾是古絲綢之路必經的重鎮,首府列城(Leh)。主要語言爲藏語(拉達克方言)和烏爾都語。

地居世界屋脊之上,位於喜馬拉雅山南沿與克什米爾山谷的東北面。拉達克全境介於海拔3,000~6,000米之間,但大部分的居民住在3,000公尺的拉楚河山谷。拉達克傳統上還包括巴基斯坦控制的巴爾蒂斯坦。

至今該地區的大多數居民仍是藏人,語言、文化、宗教與西藏相同。中國政府從未承認印度對該地區享有管轄權。

盤點世界上即將消失的人類:全球十大稀有人種 第6張

瓦努阿圖人

  瓦努阿圖人是居住在瓦努阿圖共和國的美拉尼西亞人。由83個大小島嶼組成的瓦努阿圖坐落在西南太平洋,1980年擺脫英法統治獨立。

使用瓦努阿圖語,有多種方言,屬南島語系美拉尼西亞語族。通用比斯拉馬語(爲英語和當地語言的混合語)。多信基督教和天主教。其祖先可能在四、五千年前從東南亞陸續遷入,逐步排擠或同化了當地的矮小黑人。

18世紀中葉,法、英殖民者先後侵入,大肆掠奪檀香木,並劫擄許多人到斐濟、澳大利亞和新喀里多尼亞當勞工,遂使瓦努阿圖人人口大減。島民多次奮起反抗,1940年曾掀起大規模起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於1980年7月30日獲得獨立,建瓦努阿圖共和國。因受西方文化影響,生活方式已發生變化,但在農村仍保留較多的傳統特點。農民仍居住舊式茅屋:編籬爲牆,用樹葉蓋頂,只有公共用房爲新式建築。衣服多用樹皮布縫製,少數人穿機織布料和歐式服裝。北部仍保留母系殘餘,南部則爲父權社會。男子劃分年齡集團,並有祕密會社。獨立後,經濟仍以農業和漁業爲主,盛產椰子、可可、咖啡和香蕉,以及白檀、烏木等珍貴木材。近年來,小型工業和採礦業得到發展,出口錳、鎳等礦產品。但經濟命脈仍受外國資本控制。

盤點世界上即將消失的人類:全球十大稀有人種 第7張

政府現正採取措施,強調發展民族經濟,培養本國人才。現已形成自己的工人階級和知識分子隊伍,民族意識日益增長,原來100多個部落之間的界線正在消失。

 高喬人

阿根廷:阿根廷潘帕斯平原綠草茵茵,是遊牧民族高喬人的家。他們從1700年起在這裡生活,熟悉土地,騎術精湛,在獨立戰爭和內戰裡成爲最優秀的騎士。

盤點世界上即將消失的人類:全球十大稀有人種 第8張

拉巴裡人

印度:一千年以來,拉巴裡人都在印度西部的沙漠上穿梭。他們可能是一千年前從伊朗高原上遷徒而來,名字“拉巴裡”即意爲“外族人”。儘管隻剩百分之一二的拉巴裡人還在過著遊牧生活,全部族人的主要生活來源還是養殖牲畜。

盤點世界上即將消失的人類:全球十大稀有人種 第9張

珞巴人

中國和尼泊爾:如今在中國珞巴族僅有3000人左右,但仍有不少珞巴部落生活在尼泊爾。在尼泊爾木斯塘寒風凜冽的高原上,珞巴族作爲西藏古代洛國後代,保留著最後的原始藏族文化。他們的語言是藏語方言,族人信奉藏傳佛教。

盤點世界上即將消失的人類:全球十大稀有人種 第10張

人物舊影
戰爭實錄
年代寫真
奇聞趣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