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寫照 > 年代寫真 >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京市區其實有很多山,如富貴山、清涼山、覆舟山、馬鞍山、四望山、蛇山、盋山、北極閣等等。

這些小山或被開闢爲公園,或被某些單位佔用,或被改造得不像個模樣。不過,有一座山是個例外,它就在鬧市區,但依然保留着幾分盎然野趣。

它,就是妙耳山。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妙耳山全景

要不是有知情人帶領,不住妙耳山附近的居民,是很難找到這座山的。此山距離山西路不遠。其實,坐公交車從中山北路上走,快接近虹橋的時候,也能遠遠看到它。

妙耳山“藏”在鼓樓區挹江門街道回龍橋社區的3503廠宿舍區內。山前山後都是居民樓。山四周有一堵長長的圍牆。朝東的方向,圍牆上有一個月洞,走進去,就是妙耳山了。(聲明一下,本文圖片拍攝於去年,可能目前現場狀況略有改變)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第2張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第3張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第4張

妙耳山登山道。

妙耳山很低,垂直距離大概只有三十多米,六七層樓高。 筆者走到山頂,就花了五分鐘。

不過,小山四周也有好幾條登山道。山頂有平地,有上世紀八十年代修建的亭子和長廊。石頭君去的時候正是中午,山上山下幾乎沒有人。

妙耳山山頂,有一座高高的水塔,略顯破敗,四周有圍牆,正中有鐵門。

雖然靠近鬧市區,不遠處就是中山北路和虎踞北路,但妙耳山非常幽靜,林間有鳥兒啁啾,到處都是野樹野花,濃廕庇日。想來夏天的時候,這裏必定是一個清涼的去處。

有那麼一瞬間, 筆者恍然覺得自己身處野外,遠離了都市。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第5張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第6張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第7張


妙耳山山上的建築

妙耳山究竟有着怎樣的歷史?“妙耳”二字又有什麼含義,一些居住在妙耳山下的居民,也說不清楚。

《南京地名大全》記載,妙耳山,是南京城北丘陵的一座小山,在歷史上有一定名氣。清代《江寧省城圖》中記載了這座小山的山名。

《鍾南淮北區域志》載:“妙耳山,小阜也,上有都天廟。嘉慶、道光間,賽會頗盛。”也就是說,清朝時妙耳山上建有都天廟。清嘉慶、道光年間,都天廟的廟會非常興盛。

史料記載,妙耳山的都天廟早在明代就有了,當時廟務由一名叫做妙耳的和尚掌管,山因和尚“妙耳”而得名。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第8張

山頂的亭子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第9張


山頂的水塔

多種清末、民國的多種南京老地圖上,都有“妙耳山”。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幾種民國地圖上,還能找到妙耳山上“都天廟”,證明當時都天廟依然保存。

1933年的《新測南京城市詳圖》上,妙耳山由三個小山包組成。西南方向是對過山;南面是馬鞍山;西北方向是葛家山、範家山;東邊有清朝部隊“三十三標”的遺蹟。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第10張

老地圖上的妙耳山。

現在的妙耳山雖然小得不值一提,但也有名人登臨過,魯迅周作人兄弟就曾經是妙耳山的遊客。。

清末礦路學堂就位於妙耳山北側。1898年12月,魯迅來到礦路學堂學習,前後三年。在校期間,魯迅曾經和弟弟周作人多次遊覽妙耳山,而當時周作人正在同樣距離妙耳山不遠的江南水師學堂學習。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第11張


青年時代的魯迅。

周作人在回憶江南水師學堂的文章《懷舊之二》(《雨天的書》 北新書局1925年版)中寫道:“我們在校時,每到晚飯後常往後山上去玩。但是因爲山坳的農家有許多狗,時以惡聲相向,所以我們習慣都拿一枝棒出去。一天傍晚,我和友人L出了學堂,向着半山的一座古廟走去,這是同學常來借了房間打麻將的地方……”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第12張

青年時代的周作人。

而同樣在江南水師學堂上學的汪仲賢先生後來在《十五年前的回憶》一文中,對20世紀初的妙耳山有清晰的描寫:

“我自幼生長在都市裏,到了南京看見學堂後面的一帶小山便十分歡喜。每逢生活煩悶的時候,便託故請了假獨自到小山去閒逛。高興的時候,可以越山過嶺一直走到清涼山纔回來。有一次我也是一個人,跑到一個小山頂上的栗子樹林喜愛睡了一大覺,及至醒後下山,看見一處,白牆上貼着一張‘警告行人’的招貼,說本段山內近來出了一隻大狼,時常白晝來傷人,我看罷驚出一身冷汗。”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第13張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第14張

妙耳山登山道。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第15張


江南水師學堂門樓

我國曆史上第一個雷達研究所,也曾經建在這個小山上。

說起妙耳山上中國第一個雷達研究所,需要先講講其創辦者——民國時期著名物理學家葛正權。

葛正權是我國製氧工業先驅,在我國雷達研究和應用領域也是開創性的人物。早年就讀於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美國南加州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博士學位。

1933年,葛正權學成回國,相繼擔任航空委員會第一氣體制造所所長、空軍制氧總廠廠長等職務。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第16張

葛正權。

1945年8月,日軍投降,抗戰勝利,時任國防部第六廳設計處處長的葛正權被派往上海,接收美軍留下來的物資。

葛正權看到,美軍在上海留下了數百輛雷達車和3000多噸雷達器材。而當時中國在雷達方面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葛正權想:這些物資爲什麼不能好好利用起來?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第17張


二戰期間的雷達

葛正權想辦法將這些雷達器材運到了南京。1947年,葛正權在南京城南登隆巷建了特種電訊器材修理所(即雷達修理所),擔任所長,修理二戰中美軍和日軍留在中國的廢舊雷達。

那幾年,葛正權將全部精力都投在了雷達研究上,撰寫了《雷達的發展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作用》等論文。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第18張

二戰期間的雷達

1948年,國民政府決定以雷達修理所爲基礎,成立雷達研究所,從此中國雷達研究和生產工業正式開啓。雷達研究所所長爲葛正權,研究所的地址,就設在南京城北的小山——妙耳山上。

研究所成立不久,葛正權就在妙耳山上安排了一次雷達演習。當時的南京城北非常空曠,站在妙耳山上,就能看到遠山和長江。當雷達顯示器上顯示出被探測物體的距離、高度、方向等信息時,觀摩演習的軍政要員們被深深地折服了。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第19張


妙耳山登山道。

南京鬧市區竟有座野趣盎然的山 魯迅時常會去爬 第20張


妙耳山下的老廠房

新中國成立後,葛正權設法將雷達研究所的設備和技術人員留在了大陸。如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簡稱“十四所”),其前身正是當年由葛正權領導的雷達修理所、研究所。

別小看了這小小的妙耳山,它是中國雷達工業的發源地。

人物舊影
戰爭實錄
年代寫真
奇聞趣圖